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熱火朝天!再次啟程!

字數:4299   加入書籤

A+A-


    新政昭告天下,奉天殿的餘音尚未散盡,六部百司便已轉入緊鑼密鼓的落實之中。
    承天新政的三大核心,每一項都需耗費海量心力打磨細節,絕非一紙詔令便能落地生根。
    修改《大明律》中過於嚴苛的條款,堪稱最繁重的任務。
    刑部牽頭,聯合翰林院、大理寺的文臣學者,將整部律法逐字逐句拆解研讀。
    哪些屬於非貪腐類的輕罪可寬減量刑,哪些涉及謀逆、叛國的重罪需保留重典,哪些株連條款可廢止,哪些酷刑需替換為罪罰相當的刑罰,都要反複考據曆代律法典籍,參考洪武朝以來的案例判例,既要彰顯仁政底色,又不能動搖律法的震懾力。
    刑部尚書暴昭每日埋首於卷宗之中,召集下屬官員爭論不休,常常徹夜未眠,隻為拿出一部兼顧寬仁與嚴謹的修訂草案。
    而“文武並重”的推行,同樣棘手,要提升文官的職銜與話語權,並非簡單晉升幾位官員便可了事。
    吏部需重新梳理文武官員的品級對應體係,調整議事規則——原本武勳將領專屬的議事優先級,要與文臣持平;朝堂重大決策,需確保文臣有平等的建言權與表決權。
    同時,還要為文臣增設部分參與軍政議事的渠道,讓其在國防、邊務等事務上有合理的發聲途徑,卻又不能過度幹預軍事指揮。
    吏部尚書茹瑺連日來忙著製定職銜調整方案、修訂議事章程,既要滿足文臣的合理訴求,又要避免觸碰武將的利益底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新的矛盾,可謂如履薄冰。
    減賦惠民的落實,也離不開各部門的協同配合。
    戶部要牽頭核算天下田租減半、江浙賦稅減免的具體細則,明確各地的減免標準、核算流程,確保每一筆減免都能精準落到百姓頭上;同時,要嚴格執行“蘇鬆官員不得入職戶部”的鐵律,篩查戶部現有官員的出身地,對不符合規定者進行妥善調整,堵住利益輸送的漏洞。
    禮部則需配合新政,在各地宣揚仁義教化,讓百姓知曉新政的恩惠,引導官民向善。
    工部忙著規劃民生基建,將減賦後可能釋放的民力統籌起來,興修水利、修繕道路,為經濟複蘇打下基礎。
    整個朝堂上下,從尚書到小吏,皆各司其職、忙得不可開交,處處透著一股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與滿朝文武的忙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高熾與朱雄英反倒閑了下來。
    新政的核心框架由三人共同敲定,具體落實已有六部各司負責,二人無需再過多插手。
    每日處理完少量亟待決斷的事務後,他們便結伴前往太上皇的寢宮,陪著老朱消磨時光。
    老朱卸下帝王重擔後,性子比從前溫和了許多,不再是那個動輒雷霆震怒的洪武大帝。
    三人常常圍坐在一起,小酌幾杯薄酒,聊些家常瑣事。
    朱高熾嘴甜,總能把老朱逗得開懷大笑;朱雄英沉穩些,卻也會適時插科打諢,講些南洋的奇聞異事、遼東的風土人情。
    老朱聽著兩個孫兒講述這些年的闖蕩經曆,看著他們眉宇間的英氣與沉穩,心中滿是欣慰。
    他戎馬一生,打下這片江山,所求的不就是子嗣後代能有作為、大明江山能長治久安嗎?
    相處日久,老朱也看出了這兩個小兔崽子的心思——他們骨子裏流淌著開拓進取的血液,根本坐不住京城的安逸日子,那顆闖蕩天下的心早已按捺不住。
    老朱年輕時也是如此,不甘於偏安一隅,才敢揭竿而起、逐鹿中原。
    他深知,雄鷹不該被關在金絲籠中,真正有作為的子嗣,理應馳騁天下、建功立業,而不是被留在自己身邊享受安逸、受到限製。
    這日,三人酒過三巡,氣氛正酣。
    老朱放下酒杯,看著朱高熾與朱雄英,眼中帶著了然的笑意,主動開口問道:“你們兩個小子,在京城待得也夠久了,是不是又盤算著出去闖蕩了?說說看,準備什麽時候離京,這次想去哪裏?”
    聽到老朱主動發問,朱高熾與朱雄英相視一笑,知道祖父早已看穿了他們的心思。
