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蘇記美食縣城店開張

字數:5998   加入書籤

A+A-


    “卡住了批發市場,就是卡住了咱們的咽喉!”蘇夏咬著嘴唇,在院子裏來回踱步。眼下農產品供應充足,批發商卻不敢收購,這足以讓整個村子陷入危機。
    顧琰靠在門框上,手裏擺弄著一根麥稈。“徐國棟這次是下狠手了。我先前問了縣城幾家旅店的廚子,都說被警告過不得收購咱們的貨。”
    “那供銷社那邊呢?李主任不是答應幫忙嗎?”
    “李主任也有難處。徐國棟背後站著縣裏的孫局長,他是供銷係統的老人,李主任必須給幾分麵子。”顧琰歎了口氣。
    蘇夏猛地停下腳步,一拍大腿:“對了!縣城裏不光有飯館,還有學校、醫院、工廠……這些地方都有食堂!他們的食材從哪來?徐國棟能把這些地方的采購也卡死嗎?”
    顧琰眼睛一亮:“這個思路不錯。那些地方講究的是價格和效率,如果咱們的價格能比市場低一些,質量又有保證,他們沒理由不買。”
    “價格低一些,質量有保證……”蘇夏若有所思,“我有主意了!咱們不如直接去敲門!今天下午,咱們就去縣醫院和縣一中,帶上咱們的農產品樣品,讓他們親眼看看質量,親自嚐嚐味道!”
    “可以試試,但批量供貨是個問題。醫院和學校的食堂每天消耗量很大,咱們村現在的產量能跟上嗎?”
    蘇夏笑了:“顧大哥,你忘了咱們村的新品種了?產量比普通種子高三成呢!再說,校園食堂需要的主要是普通菜品,不需要太精細的加工,咱們完全能搞定!”
    顧琰點點頭:“那就這麽定了。我去縣城打聽一下各個單位食堂的采購負責人是誰,你準備點樣品。”
    “好嘞!”
    第二天一早,蘇夏和顧琰帶著精心準備的樣品,來到了縣醫院。通過層層詢問,他們終於見到了負責食堂采購的王師傅。
    王師傅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實人,一聽說有優質廉價的蔬菜供應,立刻來了興趣。但當他知道貨源來自蘇家村時,臉色頓時變了。
    “不好意思,我們最近已經簽了長期供貨合同。”王師傅低著頭,不敢看蘇夏的眼睛。
    “王師傅,聽說是縣裏徐老板讓你們不要收我們的貨?”蘇夏單刀直入。
    王師傅尷尬地搓搓手:“蘇姑娘,不是我不願意合作。那徐老板在縣裏是有些關係的,我這小小食堂采購,得罪不起啊!”
    蘇夏並不氣餒:“王師傅,我理解您的難處。但我就問您一句,醫院食堂的菜是給病人吃的,您覺得應該選擇質量更好的呢,還是關係戶的?”
    這話說到了王師傅心坎上。他猶豫了一下,說:“蘇姑娘,我看您是個實誠人。這樣吧,您先把樣品留下,我去找院長商量一下。如果院方同意,我們可以試著小量采購。”
    “太感謝了!”
    離開醫院,兩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縣一中。學校食堂的李主任倒是個爽快人,一看到蘇夏帶來的蔬菜,立刻拍板:“這菜確實新鮮!價格再便宜一成,我們馬上合作!”
    “李主任,您就不怕徐老板找麻煩?”蘇夏忍不住問。
    李主任哈哈大笑:“在縣城,誰不知道徐老板是個奸商?他那批發市場的菜,要麽貴得離譜,要麽就是撿人家不要的次品!我們學校食堂可不受他管束!”
    兩人乘勝追擊,連續拜訪了幾家工廠和單位食堂,多多少少都拿到了一些訂單。雖然單個訂單量不大,但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回村的路上,蘇夏心情大好:“顧大哥,徐老板想卡死咱們的貨源,沒那麽容易!”
    顧琰卻顯得有些憂心:“單位食堂確實是條出路,但醫院那邊不一定穩妥。而且,咱們這樣繞開批發市場直接供貨,等於在挑戰徐老板的地位,他肯定會更加針對咱們。”
    “針對就針對吧!總不能讓他一手遮天!”蘇夏看著顧琰擔憂的神色,語氣軟了下來,“顧大哥,你說得對,我們得有長遠打算。單位食堂隻是權宜之計,咱們得有自己的銷售渠道。”
    “你有什麽想法?”
    “開店!”蘇夏斬釘截鐵,“在縣城開一家自己的店,直接麵向消費者,這才是長久之計!”
    “開店需要資金、人手,還有手續。”顧琰提醒道。
    “我知道,咱們得一步一步來。”蘇夏說,“先解決眼前的問題,把單位食堂的訂單做好,積累些資金和經驗。同時,派人去縣城打探適合開店的地段和價格。”
    顧琰點點頭:“確實需要細致規劃。開店的事,交給我去打聽吧。”
    接下來的日子,蘇家村變得更加忙碌。蘇夏組織村民成立了專門的“配送小組”,負責按時將新鮮蔬果送到各個單位食堂。為了保證供貨穩定,她還特意擴大了種植麵積,鼓勵更多村民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顧琰經常往返於村子和縣城之間,一方麵協調各單位的供貨事宜,一方麵默默尋找合適的店鋪。
    一天晚上,顧琰從縣城回來,帶回一個好消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夏,我找到個合適的店麵了!”顧琰臉上難得露出興奮的表情,“位置很好,在縣城西街,周圍住戶多,人流量大,離幾個學校也近。”
    “租金多少?”蘇夏直奔主題。
    “每年八百元。”
