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毒泉詭蜮
字數:4745 加入書籤
離了大理風花雪月之地,趙清真一路西行,越過瀾滄江天險,地勢漸次抬升,山川風貌又為之一變。此地已屬永昌府地界,群山巍峨,峽穀深切,怒江、瀾滄江並流南下,氣勢磅礴。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硫磺氣息,地熱資源豐富,溫泉眾多,但也潛藏著諸多凶險,所謂“毒泉蜮影”、“翡翠礦魅”等傳說,便多源於此等險峻環境。
他依照輿圖與沿途打聽,首先前往的,便是傳聞中有“啞泉”與“毒蜮”出沒的怒江支流,一處名為“瘴癘穀”的地方。此地乃是由幾條深邃峽穀交匯而成,終年霧氣彌漫,不見天日,穀中植被繁茂卻形態怪異,色彩斑斕的菌類與扭曲的藤蔓隨處可見,散發出甜膩中帶著腐朽的氣息。
尚未深入穀中,趙清真便感覺到一股混雜著重金屬腥氣與某種生物毒素的異味撲麵而來,尋常人聞之恐怕立覺頭暈目眩。他神識掃過,發現穀底深處,確有數眼泉湧,泉水並非清澈,而是呈現出詭異的碧綠色或赤紅色,咕嘟咕嘟地冒著氣泡,周圍寸草不生,岩石都被腐蝕得坑坑窪窪。這便是“啞泉”,實為富含砷、汞等劇毒礦物質的礦泉。
而世人提及的“含沙射影之蜮”,趙清真略一探查,便明了其本質。那並非什麽三足蛤蟆精怪,而是一種棲息於毒泉附近濕泥中的特異毒蟲,其形如蜈蚣,卻細小如發絲,通體透明,難以察覺。此蟲畏光,常潛伏於泥沼陰影或泉水濺起的水霧之中,其身具奇毒,且能感知生物體溫與氣息,一旦有活物靠近,便會激.射而出,其速極快,如同“含沙射影”,若被其刺中,毒素入體,初時麻痹,繼而皮膚潰爛,神經受損,重者確可致命,且因其細小,傷口難尋,故被鄉民傳得神乎其神。
此等毒蟲,雖非妖邪,但其危害更甚於尋常精怪,因其無靈智,隻憑本能,且繁衍迅速,防不勝防。
趙清真立於穀口,並未貿然深入。他觀察地勢,發現這幾眼毒泉所處的位置,恰是幾條細小地脈的交匯點,地底深處的地熱活動將深層的有毒礦物質帶上地表,形成了毒泉,也滋養了那種特異毒蟲的生存環境。若要根治,要麽封堵泉眼,要麽改變地脈流向,要麽……淨化毒素。
封堵或改脈,工程浩大,且可能引發不可預知的地質變化,非上策。趙清真選擇的是最後一種,也是最考驗修為的一種——淨化。
他尋了一處高地盤膝坐下,歸塵劍橫於膝前,雙目微闔,心神沉入那玄妙的“歸墟之心”境界。與之前斬妖除魔、安撫怨靈不同,此次他要做的,是以自身道境,引動天地法則,對這穀中的劇毒物質進行一場本質上的“化歸”與“轉化”。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他心中默誦《道德經》篇章,自身那蘊含“歸墟衍生”之妙的真元開始緩緩流轉,與周遭天地水汽、地脈氣息相呼應。他並非強行驅散或中和毒素,而是試圖引導、模擬那“水”之德性,包容、淨化、乃至轉化這些劇毒之物。
隻見他周身漸漸泛起一層朦朧的、仿佛由無數細微水汽構成的混沌光暈。這光暈緩緩擴散,如同漣漪般,向著山穀深處彌漫而去。
光暈所過之處,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甜膩腐朽氣息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洗滌,變得清新了許多。地麵上那些色彩斑斕的毒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枯萎、化為灰燼。扭曲的藤蔓也停止了蠕動,逐漸失去活性。
當那混沌光暈接觸到碧綠、赤紅的毒泉時,奇異的變化發生了。翻湧的毒泉仿佛被投入了某種淨化劑,劇烈的冒泡現象逐漸平息,水色開始由詭異的鮮豔向渾濁,再向澄清轉變!水中的砷、汞等重金屬離子以及各種複雜的礦物質毒素,在歸墟真元的引導下,其分子結構被微妙地改變、分解,或是沉澱下來,或是轉化為相對無害的其他化合物。
而那些潛藏在泥沼、水霧中的透明毒蟲,在接觸到這蘊含“淨化”與“生機”意味的混沌光暈時,如同遇到了天敵,紛紛從隱匿處鑽出,痛苦地扭動身體,它們體內的毒素結構被破壞,生命力迅速流逝,最終也化為塵埃,重歸大地。
整個過程持續了約莫一個時辰。當趙清真緩緩收功,睜開雙眼時,整個“瘴癘穀”已然麵貌一新。雖然依舊霧氣氤氳(此地氣候使然),但那令人不適的毒瘴已徹底消失,空氣變得濕潤而清新。那幾眼毒泉,雖未變成甘泉,卻也清澈見底,不再散發毒氣,勉強可稱得上是富含礦物質的“溫泉”了。穀中的植被雖一時未能恢複,但那股死寂與妖異之感已蕩然無存。
解決了“毒泉蜮影”之患,趙清真並未停留,繼續向永昌府腹地,那以翡翠聞名的騰越(今騰衝)方向行去。
騰越之地,群山環抱,翡翠礦坑遍布,賭石之風盛行,也因此衍生出無數光怪陸離的傳說,“翡翠礦魅”、“翡翠顯靈”便是其中流傳最廣者。
他並未直接前往那些大型的、被各大商幫把控的礦場,而是根據一些零星的、來自底層礦工的口述,找到了一處位於深山、已然廢棄多年的老礦坑。據說,此地數十年前曾發生過大規模坍塌,埋沒了數十名礦工,自此之後,便常有怪事發生,夜半能聞礦洞深處傳來哭泣與敲擊岩石之聲,偶有膽大者或落魄之人進去探尋,要麽一無所獲,要麽便精神恍惚地出來,胡言亂語幾日便暴斃身亡,身上無傷,卻冰冷僵硬,被稱為“被礦魅吸走了魂魄”。
趙清真來到這處廢棄礦坑之前。隻見洞口幽深,黑黢黢如同巨獸之口,周圍雜草叢生,散落著腐朽的礦車骨架和工具殘骸,一股陰森死寂的氣息彌漫不散。他的神識探入礦洞,立刻感受到一股濃鬱得化不開的怨氣與絕望之意,以及……一絲極其微弱的、與玉石相關的靈性波動?
