第27章 遊西塞山

字數:5391   加入書籤

A+A-


    周末的清晨,太陽還未完全升起,晨曦透過雲層的縫隙灑下微弱的光芒,給天空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天際處,幾縷如絲如絮的雲彩悠悠地飄蕩著,它們潔白如雪,輕盈似羽,宛如仙女遺落人間的輕紗,給整個世界增添了一抹夢幻般的色彩。
    我輕輕地推開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如同一股清泉般湧入房間。這空氣裏彌漫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仿佛是大自然清晨的問候。那股芬芳瞬間驅散了我殘留的睡意,讓我感到神清氣爽,精神煥發。
    我站在窗前,極目遠眺,遠處的山巒在晨曦的映照下若隱若現。它們像是沉睡的巨人,靜靜地臥在大地之上,輪廓在晨霧中顯得有些模糊,但卻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氣息。望著那些山巒,我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踏青欲望,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牽引著我,催促我前往那未知的山野,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秘。
    時間緊迫,我手忙腳亂地收拾著行囊。背包裏,那本被我時常翻閱的《全唐詩》安靜地躺著,書頁之間,仿佛還留存著千年的墨香,那是曆史的沉澱,也是文化的傳承。
    我小心翼翼地將保溫杯填滿熱水,然後輕輕地放入一小撮新采的明前茶。那嫩綠的茶葉,宛如春天的精靈,在杯中緩緩舒展,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春日的故事。每一片茶葉都蘊含著大自然的恩賜,它們在水中舞動,釋放出淡淡的清香,讓人陶醉其中。
    一切準備就緒,我背上行囊,邁著輕快的步伐,朝著西塞山的方向出發。這座山,承載著太多的曆史和文化,它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也見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跡。我渴望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尋訪那舊時的山月,追尋古人的足跡,感受他們曾經的心境和情懷。
    當我終於抵達西塞山的山門時,眼前的景象讓我不禁為之驚歎。一條石徑宛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盤旋而上,仿佛是通往某個神秘領域的通道。這條石徑在山間穿梭,與周圍的自然景色融為一體,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近日的雨水似乎給這條石徑帶來了新的生機。它們將石徑衝刷得一塵不染,上麵的苔痕也被清洗得格外清新翠綠,宛如被大自然精心嗬護過一般。這些苔痕猶如大自然用最細膩的筆觸繪製而成的畫卷,記錄著歲月的痕跡,每一道苔痕都似乎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
    石徑的兩側,鬆針層層疊疊地鋪就成了一張柔軟的地毯。在陽光的映照下,這些鬆針泛著一層淡淡的琥珀色光暈,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每一根鬆針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生命之光。那淡淡的鬆香在空氣中彌漫,讓人感到一種寧靜和舒適,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之中。
    我忍不住想要赤足在這鬆針地毯上行走,感受那柔軟與溫暖。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雲朵上,輕盈而舒適。鬆針的觸感柔軟而有彈性,仿佛在輕輕地按摩著我的腳底,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和愉悅。
    抬頭仰望,隻見遠處山巒起伏,連綿不絕,山峰與山峰之間相互交錯,形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麵。在這層巒疊嶂之間,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身影,它們如同閃電一般迅速地掠過,讓人不禁為之驚歎。