    朱高熾放下酒杯,笑著答道:“老爺子英明,什麽都瞞不過您。我們確實打算再出去走走,首選還是南洋。上次離開時,暹羅國那邊還留了些首尾,這次先去暹羅國看看,順便瞧瞧朱允炆那小子近況如何——聽說他在那邊過得還算安穩,卻也沒什麽作為,正好去敲打敲打他,別忘了自己還是老朱家的人。”
    “看完他之後,我們就去馬六甲港口。”朱高熾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如今南洋、東海的商路已經成熟,賺的銀子雖多,卻也有上限。我們打算從馬六甲出發,開拓通往西方的新航線。老爺子您想想,西方那些國家雖遠,卻也有不少奇珍異寶和潛在的市場,隻要能打通這條航線,將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運過去,尤其是琉璃鏡,再把那邊的香料、金銀運回來,那可就意味著源源不斷的銀子流入國庫。等這條航線穩定下來,朝廷的商稅、關稅收入必然會再翻幾番,到時候,咱們真的可以徹底免除農稅,讓天下百姓再也不用為田租發愁,真正實現安居樂業!”
    朱雄英在一旁補充道:“而且開拓西方航線,還能宣揚大明國威,讓更多國家知曉大明的強盛,不敢輕易冒犯邊疆。同時,也能引進西方的一些技藝,取長補短,讓大明的手工業、航海業更上一層樓。”
    老朱聽著二人的謀劃,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與動容。
    他端起酒杯,深吸了一口氣,隨即猛地將酒一飲而盡,大笑著點了點頭,聲音洪亮而有力:“好!好小子!有我朱元璋的風範!開拓西方航線,免除天下農稅,這等氣魄,這等抱負,不愧是我朱家的子孫!”
    他看著兩個孫兒,眼中滿是期許與鼓勵:“你們盡管去!放心大膽地去闖!不用惦記我的身體,我朱元璋戎馬一生,身子骨硬朗得很,還能再活個十年八年,等著你們打通西方航線、免除農稅的那一天!到時候,我要親自登上城樓,看著天下百姓歡天喜地的模樣,看看咱們大明真正的盛世景象!”
    “至於朝中的事,你們也不用操心。”老朱繼續說道,“標兒坐鎮京城,推行新政經驗豐富,六部百司也都盡心盡力,朝政必然穩如泰山。你們在外隻管安心闖蕩,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或是需要朝廷支援,隨時傳信回來,父皇和我都會全力支持你們!”
    朱高熾與朱雄英聞言,心中滿是感動。
    他們起身對著老朱深深一拜,齊聲道:“謝祖父成全!我們一定不負祖父厚望,早日打通西方航線,為大明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爭取早日實現免除農稅的目標!”
    老朱笑著擺了擺手:“起來吧!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禮。出去闖蕩,要注意安全,凡事量力而行,既要敢闖敢拚,也要懂得審時度勢,不可蠻幹。”
    “孫兒謹記祖父教誨!”二人齊聲應道。
    接下來的幾日,朱高熾與朱雄英開始著手準備離京事宜。
    他們與朱標商議了後續的聯絡機製,囑托六部在涉及南洋、西方航線開拓的事務上予以配合,又挑選了精幹的隨從、將領與船員,籌備了充足的物資、船隻與武器。
    離京那日,朱標親自率領文武百官送至午門外,老朱雖未親自出麵,卻讓人送來一封手諭與一把象征皇權的玉佩,囑咐他們遇事可便宜行事,代表大明行事。
    朱高熾與朱雄英接過手諭與玉佩,對著京城方向深深一揖,隨後轉身登上早已停靠在龍江碼頭的寶船。
    隨著一聲悠長的號角聲,寶船緩緩駛離碼頭,向著南洋的方向進發。
    甲板上,朱高熾與朱雄英並肩而立,望著漸漸遠去的京城,眼中滿是堅定與憧憬。
    而京城之中,朱標站在午門之上,望著遠去的船隊,神色欣慰;老朱則在寢宮之中,手中摩挲著酒杯,嘴角帶著期許的笑容。
    他們都在等待著,等待著兩個孫兒凱旋的消息,等待著大明免除農稅、萬邦來朝的那一天。
    承天年間的盛世,在新政的穩步推行與海外的開拓進取中,正以更加磅礴的氣勢,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