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新政出台!滿朝文武盡皆支持!
字數:3818 加入書籤
“陛下駕到——”內侍高聲唱喏,聲音穿透隊列,傳遍整個廣場。
百官立刻肅立,整理衣冠,隨著引導有序進入奉天殿。
奉天殿內,禦座之上,朱標身著明黃色龍袍,麵容威嚴而溫和,目光掃過階下的文武百官,神色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場。
朱高熾與朱雄英分立於禦座兩側,神色肅穆。
待百官跪拜行禮完畢,朱標緩緩開口,聲音洪亮而清晰:“眾卿平身。朕承父皇遺誌,登基為帝,改元承天。今大明承平,百姓思安,朕決意推行新政,以安民心、固國本。新政核心有三:其一,寬刑不寬貪;其二,減賦惠民;其三,文武並重。”
話音剛落,奉天殿內一片寂靜,百官都屏息凝神,專注聆聽。
朱標繼續說道:“洪武朝律法嚴苛,雖震懾奸邪、整肅吏治,卻也因量刑過重累及無辜,不少官員百姓因小過獲重罪,人心惶惶。朕決定寬省非貪腐類刑罰,全麵修改《大明律》中過於嚴苛的條款:明確非謀逆、叛國等重罪,不得株連無辜族人;廢除‘剝皮實草’‘淩遲’等極端酷刑,統一量刑標準,以笞、杖、徒、流、死五刑為基準,罪罰相當;同時推行教化先行,地方官府設儒學講堂,以仁義禮智信教化天下,引導官民向善。”
“但貪腐、謀逆、叛國等觸及王朝根基的重罪,仍沿用洪武朝重典,絕不姑息!禦史台專職彈劾糾察,錦衣衛負責偵辦大案要案,二者各司其職、相互監督,嚴查各級官員貪腐行為,凡貪墨一文者皆需追責,貪腐數額巨大、影響惡劣者,依舊按律嚴懲不貸!”
文臣們聞言,心中頓時一鬆,連日來的忐忑不安煙消雲散——寬省非貪腐類刑罰,恰好契合了他們對寬鬆執政環境的期待,終於不必再因一言不慎、小過失誤便擔憂身家性命,能安心施展治國才幹。
而保留反腐重典,雖讓少數心存貪念者心有忌憚,卻得到了絕大多數清正官員的認同。
吏部尚書茹瑺暗自點頭,認為此舉既彰顯仁政,又守住了吏治清明的底線;禮部尚書陳迪也深以為然,覺得“教化+重典”的組合,既符合儒家仁義之道,又能震懾奸邪,兼顧了寬仁與務實,對這一平衡兼顧的舉措由衷表示認同。
“其二,減賦惠民。”朱標話音一轉,將話題聚焦於關乎天下民生的賦稅問題,“洪武年間,因江浙地區曾依附張士誠,父皇為壓製當地士紳勢力,定下車駕賦獨重之製,蘇鬆二府賦稅更是遠超其他省份數倍,百姓終年勞作卻所得無幾,不堪其擾,甚至有農戶棄田逃荒,反而影響地方經濟。”
“朕決意革除此弊,普惠天下:賜明年天下田租減半,讓全國百姓共享新政紅利;蘇鬆二府賦稅即刻降至與周邊行省持平水平,江浙其餘州縣賦稅統一減免三成,徹底終結‘江浙賦獨重’的局麵。”
“但有一事,需立為鐵律,載入祖製——蘇鬆及江浙核心賦稅區出身的官員,終身不得入職戶部,無論品級高低、政績如何,皆不得擔任戶部尚書、侍郎及核心司署官職,以防地方勢力與戶部勾結形成利益輸送,確保天下賦稅調度的公平公正。”
此言一出,隊列中江浙出身的文臣頓時心緒起伏,既滿心欣喜又深感意外:欣喜於朝廷終於正視江浙賦稅過重的積弊,減免政策直接惠及家鄉百姓與宗族,也能緩解地方治理壓力;意外於“蘇鬆官員不得入職戶部”的鐵律,沒想到新帝會在減賦的同時設下如此嚴苛的限製。
戶部尚書鬱新聞言,心中當即豁然開朗,瞬間明白了這一規定的深層深意,暗自欽佩新帝的長遠考量——江浙士紳勢力雄厚,若放任其出身官員進入戶部,難免會利用職權為家鄉謀特權、偷稅漏稅,破壞全國財政平衡,這一鐵律恰好堵住了製度漏洞,能有效防止士紳勢力滲透戶部核心權力,從根源上維護朝廷財政穩定,堪稱減賦惠民政策的“安全閥”。
