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寒魈淨水
字數:4197 加入書籤
離了文山那濕熱險峻的喀斯特山林與最終得以昭雪的馭蛇女之冤,趙清真一路向北,溯金沙江而上,直指那坐擁雪山、古城、納西文化的麗江府。與前次為“金沙江溺鬼”而來不同,此番他心境更為超然,欲在這片被譽為“殉情之都”、“納西古國”的土地上,探尋更為縹緲卻也更為貼近自然本源之力的傳說。
行近麗江壩子,目光所及,景象豁然開朗。巍峨的玉龍十三峰如同擎天玉.柱,橫亙天際,雪線之上,終年積雪在陽光下閃耀著聖潔而冰冷的光芒,雲霧如同哈達,纏繞山腰,平添無限神秘。山腳下,麗江古城(時稱“大研廂”)依山就水而建,黑龍潭水穿城而過,無數小橋流水人家,青瓦木樓,街巷縱橫,雖曆經歲月,卻依舊保持著古樸而鮮活的氣息。納西婦人披星戴月的背影,東巴文中那仿佛來自遠古的圖畫符號,以及空氣中彌漫的酥油茶與烤粑粑的香氣,共同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高原水鄉畫卷。
然而,趙清真那已臻化境的神識,卻在這片看似祥和寧靜的土地上,捕捉到了幾絲不尋常的“寒意”。一股源自玉龍雪山深處,帶著亙古冰封的寂寥與一絲若有若無暴戾的意誌;另一股則潛藏於古城水源之始的黑龍潭底,雖不顯山露水,卻暗流湧動,隱含著某種躁動不安的水靈之力。
他決定先往那傳聞有“雪妖”出沒的玉龍雪山一探。據古城中的老東巴所言,雪山乃納西族保護神“三多”的化身,神聖不可侵犯。但近年來,雪山深處偶有異動,尤其在人跡罕至的冰川峽穀地帶,時有詭異的白色旋風卷起,風中夾雜著刺骨的寒意與令人心智凍結的嘶鳴,有膽大的采藥人或獵人曾遠遠瞥見旋風中有模糊的、如同冰晶凝結而成的巨大身影,稱之為“寒魈”,意為冰雪之精怪,其所過之處,生機斷絕,連岩石都會被凍裂。更有傳言,這“寒魈”的活動,與雪山冰川近年不正常的消融加速有關。
趙清真並未雇傭向導,他身形如煙,幾個起落便已遠離遊人踏足的區域,深入雪山腹地。越往上行,空氣越發稀薄寒冷,凜冽的罡風如同刀子般刮過。腳下是萬年不化的冰川,冰塔林立,幽藍深邃,仿佛蘊含著無數歲月的秘密。他的歸墟意境自然流轉,將外界的酷寒與罡風悄然化去,步履從容,如同行走在自家庭院。
他循著那絲冰寒暴戾的意誌,來到一處位於主峰側翼、被巨大冰瀑封鎖的環形山穀。穀內氣溫極低,連空氣都仿佛要凝固,四周冰壁上布滿了尖銳的冰棱。而在山穀中央,一個由純淨冰雪凝聚而成的、高達數丈的模糊人形生物,正在無聲地咆哮!它沒有五官,隻有兩個空洞的眼窩中跳躍著幽藍色的冰焰,周身散發著強烈的寒意與一股破壞一切的瘋狂意念!它所過之處,冰層發出不堪重負的碎裂聲,原本棲息於此的雪蓮、雪雞等耐寒生物早已絕跡。
這便是“寒魈”!並非天生地養的精怪,而是玉龍雪山龐大冰寒靈性,因近年來地脈微變(或與之前魔教抽取地脈的餘波有關)、氣候異常,導致部分靈性失衡、淤積,混合了高山極端環境中固有的“寂滅”意念,從而產生的畸變體!它本身並無明確善惡觀念,但其存在本身,就在不斷破壞雪山局部的生態平衡,加速冰川的異常消融!
那寒魈也立刻發現了趙清真這個闖入它領域的“熱量源”。它發出一聲直接作用於神魂的、充滿憎惡的尖嘯,巨大的冰雪之掌猛地拍下,帶起無數鋒銳的冰錐,如同暴風雪般向趙清真覆蓋而來!掌風未至,那足以凍結靈魂的寒意已然先行籠罩!
“可憐亦複可悲……靈性蒙塵,竟至如此。”趙清真輕歎一聲,麵對這純粹的冰雪之靈畸變體,他並未動用歸塵劍。劍之金氣,剛猛易折,與此地極端環境相衝,恐引發更大變故。
他雙手掐訣,周身那蘊含“歸墟之心”的真元澎湃而出,但性質卻陡然一變,不再是包容化歸,而是模擬出與此地同源的、卻更加浩瀚、更加深邃的——“太陰寒寂”之意境!仿佛他自身化作了這雪山的一部分,化作了那萬古不變的冰寒本源!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浩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他口誦《金光神咒》,但散發出的卻不是熾熱金光,而是一種清冷如月、寂寥如星空的混沌色光暈!這光暈如同水波般蕩漾開來,與那寒魈發出的暴風雪冰錐撞擊在一起!
