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殉製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相府到處張掛的燈籠點著,漸漸粘連成一片片的紅,遠遠看去,那一片片的紅映襯著天空無邊的白,一座座房屋簷頂就像漂浮在下紅上白的半空中。
書房裏,張湯欲言又止。
如果沒有陛下尋求複辟事,他很可能已經上稟未央宮,對竇太主府、平陽公主府動手了。
現在,怕動了兩座長公主府而驚了陛下,使得複辟事終止,而影響到上君的即位。
“毫無擔當,貪婪無度。”
公孫弘給予張湯下了評語,望著三大弟子,警告道:“你們不要學他!”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為了讓上君快速登基,然後以從龍之身得到一份厚賞。
這是貪婪。
在此過程中,任何可能幹擾陛下作死的事,都不去做,或者放後再做。
上命一日不下,就無動於衷。
這是無擔。
還有一點,酷吏出身的張湯,沒有看透大勢的眼睛,根本不知道複辟浪潮隻要掀起,就不會為個人意誌、個體行動所轉移。
在這上麵,貴為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張湯,連自己新收的墨子墨、霍光、陳莫都不如。
不過,這不僅是張湯的局限性,而是許多法吏的局限性,全心全意“耕耘”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這上麵可以做的很好,其他的,便遜色了。
墨子墨想到在隨老巨子出山時,路上老巨子對合格的法吏評價。
“為法吏者,當有殉製之心。”
如楚國吳起、如秦國商鞅,都在那個變法圖強之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墨子墨有“玲瓏心”,能明顯感覺到張湯沒有殉製之念,即或不時想到,也會為之恐懼。
幾盡株連之能事,手染無數鮮血的張湯,不夠激進。
不是合法的法吏。
霍光對“老師兄”,感受很簡單,一心唯上、一心唯己,先上後己,喪失本心。
法家名士,多有自己的主張。
如商鞅堅決主張“燔詩書而明法令”、“置主法之吏,以為天下師”,如韓非子主張“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等等。
雖然法家先賢意思相差無幾,所謂“置主法之吏”、“無書簡之文”、“無先王之語”,實質都是要廢除、清算文化典籍和道德說教,特別是儒家所尊崇的“禮、樂、詩、書”和“仁、義、孝、悌”這一套東西,並從而實現法家的“以法為教”的主張,但是商鞅、韓非子態度鮮明、旗幟分明,往那一站,就是法家“法治”護道者。
張湯,是朝廷現在的法吏代表不假,但持此思、念,終其一生,不可能成為法家大賢。
陳莫隻覺得張湯是“學岔了”,張湯是自幼學習律法,張家也是世代律吏之家,但張湯父親不是什麽法家名士,張家不存在什麽淵源家學,純粹“野狐禪”。
隻是張湯天賦較好,在進入仕途後學問進步,仕途進步,才有了今天,中間是有過以丞相為師,可是,路走歪了就是歪了,想掰正哪那麽容易。
雖說陳家、陳莫對法家了解不多,但“法”、“術”、“勢”,法家思想的三大主體還是了解的。
其一重‘術’,以在戰國中期相韓昭侯的‘鄭之賤臣’申不害為宗,所謂‘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
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時的商鞅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
其三重“勢”,以和孟子同時的趙人慎到為宗,所謂勢即是威權,這一派要把朝廷的威權盡量擴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裏,使其變成恐嚇的對象,以便壓製臣下。
古往今來,隻有韓非兼容並顧,故此說他集法家的大成。
而張湯,仿佛三重思想都有,卻止於皮毛,結合自身見解和經曆,在行為處事,可又沒有開宗立派的能力,就造成了,不論是思想上,還是仕途上,都“進無可進”的尷尬境地。
屬於家學不足,少時無名師指點,如一顆大樹,看似繁榮,卻失去了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
麵對“老師”的失望,“三師弟”審視的目光,張湯羞憤至極。
不是每個人都像墨子墨一般,大聖後裔,天生玲瓏,受到諸子百家中非常強力的墨家上下喜愛,也不是每個人都像霍光一般,少年聰穎,自學成才,無知之時,突然不知道從哪疙瘩蹦出了個大漢大司馬大將軍的同父兄,跟著上了回戰場,就得到大漢軍功爵二十級中第十八級庶長爵位,距離關內侯一步之遙,距離列侯也不過兩步而已,至於陳莫,生而權貴,如果不是其父把家族世襲罔替爵位弄丟了,此時此刻的陳莫,已經是大漢元功曲逆侯了。
他呢?
父親是當過長安丞,但在墨家、大將軍大司馬幕府,元功家族眼中,恐怕和長安護城河中的王八沒有兩樣。
他這一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把學問當成進身的手段,除此之外,他又有什麽辦法呢?
這時為“高貴的師弟們”所不理解、所看不起,張湯很想反說一句,你們清高,你們了不起!
然而,他又如何能自降身份與少年、青年,如孩子般的師弟們爭辯什麽呢?
公孫弘能看出張湯的壓抑,歎了口氣,說道:“去殺人吧,從竇太主府、平陽公主府開始殺,然後注意近段時間被外派出京任職的官吏,繡衣直指禦史不必顧慮太多,直接在其就任途中劫殺,偽造盜賊劫殺的辦法不必我教你,這就能解決大批官宦豪族在朝官員,而巨商大賈,凡是沒有成為國業的巨商大賈,由郡府兵偽裝強盜流寇破家搶掠,殺其人,抄其家,而遊俠盜賊,在朝廷土地開禁後,仍不收手,仍不悔改,這就不是一般的遊俠盜賊了,讓地方衙署互相聯絡,組織十倍軍伍清剿,在哪裏找到遊俠盜賊,就在那裏殺死,在山林找到,就在山林砍死,在原野找到,就把他們射成刺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