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高層將領投降的危害性
字數:4630 加入書籤
多隆阿等人當然知道渭城守將是誰。
陳扶昊叛軍的原始股東之一,關中西路三大回將之一的馬德興。
白炎虎,馬正和等人皆是其手下之人。
多隆阿本意是要讓馬德興投降的,畢竟一個原始股東的投降,對於敵方的危害性那是相當大的。
要知道太平天國一個韋俊投降,那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差點崩了。
韋俊投降對於太平天國的打擊:
韋俊的投降對於太平天國而言,猶如一根刺入心髒的利刃,其影響之深遠,恰似多米諾骨牌的崩塌,將整個運動推向了不可逆的毀滅深淵。
作為太平軍頂尖將領之一,韋俊的倒戈不僅瓦解了軍事防線,更撕裂了內部的精神紐帶,讓這場曾撼動清廷根基的革命運動,在內外交困中加速衰亡。
一、軍事天平的致命傾斜
韋俊深諳太平天國的戰略布局與軍事機密,他的叛變使得清軍如獲至寶。
曾國藩得以精準掌握太平軍的兵力部署、糧道弱點與攻防節奏,從而在後續戰役中屢屢搶占先機。
尤其是安慶會戰這一關鍵節點,韋俊的投敵直接導致防線崩潰。
清軍借此切斷太平天國的補給命脈,使得陳玉成救援行動功敗垂成。
這種“自內而外”的瓦解,遠比外部強攻更具破壞力——如同堡壘從根基處裂開,再無修補的可能。
二、士氣潰散的連鎖反應
韋俊的投降在太平軍中掀起驚濤駭浪。
一位曾以忠勇聞名的將領,竟在關鍵時刻背棄信仰,這令無數士兵陷入困惑與恐懼。
他們開始質疑:若連核心將領都能輕易倒戈,堅守的意義何在?
信任的裂痕一旦蔓延,軍隊的凝聚力便如沙堡遇潮,迅速瓦解。
此後,投降潮如瘟疫般擴散——中下層將領紛紛效仿,成建製的部隊棄械歸敵,戰場上的抵抗意誌日漸消沉。
士氣之崩,比城寨之失更致命,因為它摧毀了人心深處的戰鬥信念。
三、戰略布局的全麵崩盤
韋俊鎮守之地皆為戰略要衝,他的叛變使得清軍得以順勢蠶食周邊據點,形成鉗形攻勢。
例如,湘軍借其情報攻克武昌、池州等地,逐步壓縮太平天國的生存空間。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韋俊的倒戈打亂了太平軍的整體戰略規劃。
洪秀全與李秀成曾意圖以“圍魏救趙”之策扭轉局勢,但內部力量的流失使得這一戰略淪為紙上空談。
清軍趁機鞏固防線,分兵合擊,令太平天國再無戰略回旋餘地。
四、內部矛盾的惡性循環
韋俊的背叛暴露了太平天國領導層的深層危機。
洪秀全的猜忌、權力分配的失衡、派係間的明爭暗鬥,在韋俊事件後被無限放大。
忠王李秀成與英王陳玉成之間的矛盾因韋俊的投敵而激化,各自為戰的局麵使得指揮係統陷入混亂。
領導層為填補韋俊留下的權力真空,不得不倉促提拔新人,卻導致新老勢力衝突加劇。
這種內耗如同慢性毒藥,不斷侵蝕著本已脆弱的統治根基。
五、曆史進程的殘酷書寫
曆史從不寬恕動搖者。
韋俊的投降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其影響遠比一場戰役的勝負更具決定性。
它象征著革命信仰的動搖,揭示了理想主義在現實困境中的脆弱性。
當最高將領的忠誠都能被瓦解,民眾對“天命”的質疑便如野火燎原。
清廷借此大勢,收編降兵、整合資源,最終以摧枯拉朽之勢撲滅太平天國最後的餘燼。
韋俊的抉擇,注定被史書鐫刻為“敲響喪鍾”的背叛。
因此韋俊的投降,雖然是太平天國命運的縮影:當最不該動搖的支柱崩塌,整個體係便難逃傾覆。
革命之成敗,不僅取決於刀兵的鋒利,更係於人心的堅貞。
曆史從不容忍背叛者的僥幸,它的筆鋒隻會記錄那些在信仰與利益間抉擇的毀滅時刻。
更何況西路回帥馬德興呢?
要知道馬德興在革命軍的職位,雖然是個師長。
可是其絕對是革命軍三大股東之一。
於彥祿關中東路股東,楊文治北路股東,馬德興西路股東。
於是鑒於敵軍高層將領投降的好處,多隆阿對著身旁早已經投降的馬朝南說道:“你去勸降馬德興。”
馬朝南指了指自己:“我?”
“不是你,是誰?”
“難道是我!”
多隆阿冷笑一聲,眼底掠過陰鷙的算計,“你既已棄舊主,今便為朝廷效忠。”
“若勸降馬德興,賞銀千兩,官升三品;若不成……”
他忽地抽出腰間佩刀,刀尖抵住馬朝南喉頭,“便拿你的人頭,祭我大清旗纛!”
馬朝南喉結顫動,冷汗浸透衣襟。
他本為馬德興師麾下副團長,因被多隆阿抓捕而投誠,此刻卻被逼入兩難深淵——勸降舊主,必遭同袍唾罵。
若拒,立時血濺當場。
他咬牙道:“大帥……馬德興性如烈火,恐難……”
“難?難便用舌鋒鑿他心!”
多隆阿厲聲打斷,“你與他同袍十餘載,必知其軟肋。若說不動,便提你妻兒老小之命!”
言罷,侍衛押上一老婦與稚童,正是馬朝南家眷。
馬朝南目眥欲裂,踉蹌跪地:“末將……末將願往!”
半刻鍾後,馬朝南策馬至渭城殘破的東門。
箭石紛飛中,他嘶聲呼喊:“馬大帥!故人馬朝南求見!”
城頭守卒認出舊將,卻猶豫不決。
馬德興聞聲披甲登城,望見故人,雙目如刃:“馬朝南教長,你既背義投敵,還敢來見我?”
馬朝南垂首,聲顫如秋葉:“師長……末將不得已而為之……然念舊情,特來勸大帥三思。”
“多隆阿允諾,若降,保您性命無虞,仍授高官……”
“住口!”
很明顯,馬德興也鑒於己方高層將領投降的壞處。
於是怒嘯如雷霆,“清廷視各族如豬狗,視我底層農民如奴隸,我馬德興起兵跟隨大帥反清,為的是回民不受欺、漢民不遭屠,普通民眾也能當家做主”
“豈會為苟活而折脊梁?”
“你妻兒之命,與他多隆阿何幹?”
“若真忠義,當與我並肩戰死,而非做清狗爪牙!”
他忽拔箭搭弓,箭矢如電射向馬朝南馬前,“滾!再近一步,便是穿心之禮!”
馬朝南驚惶策馬而逃,背後傳來馬德興的狂笑:“多隆阿小兒,欲以勸降破我誌?”
“須知我第七師將士,寧碎骨,不彎腰!”
霎時,城內戰鼓驟響,殘存將士齊聲呐喊,聲震九霄。
多隆阿在遠處望見箭矢與那抹決絕的身影,麵色鐵青,咬牙道:“既無降路,便碾成塵!”
遂令火炮齊發,渭城城牆轟然坍塌,血戰再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