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大帥之謀,我不及也
字數:4499 加入書籤
蔣若訥目光灼灼,轉向拜崇花,聲如金石擲地:“拜兄,速去傳信崔軍長——我軍已於肅州陣斬清廷總兵陳必勝,五千鐵騎盡化灰燼!蕭提督已棄清幟,願率部歸入我革命軍麾下!此消息須火速呈報,莫誤戰機!”
拜崇花聞此言,雙目迸出熾光,抱拳凜然:“先生放心!末將即刻快馬加鞭,定將捷報送至崔軍長案前!”
言罷抽刀出鞘,厲聲喚親兵備馬,蹄聲如雷,霎時卷塵而去。
三日後,崔偉帳中燭影搖曳。
拜崇花風塵仆仆闖入,將密信擲於案上。
崔偉展卷閱罷,麵色瞬息數變——先怔如木雕,複驚似遭雷擊,終懵若墜霧中。
他顫指信紙,喉間咯咯作響:“你……你說此乃實情?一……一支雜牌軍,竟陣斬陳必勝那廝?五千精騎全軍覆沒?蕭慶高……蕭慶高那老狐狸,竟降了?”
帳下眾將麵麵相覷,皆從崔偉失態中嗅到驚濤駭浪。
崔偉忽擲信大笑,笑聲卻似哭:“哈哈哈哈……荒唐!荒唐至極!陳必勝乃清廷一等悍將,蕭慶高更是湘軍砥柱,怎會……怎會敗於我等草創之軍?”
他倏然頓笑,眸中凝出冷霜:“莫不是蔣若訥施了邪術?或是蕭慶高佯降使詐?”
拜崇花正色凜然:“軍長!蔣先生親入虎穴,以清廷勾結洋人之密證撼動蕭慶高之心,其降意乃血淚所鑄,絕非詐謀!”
“且蕭部已撕清徽,誓與我軍共伐奸邪,此乃天賜良機!”
崔偉跌坐椅中,掌心揉搓信紙,喃喃如自語:“雷霆之威破鐵甲……蛟龍入海化敵為友……蔣若訥……蔣若訥啊蔣若訥,你究竟是何等奇人?”
“竟能以智劍劈開這銅牆鐵壁的清廷江山!”
他忽拍案而起,聲震帳簾:“傳令三軍——整甲備械,迎蕭部入營!”
一日之後,蕭慶高所投之軍來到崔偉大帳,蕭慶高準備對崔偉跪拜,可是崔偉迅速扶起蕭慶高道。
\"蕭將軍,我革命軍不興跪拜之禮!\"
他嗓音如洪鍾,震得帳中燭火搖曳。
蕭慶高僵在半跪之姿,雙目猶疑:\"這...這不合禮數...\"
崔偉卻將他臂膀一握,掌心溫熱:\"大帥曾說過:昔日跪君跪父,是為封建枷鎖!我輩起兵,便是要砸碎這枷鎖,還天下人挺直脊梁之權!\"
帳內眾將聞言,有半數悄然挺直了腰杆。
崔偉踏前一步,袍袖拂動如展旌旗:\"革除封建,首革跪禮!”
“你我皆是血肉之軀,何分貴賤?”
“清廷以跪拜馴服人心,以等級築起高牆,令將士效忠虛名而非蒼生。”
“蕭將軍棄暗投明,當是棄枷鎖而尋自由,非是棄尊嚴而跪新主!\"
蕭慶高喉頭顫動,眸中霜色漸融。
他忽覺膝間那股慣性的卑屈之力,如冰雪遇烈日般消融。
崔偉複指帳外列陣的新軍:\"瞧這軍服——無繡龍紋,唯刻"革命"二字!”
“我革命軍之軍規:無鞭刑,無苛役,將士同食同宿,共議軍策。”
“此非烏合之眾,乃萬千誌士以心火熔鑄之鐵軍!\"
帳下忽有年輕將官高呼:\"軍長所言,乃我等浴血所求!\"
呼聲如星火燎原,眾將士紛紛應和。
蕭慶高身後副將霍然拔刀,竟削去盔上清廷殘徽,擲於塵土:\"末將願隨崔軍長,劈開這吃人舊世!\"
崔偉大笑,笑聲似劈山之斧:\"好!蕭將軍既入我營,便是我輩同誌!今日不慶降,慶新生!\"
他驟抽腰間佩劍,斬斷案前清廷降書,帛紙紛飛如蝶:\"從此刻起,你我同為一軍——革軍!革除跪禮,革除奴役,革盡世間不公!\"
蕭慶高終是眼眶濕潤,他再不跪,反以拳抵胸,行革命軍新禮:\"末將...不,蕭某願以血肉踐此言!\"
隨後崔偉霍然轉身,目光如炬投向蔣若訥。
蔣若訥?