    仔細觀察,原來這些白色的身影是一群白鷺。它們在空中翱翔,身姿輕盈優美,仿佛與山間的雲霧融為一體。它們時而高飛,時而俯衝,時而盤旋,時而停歇,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麽自然而流暢,宛如一場精彩的空中舞蹈表演。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了唐代詩人張誌和筆下的“西塞山前白鷺飛”。在他的詩中,白鷺是自由、靈動的象征,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高飛,與周圍的山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遙想當年,張誌和這位被稱為“煙波釣徒”的詩人,常常泊舟於苕溪之上,悠然自得地垂釣。他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靜靜地看著春水漫過船頭,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而在這西塞山中,他或許也曾目睹過白鷺飛翔的壯麗景象,感受到了“桃花流水鱖魚肥”的野趣。
    那時的西塞山,一定是寧靜而美好的。山間的溪流潺潺流淌,桃花盛開,如詩如畫。詩人置身於這山水之間,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和煩惱,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他的心境如同這山間的白鷺一般,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時光荏苒,千年已逝,然而那白鷺卻依舊在這片山林間飛翔,仿佛它們從未離開過。它們見證了歲月的變遷,目睹了朝代的更迭,卻始終守護著這片山林。隻是,如今的人間已非昔日模樣,多了幾分塵世的喧囂與繁華,少了那份寧靜與悠然。但西塞山似乎並未受到太多影響,依舊保持著它的古樸與自然,等待著有緣人前來探尋。
    我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前行,每一步都充滿了期待。山路兩旁,樹木鬱鬱蔥蔥,枝葉相互交錯,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綠蔭隧道。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在地上形成了斑駁的光影,宛如一幅靈動的畫卷。偶爾有幾隻小鳥在枝頭跳躍,歡快地鳴叫著,為這靜謐的山林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走到半山腰時,突然間,眼前出現了一片令人驚喜的景象。在斷崖處,一塊凸起的青石平台宛如天成,三麵環繞著翠綠的鬆樹,宛如一座天然的茶寮。這奇妙的景致讓我不禁想起了《茶經》中所記載的陸羽曾在此結廬的故事。當年,陸羽為了探尋茶的真諦,走遍大江南北,想必也是被西塞山的清幽與靈氣所吸引,才選擇在此結廬而居,潛心研究茶道。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靜靜地凝視著這座仿佛被時光遺忘的茶寮。青石平台上,還殘留著些許歲月的痕跡,那一道道溝壑,仿佛是曆史的年輪。石縫間,一股清澈的山泉正悄然滲出,它在苔蘚上蜿蜒流淌,形成了一條細流。這清泉的流淌,恰好符合了陸羽在《茶經》中所說的“其水用山水上”的要義。我俯下身,伸手觸摸那清泉,隻覺清涼無比,仿佛能洗滌掉心中的塵埃。
    心中滿是歡喜,連忙從隨身攜帶的行囊中取出一隻精美的茶杯。小心翼翼地將清泉倒入杯中,輕抿一口,那清涼甘甜的滋味在舌尖散開,仿佛能洗滌掉塵世的疲憊與紛擾。這一刻,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忘卻了一切煩惱與憂愁。
    我效仿著茶聖陸羽“圍爐煮茶”的舊事,在這青石平台上,燃起一小堆篝火。火苗歡快地跳躍著,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曲熱情的樂章。將茶葉放入玻璃盞中,用這山泉水慢慢煮沸。隨著水溫的升高,茶葉在水中漸漸舒展開來,那嫩綠的葉片宛如雀舌,在玻璃盞中翩翩起舞,仿佛春山初醒,生機勃勃。茶香也逐漸彌漫開來,與周圍的鬆香、泥土香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香氣,讓人陶醉其中。
    此時,雲霧也從穀底緩緩升騰起來,如輕紗般繚繞在山間。那雲霧仿佛是大自然的精靈,在山間嬉戲玩耍。雲霧與煮茶時升騰的茶煙交織在一起,讓人恍惚間竟難以分辨哪是茶煙,哪是山嵐。我靜靜地坐在青石平台上,品味著這杯香茗,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和茶文化的魅力。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了,唯有茶香與雲霧相伴,讓人沉醉在這如夢似幻的境界中。
    繼續前行,石階變得越來越陡峭,仿佛是通往天空的雲梯一般。每一級石階都被歲月侵蝕得光滑無比,上麵布滿了厚厚的青苔,這些青苔的顏色如翠綠的寶石,讓人不禁想起了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在這些苔痕染綠的縫隙裏,還嵌著細碎的石英,它們猶如星河遺落的碎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給這陡峭的石階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息。我小心翼翼地攀爬著石階,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謹慎,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滑倒。但心中的好奇與期待,讓我忘記了疲憊與恐懼,隻想盡快到達山頂,領略那更美的風景。
