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連環十二記(九)

字數:5526   加入書籤

A+A-


    六月二十三日,淩晨兩點。
    江州市刑偵支隊會議室燈火通明。
    一麵白板上貼滿三張受害人信息檔案,左下角整齊排列著“連環十二記”編號表格,每一幕被標記為“一記”“二記”“三記”,右側寫著“凶手畫像初稿”“作案節奏”“信件語言學”“潛在群體”幾個大標題,下方是亂如蛛網般的紅藍線索聯係圖。
    程望站在最中央,手持記號筆,眉頭緊鎖。他已經在這間會議室待了十五個小時,未曾離席。
    他沒有立即去審第二份供,而是選擇先整理這場“劇本殺”的根本邏輯。
    “江澈不是黃道殺手——他是模仿者,但同時,也是導演。”程望平靜地說,“他的信件、自白、編號、時間點,均體現出對秩序、數字與暗示的深刻癡迷。”
    蘇槐站在對麵白板前,點頭:“我們從信件語言特征分析,他使用的語言明顯受古典星相術影響,句式結構混合理性邏輯與文學表達,帶有非典型人格書寫風格。”
    “簡言之,他寫信,不是為了交流,是為了設下謎題。”
    “是為了控製。”程望補充。
    他指向信件中幾段用詞:“你們以為真相是太陽,其實它隻是反射了我的月亮。”——這是江澈在第三記後的挑釁信末尾寫下的話。
    “他從未真正試圖逃跑。前兩記之後,他一直遊離在我們能掌控的範圍內。”
    “因為他要讓我們——包括公眾、警方、媒體——成為他劇本的一部分。”
    “一個恐懼的、順從的觀眾。”
    刑偵支隊副隊長沈曜抬頭問道:“他提前藏好了第三記受害人,是否意味著他早就完成了所有人的‘預定’?”
    “是。”程望堅定地說,“他的十二記,不是‘臨時選擇’,而是事先寫好的名單。”
    “他提前踩點、鎖定目標,然後一步步部署流程。他有劇本,也有時間表。”
    會議室內一片沉默。
    蘇槐緩緩道:“那我們必須找到那份劇本。”
    程望拿起一支紅筆,在白板上寫下幾個關鍵點:
    【編號係統】
    【行為節奏】
    【語言指紋】
    【目標邏輯】
    “我們先從編號說起。”他畫出編號分布圖——
    第一記:‘011’,車站垃圾桶內
    第二記:‘028’,東區居民樓天台
    第三記:‘047’,天文館儲物間
    “編號從小到大排列,但不是連續數列。”蘇槐接道。
    “你們注意到沒有,”程望指向編號,“所有編號數值都為素數。”
    會議室一陣驚訝。
    “011、028、047,都是素數。根據數學規律,素數不會被整除,代表獨立、不可分解。”
    “如果編號係統遵循素數規律,那他極可能已經設定好所有數列。”
    “接下來的可能是059、061、067、071……”
    “十二記,分別落在這些素數點位。”
    沈曜沉聲:“這不是編號,這是他心中的‘座標’,他用數字去寫死每一個節點。”
    “是一個非線性時間編碼。”蘇槐迅速打開電腦,調用係統內數學建模程序。
    “我們可以用概率推演接下來的時間點,結合過往兩次作案時間間隔——從011到028,他沉寂了六天;從028到047,隻間隔了四天。”
    “這意味著他在加速。”程望低聲道。
    “他要在公眾還未反應過來之前,一次次將恐懼放大。”
    ……
    上午九點,江澈被帶入審訊二室。
    這一次,他的神情平靜許多,不再譏誚,也不再自白。
    他隻是坐在那裏,仿佛沉入一個隻有他自己才懂的星象圖裏。
    程望親自坐下,打開一張紙。
    “你設計了十二個編號。我知道你並不關心殺人這件事本身。你更在意的是結構。”
    “你追求某種永恒秩序,用死亡搭建象征。”
    “但你忘了一件事。”
    江澈沒有回應,隻是目光微動。
    “你用素數編號,卻選擇了‘011’開始。”
    “你不是數學家,而是想用‘0’來代表起始。”
    “那是否意味著,每一記的編號也對應著某個更大體係?”
    “——比如黃道帶上的十二宮?”
    江澈的眼神,第一次微微變化。
    “你故意模仿那個案件,卻不按它的順序來,因為你不屑模仿。你要‘超越’。”
    程望攤開手中打印出的天文圖,指向黃道十二宮排列:
    白羊3.214.19)
    金牛4.205.20)
    雙子5.216.21)
    巨蟹6.227.22)
    ……
    “你是不是將受害人的生日、星座、性格特征,作為選人標準?”
    江澈沉默幾秒,終於緩緩道:
    “她們……本該是光。”
    “卻都活在灰色之下。”
    程望繼續道:“你不是真的想要他們死。”
    “你是想讓她們‘出現’。”
    “因為你相信,人隻有在被人記住的時候,才是活著的。”
    “所以你親手毀滅她們原本的生活,讓她們成為社會的焦點。”
    江澈忽然低聲道:“你會記得她們嗎?”
    “不是作為受害者——而是,作為個體。”
    程望望著他,沉聲道:
    “你不配問這個問題。”
    “她們不需要通過死亡才被記住。”
    “我們活著的人,會替她們記住。”
    ……
    下午一點,程望帶隊對江澈租住的兩處隱秘窩點進行清查。
    在其中一間廢棄天文台舊樓房內,警方發現一整麵牆被畫滿天體圖像,標注著“連環十二記”——對應著十二座星宮的位置,每一個宮位下方寫著女性名字,年齡、住址、特征。
    目前確認的三位受害人赫然在列。
    剩下九人,六位已找到戶籍、工作單位,正在受警方保護,另三位為未確認身份者,僅有特征描述。
    與此同時,在一隻鎖住的黑色金屬箱內,發現了江澈寫滿三十餘頁的手稿,內容以隱喻方式描述“十二記”執行的全部思路、象征結構、光暗對位與人性批判。
    程望一頁頁翻閱,神情沉著。
    “這不是手稿。”
    “這是聖經。”
    “他在製造一種宗教式的死亡邏輯。”
    “他不是孤獨者,而是期待‘信眾’。”
    ……
    當天傍晚,江州市公安局召開緊急媒體通氣會。
    程望以主辦人身份公布“連環十二記”案件已初步鎖定核心嫌疑人,宣布警方已成功阻止第四記發生,並正在全麵搜救其餘潛在目標。
    同時,媒體被授權公布部分編號規則、凶手畫像、行為特征,以呼籲公眾注意周邊陌生人員,防止模仿者或共犯效仿。
    程望在結束會上隻說了一句話:
    “我們必須做的,不隻是追凶。”
    “而是破局。”
    ……
    夜深,警局檔案室。
    蘇槐走進來,看見程望一人坐在燈下,翻閱一份1972年的舊案卷。
    “你還沒走?”
    “我在看黃道十二宮的另一個案件。”
    蘇槐愣了下:“美國的那個?”
    程望點頭:“我想知道,當年他們為何沒能抓到凶手。”
    “是不是我們也會有那一刻——真相在眼前,卻被錯過。”
    他翻到最後一頁,那裏隻留下四個字:
    【無解未完】
    “我們不能重複他們的結局。”程望低聲說。
    “我們必須寫一個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