這麽年輕?
年僅二十便是舉人,可想其才華之高!
他袍袖一振,聲若金石:\"蔣先生!我軍雖號第三軍,實則缺一擎天脊梁!”
“陣斬陳必勝、策降蕭慶高,皆先生運籌帷幄之功。”
“如今鐵騎待整,戰局如沸,我第三軍缺一個參謀長——不知先生可願入職否?\"
此言一出,帳中鴉雀無聲。
眾將皆知參謀長之位乃軍中之腦,崔偉竟以如此禮數相邀一介文士,足見其誠。
蔣若訥卻垂眸沉吟,似在權衡,指尖無意識摩挲腰間那枚舊式銅符——那是清廷總兵陳必勝的遺物,此刻卻如烙鐵般燙手。
崔偉踏前一步,將腰間虎符解下,竟直遞至蔣若訥胸前:\"此符非權柄,乃千斤重托!”
“我知先生曾為清廷幕僚,然今日所見,先生胸中燃的是救國烈火,非腐朽忠臣之愚。”
“我革命軍要的不是舊世謀士,要的是劈開混沌的利劍!\"
帳中燭光忽明,映得虎符紋路如血脈蜿蜒。
蕭慶高忽在旁抱拳:\"蔣先生!末將一萬五千殘部能重獲生路,全賴先生慧眼。”
“若您執掌參謀,末將甘願為前卒,赴湯蹈火!\"
眾將紛紛附和,呼聲如潮。
蔣若訥終抬眸,眸中灼光漸凝:\"崔軍長...諸位將軍...\"他語調沉緩,卻字字千鈞。
\"若訥本一介書生,原隻求以筆鋒刺破黑暗。然見諸位以血肉築新世,方知紙上策終需烈火淬。此虎符,若訥...接!\"
他倏然握符,掌心與崔偉相觸,兩股熱力交匯。
崔偉大笑,笑聲震得帳頂塵灰簌簌:\"好!自今日起,蔣若訥為我第三軍參謀長!傳令——全軍改製,依參謀長策,鑄新軍魂!\"
蔣若訥整肅衣襟,首次以革軍禮姿昂首:\"既承此位,若訥必以肝膽為墨,繪破局之圖!但請軍長容我一言...\"
蔣若訥忽指案上殘存的清廷輿圖,指尖在泛黃的紙麵劃過山川脈絡:\"肅州一勝非終局,清廷爪牙尚盤踞南北。”
“我軍當下策,非急攻,乃合縱!\"
他語調沉緩,卻字字如釘入木,帳中燭光映得他眸中灼光愈盛。
\"合縱之策,大帥之謀,略勝我也。\"
“其早就布局以深”
他倏然轉向崔偉,袍袖拂動間似有風雷暗湧,\"昔年哲派教主馬化隆以神道聚西北民心,其麾下哲派軍如蛛網密布,若奉其為總盟主,可借其名號將清廷矛頭引向西北。”
“我軍則避其鋒芒,暗蓄勢於漢中、川蜀之地——此地民殷糧豐,正可為我革命軍紮根之沃土。\"
“此計正是大帥的高深之處,我不及也”
他話音未落,帳中諸將已現動容。蕭慶高眸中驟亮:\"先生此言,恰如破霧之燈!西北諸軍閥各踞一隅,若清廷主力西壓,我等可如漁翁待蚌相爭!\"
蔣若訥頷首,指尖叩擊輿圖上犬牙交錯的勢力邊界:\"整個西北勢力多如牛毛——哲派軍以神權惑眾,西寧軍踞高原險隘,河州軍擅馬步騎射...這些軍閥皆非敵,乃棋局中可借之力。我等需以利刃剖開混沌,合縱而非獨鬥!\"
崔偉眉峰驟挑,虎符在掌中攥緊:\"如何合縱?清廷鷹犬豈會坐視我等結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