他邁步走入礦洞。洞內陰暗潮濕,空氣汙濁,腳下是碎石與淤泥。越往深處,那股怨氣越是濃烈,仿佛能聽到無數冤魂在耳邊哀嚎、哭泣、呐喊,訴說著被活埋時的恐懼與不甘。尋常人至此,恐怕瞬間就會被這集體怨念衝擊得精神崩潰。
但趙清真道心堅定,歸墟意境自然流轉,將這些負麵情緒一一化去、平息,如同礁石立於驚濤駭浪之中,巋然不動。
他深入數百丈,已至當年坍塌的核心區域。這裏空間稍闊,但被巨大的岩石堵塞了去路,岩壁上還能看到當年礦工掙紮留下的抓痕。怨氣在此地幾乎凝成實質,化作淡淡的黑霧繚繞。
而在那堆積的亂石縫隙中,趙清真注意到了一點微弱的、如同星火般的翠綠色光芒。他走近細看,隻見一塊拳頭大小、品質極佳的翡翠原石,卡在石縫之中。那翡翠通體剔透,內部仿佛有綠色光華在緩緩流動,散發出一種寧靜、溫潤,卻又帶著一絲悲傷的靈性。
正是這塊翡翠,在漫長的歲月中,無意間吸收、承載了此地礦工們彌散的部分殘魂與純淨的執念(對生的渴望,對家人的思念),從而孕育出了一絲微弱的“靈”!它並非害人的“礦魅”,恰恰相反,它本能地釋放出那溫潤寧靜的氣息,試圖安撫此地的怨氣,庇護那些殘存的、無法超生的魂魄,使其不至徹底化為厲鬼。那些進入礦洞後精神恍惚暴斃之人,多半是心智不堅,被龐大的集體怨氣衝散魂魄,而這塊翡翠之靈,力量微弱,根本無法護住他們。
“原來如此……你並非惡靈,而是善念與遺憾的聚合,是這死寂礦坑中,一點不甘泯滅的生機。”趙清真看著那塊翡翠,輕聲道。
那翡翠似乎能聽懂他的話語,內部的翠綠色光華微微閃爍了一下,傳遞出一股孺慕與哀求的意念。
趙清真明白了它的意思。它希望他能幫助此地的冤魂,得到安息。
他點了點頭,神色肅穆。此次,他不僅要淨化怨氣,更要行一場真正的超度法事,送這些無辜的亡魂往生。
他先是以歸墟真元,將那塊孕育了靈的翡翠原石小心翼翼地從石縫中取出,托在掌心。翡翠入手溫潤,那絲靈性親昵地蹭了蹭他的手掌。
然後,他在這坍塌之地中央,以指代筆,蘊含真元,在地麵上刻畫下一個巨大的、融合了全真超度秘咒與自身歸墟意境的“往生安魂大陣”。
陣法成型的刹那,柔和而浩大的清光自陣中升起,如同溫暖的陽光,驅散了礦洞中的黑暗與陰冷。那濃鬱如墨的怨氣,在清光的照耀下,如同冰雪消融,其中的暴戾、痛苦、不甘被緩緩剝離、淨化。
無數道模糊的、閃爍著微弱白光的魂魄虛影,從岩石縫隙、從空氣中緩緩浮現出來。他們不再是死前的痛苦模樣,而是恢複了生前的平靜,臉上帶著茫然,繼而是一種解脫與感激。他們向著趙清真的方向,齊齊躬身一拜。
趙清真手托翡翠,朗聲誦念《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經文聲在真元加持下,如同黃鍾大呂,回蕩在礦洞之中,與那往生大陣的清光相結合,化作一道通向幽冥、接引輪回的金光大道。
那些被淨化的魂魄,如同歸家的遊子,紛紛踏上金光大道,身影逐漸變淡,最終消失不見,去往他們該去的地方。
隨著最後一道魂魄消失,礦洞內的怨氣徹底消散,那股陰森死寂之感也蕩然無存,雖然依舊破敗,卻不再令人恐懼。
趙清真低頭看向手中的翡翠。此刻,這塊翡翠變得更加晶瑩剔透,內部的翠色光華流動不息,卻不再蘊含悲傷與執念,隻剩下純淨無比的靈性與生機。它已然擺脫了過往的束縛,成為了一塊真正的“通靈寶玉”。
“你秉性善良,機緣巧合得此造化,亦是你的運數。此後,便隨貧道修行吧,或許將來,能有一番作為。”趙清真對翡翠之靈溫言道。
那翡翠光華一閃,傳遞出喜悅與順從的意念。
趙清真將其妥善收起,轉身離開了這座已然被淨化的廢棄礦坑。
騰越之行,解決了“礦魅”之謎,還得了一塊通靈翡翠,可謂收獲頗豐。但他知道,永昌府地界廣闊,奇聞異事絕不止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