沒有爆炸,沒有轟鳴。那狂暴的冰錐與寒意,在接觸到這混沌光暈的刹那,仿佛遇到了歸宿,速度驟減,形態瓦解,最終如同百川歸海,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光暈之中,不僅未能傷及趙清真分毫,反而補充了他模擬出的“太陰寒寂”之意!
寒魈那空洞眼窩中的冰焰劇烈跳動起來,充滿了困惑與一絲恐懼。它本能地感到,眼前這個“熱量源”並非它想象中那樣脆弱,反而散發出一種比它更加純粹、更加根源的“寒”之意誌!
趙清真一步步向寒魈走去,每踏出一步,周身那混沌光暈便擴大一分,散發出的“太陰寒寂”之意便濃鬱一分。他並非在對抗,而是在“包容”,在“引導”。
“爾本雪山之靈,何故自陷偏執,行此破壞之舉?回歸本源,安撫地脈,護佑此方水土,方是汝之正道。”
他的神念如同冰雪般清冷,卻又帶著道法自然的溫和,直接傳入寒魈那混亂的意念核心。同時,他調動自身對地脈的感悟,以其神念為引,緩緩梳理、安撫此方山穀中那因寒魈存在而變得躁動不穩的冰寒地脈。
那寒魈起初還在瘋狂地攻擊、掙紮,但它所有的攻擊都如同石沉大海,被趙清真那更深邃的“太陰寒寂”意境所吸收、同化。漸漸地,它的掙紮弱了下去,那狂暴的意念在趙清真那包容而浩瀚的意誌麵前,顯得如此渺小與可笑。
它那由冰雪凝聚的龐大身軀開始緩緩收縮,扭曲的形態逐漸變得規整,空洞眼窩中的幽藍冰焰也漸漸平息,化為兩汪平靜的、如同冰川湖般的深藍色光澤。
最終,那數丈高的寒魈,化作了一個僅一人高、通體由晶瑩剔透的藍色冰晶構成、麵容模糊卻散發著寧靜祥和氣息的“雪山靈體”。它向著趙清真微微躬身,傳遞出一股感激與順從的意念,隨即身形緩緩沉入腳下的冰川之中,消失不見。它將以新的形態,回歸雪山靈性的整體,履行其安撫地脈、平衡生態的天然職責。
山穀內,那令人窒息的暴戾寒意隨之消散,雖然依舊寒冷,卻恢複了雪山應有的、純淨而神聖的靜謐。甚至,一些被冰封的雪蓮種子,仿佛感受到了環境的變化,開始萌發出細微的生機。
解決了雪山“寒魈”之患,趙清真飄然下山,回到麗江古城。他沒有停歇,徑直前往那麗江水源之始——黑龍潭。
黑龍潭水色幽深,清澈見底,四周古木參天,得月樓、五鳳樓等亭台樓閣倒映水中,景色極佳。然而,趙清真立於潭邊,神識探入水底,立刻察覺到在那平靜的表麵下,潛藏著一股隱晦的、如同即將蘇醒的巨獸般的躁動水靈之力。
他仔細探查,發現這躁動的根源,並非潭水本身,而是源於潭底深處一個隱秘的泉眼。那泉眼連通著地下龐大的水脈,近期似乎受到了玉龍雪山地脈異常(可能與寒魈產生同源)的波及,導致水脈靈氣紊亂,一股陰寒而暴戾的“蛟煞”之氣正在泉眼中積聚,若不疏導,假以時日,恐真會孕育出興風作浪的惡蛟,屆時不僅黑龍潭不保,整個麗江古城的水源都將受到汙染,釀成大禍!
“需防患於未然。”趙清真心道。他並未驚動旁人,於夜深人靜之時,再次來到黑龍潭邊。
他淩波立於潭水之上,歸塵劍並未出鞘,而是以指代筆,引動周身真元,混合對水行法則的領悟,淩空刻畫下無數玄奧的“玄元鎮水符”與“清靜安靈咒”。符文閃爍著清冷的光輝,如同星辰墜落,紛紛沒入幽深的潭水之中,直抵那躁動的泉眼核心。
符文之力如同最柔和的網,將那積聚的“蛟煞”之氣緩緩包裹、分解、淨化,同時疏導紊亂的水脈靈氣,使其重歸平和流暢。整個過程無聲無息,卻關乎一城生靈的安危。
趙清真全力施為,神識與真元如同最精細的刻刀,雕琢著那水脈的隱患。漸漸地,潭底那隱晦的躁動感平息了下去,泉眼中湧出的水流變得更加清澈純淨,蘊含的靈氣也恢複了往日的溫順。那潛在的“蛟變”之危,消弭於無形。
做完這一切,天色已近拂曉。趙清真回到岸邊,氣息略顯微弱,但眼神明亮。他看著晨曦中逐漸蘇醒的古城,聽著潺潺流水聲,心中一片寧靜。
他在麗江古城盤桓數日,感受著這裏的風土人情,偶爾也會為一些患有疑難雜症的百姓診治,其手段神妙,被納西人視為雪山下凡的神醫。期間,他也與幾位真正的東巴智者交流論道,對納西族那獨特的、人與自然神靈和諧共處的東巴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數日後,他謝絕了木氏土司後人的盛情挽留與麗江百姓的依依不舍,再次飄然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