    蘇夏倒吸一口涼氣。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麵積多大?”
    “二十多平方米,前鋪後房,可以住人。”
    蘇夏開始算賬。目前各單位食堂的供貨已經有了穩定收益,蘇記美食在鎮上的銷售也恢複正常,手頭積攢了一些資金。但租金、裝修、設備、首批貨物,加上日常開銷,沒個兩千元下不來。
    “資金確實是個問題。”蘇夏咬著嘴唇,“要不,咱們發動村民集資?”
    “集資?”顧琰有些意外,“你想讓村民入股?”
    “對!咱們可以先拿出一部分股份,讓村民參與進來。這樣既能解決資金問題,也能讓大家更有幹勁,畢竟那是自己的店!”
    顧琰思索了一下:“這主意不錯。不過得先給村民算清楚賬,讓他們知道這錢投下去有多少回報,風險在哪裏。”
    “當然!我準備召開村民大會,詳細說明情況,自願參與,絕不勉強。”
    第二天,蘇家村的大槐樹下聚集了全村的大人,蘇夏站在一塊石頭上,向大家介紹縣城開店的計劃。
    “鄉親們,咱們的改良作物種出來了,產量也高,但銷路受限。我和顧大哥商量了,準備在縣城開家店,直接把咱們的農產品和食品賣給顧客。這樣就不用擔心徐老板卡咱們的脖子了!”
    村民們議論紛紛。開店對他們來說是個新鮮事物,既興奮又擔憂。
    “蘇夏,開店得花多少錢啊?”
    “初步估算,至少需要兩千元。”蘇夏坦誠相告,“我手頭有八百元,村裏願意集資一千二百元,按股分紅,收益大家一起分享。”
    這話一出,村民們更加熱烈地討論起來。
    “兩千元?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但蘇夏做事咱們放心,她帶著咱們賺了不少呢!”
    “可縣城那麽遠,咋管理啊?”
    蘇夏耐心解釋:“店麵已經找好了,位置很好。我打算讓李嬸帶著幾個婦女去縣城照看店麵,平時種地的男人們負責運送貨物。收益每月分紅一次,賬目公開透明,大家可以隨時查看。”
    李嬸站出來拍著胸脯:“鄉親們,蘇夏待咱們不薄,我支持她!我願意出十元,跟著蘇夏去縣城闖一闖!”
    這話如同引子,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
    “我出二十元!”
    “我家出五十元!”
    “我不出錢,但我家的蔬菜可以先供著,等店開起來了再結算!”
    老頑固周老漢也站了出來:“哼,我不出錢,看你們怎麽折騰!”
    蘇夏有些意外於村民的積極性,很快,一千二百元的集資目標達成了。甚至有些村民捐出的錢超出了預期,這讓她心裏十分感動。
    集資結束後,蘇夏和顧琰連夜製定了詳細的計劃。開店涉及的手續繁多,除了租金還有工商執照、衛生許可證等各種證件需要辦理。這些都需要時間和金錢,還得應付可能的刁難。
    第二天,顧琰帶著集資的錢前往縣城,先把店麵租了下來。同時,他也開始著手辦理各種手續。
    讓他意外的是,手續辦理得異常順利。工商局的窗口人員看了蘇家村的材料,不僅沒有刁難,反而熱情地指導他如何填表、準備材料,甚至在一些環節上給予了便利。
    “真沒想到這麽順利。”顧琰向蘇夏匯報情況,“那工商局的同誌說,現在鼓勵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咱們這種村辦企業正合政策,還能優先辦理呢!”
    蘇夏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太好了!看來咱們選對了方向!”
    眼看著店鋪一點點成型,臨近開業,村民們的熱情更高了。李嬸和幾個婦女已經搬到縣城,每天打掃、準備開業的各種事宜。村裏的漢子們也組織了運輸隊,準備將新鮮的農產品送到縣城。
    就在開業的前一天,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縣城批發市場的商戶聯名抗議,聲稱蘇家村的產品來路不明,質量存疑,要求工商部門徹查。
    “這不是明擺著徐老板在搗鬼嗎!”李嬸氣憤地說。
    蘇夏卻出奇地冷靜:“來得正好!咱們剛好可以讓工商部門親自來檢查,這不正好是最好的宣傳嗎?”
    幾個商戶帶著工商局的檢查員直奔蘇家村新開的店麵。他們原本氣勢洶洶,準備抓個現行,可檢查員進店仔細查看後,竟然找不出任何問題。
    “這些蔬菜確實新鮮,品相也好。”檢查員拿著放大鏡查看了半天,最後隻能說,“但還是建議你們提供一下貨源證明,以免日後有人質疑。”
    蘇夏早有準備,拿出了縣農業局的檢測報告和各村村委會開具的產地證明。檢查員仔細查看後點點頭:“沒問題,你們可以正常營業。”
    這一鬧,反而給蘇記美食的縣城店做了免費宣傳。開業當天,門口排起了長隊,不少人是衝著“那個被批發市場投訴卻無懈可擊的店”來的。
    “哎哎,就是這家店!聽說他們的菜特別新鮮,便宜又好吃!”
    “我聽說老板是個年輕姑娘,帶著一個村子的人闖出來的,厲害得很!”
    蘇記美食的縣城店,在一片熱鬧聲中正式開張了。
    喜歡八零年代:帶著係統撩漢搞事業請大家收藏:()八零年代:帶著係統撩漢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