    轉過鷹嘴岩,眼前的景象讓人驚歎不已。隻見整麵山壁都被茂密的藤蘿所覆蓋,這些藤蘿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綠色的簾幕,宛如翡翠般晶瑩剔透。在這綠色的簾幕之間,點綴著無數淡紫色的野鈴蘭,它們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微風拂過,這麵山壁上的藤蘿和野鈴蘭便隨風搖曳起來,掀起層層綠浪,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場盛大的交響樂。那藤蘿的沙沙聲,野鈴蘭的搖曳聲,與山間的鳥鳴聲相互呼應,構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樂章。在這美妙的音樂中,我仿佛聽到了蘇東坡的詩句:“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這位總是在貶謫路上看山水的詩人,或許正是在這樣的美景中,領悟到了“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的自在與豁達。
    及至山頂,天地驟然開闊。長江如銀鏈綰住蒼翠山巒,對岸新城樓群竟似盆景裏的微縮景致。山風灌滿衣袖,呼嘯而過,仿佛要將一切煩惱都吹走。站在山頂,俯瞰著腳下的山河大地,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忽然懂了古人為何總要在絕頂處建亭——這般吞吐八荒的視野,確能教人忘卻塵寰瑣碎。摸出背包裏的《全唐詩》,紙頁在風中簌簌作響,恰翻至張誌和《漁歌子》那頁,墨字與眼前山水重疊成雙重風景。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時光,與古人在此刻相遇,共同領略這西塞山的壯美景色。
    日影西斜時,我循東麓小徑下山。一路上,夕陽的餘暉灑在山林間,給一切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忽逢古寺遺址,殘碑斷碣間,唐代“揚福寺”的刻字尚可辨認。那些斑駁的碑文,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石隙裏斜生著野山櫻,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落,簌簌墜入石砌的放生池,驚起池底幾尾紅鯉。這方寸天地竟藏著完整的小宇宙:遊魚是水寫的詩,落花是風譜的曲,而斑駁碑文是時光鐫刻的密碼。我靜靜地站在古寺遺址前,感受著曆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沉澱,仿佛能聽到古人的低語,看到曾經的繁華與熱鬧。
    暮色浸透歸途時,山道旁忽現舊宅。坍塌的土牆裏,野薔薇攀著朽木開出新花,那鮮豔的花朵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奪目。灶台石縫鑽出幾株野薄荷,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駐足細看,牆角竟有半截陶罐,釉色剝落處露出胎土,不知是否某位先輩煮茶所用。我凝視著那半截陶罐,心中充滿了遐想,想象著曾經在這裏生活的人們,他們或許也像我一樣,熱愛著這片山林,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將隨身帶的野菊籽撒在斷垣邊,想著來年或許能見星點金黃,續寫這無人知曉的山中故事。
    歸程過江時,渡輪犁開滿江碎金。夕陽的餘暉灑在江麵上,波光粼粼,如同無數顆金色的寶石在閃爍。回望暮靄中的西塞山,輪廓已化作水墨剪影,唯有山頂信號塔的指示燈明明滅滅,如古人留在天幕的星圖。衣襟上的鬆針氣息與茶香交織,恍惚覺得衣袖裏兜滿了整座山的魂魄。那山、那水、那雲、那霧,仿佛都融入了我的身體,成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遂填《臨江仙》一闋,為今日遊蹤作注:
    翠嶺蜿蜒雲深處,鬆濤陣陣如歌。
    石階千轉上巍峨。
    山花迎客笑,澗水奏清和。
    封頂方知天地闊,心胸頓覺開豁。
    風輕雲淡意如何?
    歸途斜照裏,回首慕煙多。
    夜色漫過江麵時,城中霓虹漸次亮起。回到家中,茶盞底沉澱著山泉與雲霧,忽然懂得陸羽為何將飲茶稱作“南方嘉木”——這草木精魂裏,原就藏著整座西塞山的晨昏與春秋。那一杯清茶,不僅僅是飲品,更是大自然的精華,是曆史與文化的傳承,它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懷,也寄托著我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這次西塞山之行,讓我在山水之間尋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力量,也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喜歡持敬齋隨筆請大家收藏:()持敬齋隨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