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統

字數:3618   加入書籤

A+A-


    “回上君,據查察,李廣在進入草原後不久,遭遇了罕見的白毛風,風暴平息,李廣及四千騎便消失了,就此事,長城內外多有傳說、傳說……”
    “傳說什麽?”
    “中、外牧民有在白毛風過後,看到瘋魔的人群,以及帶血骨架。”
    張湯接言,凝重道:“草原傳說是長生天降下了妖魔,吃了人,而我朝右北平郡百姓,則在傳說白毛風中走出一頭形似人、渾身白毛、走路沒聲音、還會發出‘咯咯’笑聲的怪物。”
    在巨大恐慌麵前,異族、國人都習慣性把原因歸結到天地神靈身上。
    張湯、繡衣直指禦史也給不出除此之外的解釋,瘋魔的人群、白毛人怪不提,李廣大軍是真的消失了,帶血的牛羊馬骨架,繡衣密使也見到了。
    草原,蘊藏著大恐怖。
    劉據眉頭微皺,“神鬼之說不必再提,寡人更相信李廣軍是迷失在白毛風中,繼續尋找。”
    “是,上君。”
    張湯領命。
    記下此事,如果不幸的話,要交給繡衣使事繼任者來辦了。
    “還有什麽要緊事嗎?”
    “回上君,東越王餘善死了,東越國投降了。”公孫弘稟奏道。
    “臣為上君賀!”張湯緊跟其後頌道。
    隨著東越國投降,夏商時期九州的“揚州”全部收複,而之前南越國、西南夷已經投降內附,自此,時隔八百載,九州一統。
    劉據一愣。
    建元三年,閩越國發兵圍攻東甌國,東甌王向漢廷告急,父皇命中大夫嚴助調遣會稽將士前往援救。
    漢兵未到,閩越軍解圍離去,漢廷應東甌王請求,遷其百姓於江淮之間,東甌國土地遂為閩越所有。
    建元六年,閩越又發兵攻打南越國,南越王趙眜向漢廷告急。
    父皇任命大行王恢和大司農韓安國為將軍,率兵分別從豫章、會稽出發,討伐閩越,閩越王郢分兵在仙霞嶺一帶拒守。
    在漢軍壓境的形勢下,閩越王之弟餘善乘機發動政變,鼓動閩越國權貴們,說郢事先不請示漢廷,擅自發兵攻打南越,因此漢軍前來討伐。
    漢兵眾多,力量強大,閩越國即使一時僥幸取勝,漢兵還會源源而來,不到滅國不止。
    現在隻有殺死郢,向漢廷謝罪,才能保存自己,得到眾人同意,餘善便殺掉郢,把首級獻給王恢。
    由於問題已經解決,漢軍未逾仙霞嶺便北撤,在議立閩越國的嗣王時,父皇以“郢等首先做惡,隻有無諸之孫繇君醜沒有參與陰謀”,便派郎中將立醜為越繇王,奉行對閩越先王祭祀之禮。
    餘善心中不服,自從餘善殺死郢之後,他的威望傳布全國,國中百姓多半歸屬於他,他就暗中自立為王。
    越繇王無力控製,父皇得知此事後認為不值得為了餘善的事再興師動眾,說:“餘善屢次同郢陰謀作亂,以後卻首先殺死郢,使漢軍得以避免征戰之苦。”
    於是立餘善為東越王,與越繇王並處。
    餘善統治閩越後,前後十多年,與漢廷相安無事,但在去年南越國事上,餘善與南越國相呂嘉約定反漢,未及行動,呂嘉已死,約定遂泄。
    做了十多年東越王的餘善,或許是瘋了心誌,不但沒有立刻上書漢廷請罪,反而先進攻了漢軍。
    路博德、張次公立即回書朝廷,請求覆滅東越國,獲準之後,便向東越國進發。
    餘善派兵到漢軍必經之路作抵抗,他還給東越將軍騶力等人加“吞漢將軍”的封號,大軍進入白沙、武林和梅嶺三個要隘,試圖據要而守。
    路博德、張次公連下要隘,殺騶力,進入閩境,餘善頑強抵抗,親率大軍在天險泉山築城拒守。
    劉據上次得到路博德軍情,是餘善在泉山私刻“武帝”印璽,自立稱帝,公開反叛漢廷,路博德、張次公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的餘善,不得不放棄天險泉山,撤退到冶都,剛建的行宮,就被路博德一把火給燒了。
    沒想到,再次聽到了大漢欽封的東越王餘善消息,就是餘善死在閩越人手中,閩越國投降了。
    越族小國之滅,劉據沒有什麽想法,隻有收複故土的喜悅,頷首道:“照前廷議,所有閩越男兒遷徙至江淮而居,路博德軍、張次公軍就地駐紮,娶閩越女為妻,化蠻為漢。”
    東越狹小而多險阻之地,閩越強悍,屢次反複無常,如果不加以措施,不消多年,東南又成禍患,是以,劉據定下閩越男兒入漢地,閩越女兒嫁漢兒男,徹底改變一地血統的計策。
    略顯仁慈。
    以中外兩朝公卿大夫、列侯親貴、宗室大臣眾議,是要殺光反複無常的閩越男兒,隻留閩越女兒為漢婦的。
    留婦不留男。
    不過,閩越人殺王投降,識天數,為自己贏了一線生機。
    隻是,小國寡民入大宗,數十年後,世人可能都不知道大漢東南有過閩越一族。
    “是,上君。”公孫弘領旨。
    閩越國亡,華夏一統,以後每獲得一分土地,都是大漢的開疆擴土,都是後人的“自古以來”。
    劉據的武功盛德,超過了夏商以降所有華夏君主。
    “父皇什麽時候返回長安?”
    “大雪飄飄,道路泥濘濕滑,以天子法駕之速,恐要五日。”張湯回答道。
    甘泉離宮距長安不過二百裏,但陛下故意拖延告罪,一日行不過四十裏,五日能到,便是天幸了。
    劉據沉吟了一下,“在五日之後,讓欽天監擇個吉日,寡人要太廟祭祖,親自告祭天地神靈、列祖列宗,揚我朝武功勝德。”
    一前,一後。
    陛下告罪,太子告功。
    公孫弘、張湯神情非常精彩,兩告過後,真不知道陛下如何立身於世。
    劉據無奈一笑,他沒有什麽多餘想法,更沒有故意折辱父皇的想法,湊巧而已。
    畢竟,功不能為過讓路。
    張湯忽然靈光一閃,猶豫了再猶豫,終於說道:“臣請上君效秦始皇帝登臨泰山以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