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應急保障組的職責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第二日,當地時間上午十時整,聯合國總部大樓。
“哢嚓、哢嚓、哢嚓——”
快門聲連綿不絕的響起,如同密集的冰雹敲打在玻璃上,構成了此時唯一背景音。
來自數個國家的媒體記者被安保人員和警戒線,精準地限製在走廊兩側的指定區域。
他們的鏡頭隨著代表團的移動而同步平移,閃光燈此起彼伏。
部長趙蒙生走在最前列,他神色從容,步伐穩健,早已習慣了這種場景。
他的身後是幾位核心司局長和使館的大使。
他們神色從容,正用極低的聲音與外方引導人員交談一兩句。
在第一梯隊的核心外,梁瑜和李歡緊握著手中的公文包。
跟隨著應急保障組組長張平,混在隊伍的後半段。
前方會議室厚重的雙開木門,被使館的聯絡官從內側無聲地拉開。
趙蒙生與核心成員魚貫而入,和早已在門口等候的外方代表團成員握手、寒暄。
當雙方核心代表團成員都進入會議室後,那扇厚重的大門緩緩合攏。
“走。”張平在大門徹底合攏後低聲示意,迅速帶領他們轉入不遠處的一間小型會議室。
這間會議室已被設為臨時休息廳,後勤保障組成員,早先已通過員工通道完成場內布置。
一進休息廳,應急保障組的老同誌們便默契地分散開來。
有人值守走廊,有人把守門口,有人監控電梯廳,還有人立即開始檢查通訊設備。
張平帶著梁瑜和李歡在一部電話機旁站定:“你們跟我守內線,確保隨時暢通。”
“是!”兩人挺直脊背應道,雖然明白這相當於待命,真正需要應急介入的情況極少。
但能親臨現場,已比留守據點的其他新人幸運太多。
時間,就這麽在寂靜的等待中緩緩流逝,休息廳內落針可聞。
梁瑜和李歡隨著張平端坐在電話機前,身體逐漸有些僵硬。
他們無從得知會議室內的討論進展,但從時間判斷,會議應該已進入後半程。
就在梁瑜想著今天不會需要應急組出動時——
“鈴——!”內部電話突然發出刺耳的鈴聲。
幾乎在梁瑜和李歡回神轉頭的瞬間,張平已經按下免提接起電話:“保障處。”
電話那頭傳來趙部長秘書何默壓低而急促的聲音:“三號補充文件,英文版,十五份,立刻。”
“收到。”張平沒有多問一個字,掛斷電話的同時,人已經轉向了房間角落。
那裏,一台高速商用複印一體機和一台加密筆記本電腦早已處於待命狀態。
“李歡,守電話,梁瑜,按照標準流程來。”張平迅速命令道。
“是!”梁瑜在李歡應答的同時,已一個箭步跨到電腦前。
如今的情況,正是昨日演練過的眾多場景之一。
他的手沒有去碰鼠標,而是直接從西裝內袋掏出自己的U盤,插入了主機。
“張組,是盤裏的03號文件”梁瑜沉聲報告,手指已經在鍵盤上敲擊,路徑他早已背下。
“不用你的盤!”張平低喝一聲,“本地硬盤D盤,‘ZJ03EN’,打開!”
梁瑜的手指一頓,立刻反應過來——張平這種老應急,絕不會依賴外部儲存的U盤,哪怕這是昨天整理下發的。
他立即切換路徑,D盤、加密文件夾、找到了那個文件。
“十五份,雙麵。”張平已經站在了打印機旁。
“明白!”梁瑜迅速設置好參數,點擊了“打印”。
“嗡——”
處於預熱狀態下的一體機器立刻開始轟鳴,守在一體機前的應急組成員。
早已經站在出紙口,出來的文件被他迅速拿過、拍打整齊。
整個過程,從接電話到文件打印完畢,不會超過70秒。
張平從成員手中接過文件,看了一眼確認無誤後,便轉向了梁瑜:“拿著,跟我來。”
是!”梁瑜心中一跳,立刻從張平手中接過那疊滾燙的文件,用雙手穩穩捧住。
張平領著梁瑜,快步走出休息廳,兩人都沒有跑。
但步頻極快,皮鞋踩在厚重的地毯上,幾乎沒有發出聲音。
來到那扇厚重的雙開木門前,張平停下腳步。
梁瑜則停在他身後半步的位置,捧著文件。
張平沒有立刻敲門,他先是側耳,貼近門縫聽了零點五秒。
隨後才抬起手,節奏分明地叩擊了三下。
“篤、篤、篤。”
門應聲的從內側被拉開了一條縫。
秘書何默的臉露了出來,他的目光越過張平,第一時間鎖定了梁瑜手中的文件。
張平側過身,讓出了半個身位,這個動作使得梁瑜正好能麵對何默。
“何秘,”張平沉聲道,“三號文件。”
梁瑜心領神會,立刻上前一步,將文件雙手遞上:“何秘,三號補充文件,英文版,十五份。”
“辛苦了。”何默接過文件,手指迅速點算了一遍。
確認無誤後,向梁瑜讚許的點點頭,門無聲地關上了。
在門關上後,張平沒有多說一個字,轉身就走,梁瑜也立刻跟上。
回到休息廳,張平重新坐回電話機旁,端起了自己的茶杯。
他看了一眼筆直站立的梁瑜和李歡,淡淡地開口:“都看清楚了,這就是應急保障,我們沒在會議中。
但我們的反應速度,必須和與會人員一樣,時刻保持緊繃。”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梁瑜:“文件路徑記得很快,但記住,用本地硬盤,永遠是第一預案。”
“是,我記住了。”梁瑜點頭,認真的答道。
張平看著梁瑜沉穩、平和的態度,微微點了點頭。
在機關裏幹了二十年,爬到這個位置,掌管核心的應急保障,他的政治嗅覺早已磨礪的異常敏銳。
當初,部長大秘何默親自來電,囑咐要多鍛煉鍛煉新人,又看似不經意的,多次提起梁瑜時。
他的心裏就明白了,這梁瑜怕是趙部長親自點的將。
這樣的“關係戶”在體製內往往最難應付。
然而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
這年輕人身上,找不到半點某些子弟的驕矜與浮躁之氣。
相反,他靜得下心,沉得住氣;手腳麻利,反應更是遠超同齡人的敏銳
這,是一塊真正的好鋼,不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
想到這裏,張平一直暗中緊繃的心弦,悄然鬆了半分。
是好鋼,這就好辦了。
將來任務結束,那份要遞上去的,關於新人的評價報告,他照實寫就行。
這樣不但好寫,而且報告中的“實”本身就比那些需要潤色和修飾的文本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