“其三,文武並重。”朱標目光掃過文武百官,語氣堅定,“洪武朝重武輕文,建文朝重文輕武,皆非治國之道。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二者缺一不可。朕決意重塑朝堂平衡,文臣憑政績晉升,武將憑戰功封賞,二者在朝堂之上擁有平等話語權。重大政務、軍事行動,需文武大臣共同商議,相互製衡。同時,嚴禁文臣結黨營私,也保障武將合法權益,杜絕相互傾軋。”
這一舉措讓文臣與武將都感到滿意。
文臣們欣喜於地位的提升,武將們則放心於不會被打壓。
馮勝、湯和等武勳將領臉上露出笑容,齊泰等文臣也暗自讚許。
朱標最後說道:“新政推行,需眾卿同心協力。吏部負責考核官員,確保新政落實;戶部製定減賦細則,嚴禁克扣;禮部完善教化體係,宣揚仁義;兵部整頓軍務,平衡文武;刑部嚴格執法,寬嚴有度;工部著力民生基建,興修水利;五軍都督府總領戎政。朕相信,隻要眾卿恪盡職守,新政必能推行順利,大明必將迎來盛世!”
話音落下,奉天殿內一片嘩然,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吾皇英明!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跪拜在地,叩首高呼,聲音震耳欲聾,充滿了發自內心的信服與喜悅。
文臣們心中的忐忑不安徹底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釋然與振奮。
新政中“寬省非貪腐類刑罰”的舉措,精準契合了他們對仁政的長久期待——終於能擺脫洪武朝動輒得咎的高壓氛圍,不必再因小過而憂懼身家性命,得以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中施展儒家治國抱負。
而“保留反腐重典”雖劃下明確紅線,卻也符合朝堂清明的共同訴求,並未觸及文臣集團的根本利益;減賦惠民讓地方治理壓力減輕,文武並重又賦予文臣與武將平等的話語權,讓他們得以在政務決策中充分發揮作用。
各項新政兼顧寬仁與原則,既回應了文臣對治理環境的訴求,又未動搖其參政根基,自然讓他們心悅誠服。
武將們則對“文武並重”的核心舉措深表認同,先前的些許顧慮盡數消散。
他們深知新政摒棄了重文輕武的隱患,明確武將憑戰功封賞、擁有平等議事權,既保障了武勳集團的地位與權益,又避免了洪武朝重武輕文的偏頗。
減賦惠民穩固了後方民生,為國防提供了堅實保障;反腐重典肅清吏治,也讓武將無需擔憂朝堂腐敗影響軍需供給。
新政既認可武將鎮守邊疆、護國安邦的核心價值,又通過製度設計平衡了文武權力,讓他們無需顧慮被文臣掣肘或打壓,得以安心練兵戍邊、建功立業,對自身的發展與王朝的國防安全充滿信心。
茹瑺、鬱新等六部尚書,馮勝、湯和等武勳將領,皆麵露欣慰之色,心中對承天年間的盛世充滿了期待。
朱標看著階下跪拜的百官,臉上露出笑容。
他知道,新政的宣布隻是開始,後續的推行還需要付出諸多努力,但此刻,奉天殿內的祥和與堅定,讓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朱高熾與朱雄英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憧憬。
他們知道,承天新政既兼顧了革新與傳承,平衡了各方利益,又充分考慮了太上皇的感受與朝堂的穩定,是大明穩妥的開局之策。
奉天殿外,陽光正好,照亮了整個紫禁城。
承天年間的治國大幕,在這一片祥和而堅定的氛圍中正式拉開,而大明的盛世,也在新政的護航下,緩緩向世人走來。
百官起身,神色振奮,他們知道,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他們,也將在這個時代中,見證大明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