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日月商會再議
字數:4051 加入書籤
                    朱慈炅眸中有光,小臉上露出喜色。沈廷揚家的沙船、魏國公的外洋船隊,李國助的李旦勢力,朕竟然拉起了三隻海商力量。
    其中魏國公的船隊最可靠,是徐維誌的外室孫子徐文西率領的,算是徐弘基的親侄子。他們走的日本線,和小佛朗機人有勾連。
    不過這隻船隊不大,隻有三十艘福船和一些小鳥船,八百多人,其中大多是南直貧窮軍戶。因為和鄭芝龍的貿易線衝突,說不定哪天就被他圍毆消滅了。
    徐弘基這隻船隊能夠存在,不過是鄭家集團知道魏國公是背後主人,沒有特別為難他。一旦鄭芝龍斷絕了回歸大明的心思,處境也很危險。
    其實朱慈炅整編南直衛所,分發皇田,軍籍轉民,徐弘基就基本玩不下去了,他藏著也沒用,船員都吵著要上岸。
    李國助自己能完全控製的力量其實也不大,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也不過五十多艘船,一千多人。他的船大部分屬於鳥船,福船隻有三艘。
    這股海上力量隻是從理論上屬於朱慈炅,因為李國助隻有一個伴當和他本人,他說的東西,沒人看到過。
    但沙船幫不一樣啊,既然敢稱幫,他們的少說也是上萬人,大小船隻不得幾百艘。朱慈炅隱約記得沙船幫是僅次於鄭氏集團的海上力量,大明第二海上勢力。
    朱慈炅心中熱切,但笑容溫和。
    “令郎現在所居何職?”
    沈鄘有些恍惚,還以為自己兒子見過皇帝呢。
    “先前是製誥房中書,不過先前收到他信,說這次京察可能要調整。”
    沈鄘沒有說出口的是,兒子來信是要錢的。沈家雖然不缺錢,但這官當得太虧本了。趕上三年一次的京察,大大的出了口血,再加上平時上供,沈廷揚那點俸祿還不如不拿。
    但沈家需要朝中有人啊,好不容易捐的國子監,花不小代價弄到的中書,都投入那麽多了,隻能含淚追加啊。大明當官這門生意,比股市還黑。
    朱慈炅保持笑容,看向倪元璐。
    “中書好啊,這位倪大人可是令郎直屬上官,你們下來可以交流交流。”
    沈鄘連忙衝倪元璐點頭哈腰,半身離座。
    倪元璐莫名其妙,自己什麽時候管中書了?中書不是翰林院在管,翰林學士賀逢聖才是這人上官吧,自己管的隻是天工院中書,但天工院中書和兩殿中書是一回事嗎?
    朱慈炅當初不滿翰林院,弄出個天工院中書,讓大明中書舍人這個官完全變味了。中書科早就不存在了,但中書舍人還在,從七品,二十人,本來是可以用錢買到的官職。
    但翰林院的檢討、編修這種七品官搖身一邊也能成中書,甚至翰林修撰翁鴻業這樣的從六品翰林官也能成中書,直接導致了中書舍人這個官職一片混亂。
    內閣也加了把火,他們都喜歡用翰林出身的中書官,身邊中書清一色的有翰林背景。現在的中書舍人可香了,沈廷揚這種買來的中書舍人,光要繼續留任都價格不菲。
    要知道,袁繼鹹先前也是中書,一下就成操江、都堂了,從七品直接升從三品,還是實權官,坐火箭都沒這麽快的,再不滿也隻能背後嗶嗶。
    都是中書,雖然沒有天工院前綴,咱們不升七階升兩階不過份吧?
    朱慈炅熱情洋溢,終於問出了關鍵問題。
    “沈商客有多少沙船?多少船工?”
    沈鄘轉向小皇帝,按照程璧的說法,可能要接漕運任務。沈鄘非常期待,把自己維修中的破船也算上。
    “回陛下,草民有一百二十條沙船,船工有一千多人。”
    朱慈炅小臉頓時呆滯,你這也能第二?和第一是不是差得有點遠?
    濃濃的不甘心。
    “朕怎麽聽說你手下超過萬人?”
    沈鄘陪著笑臉。
    “算上船廠和家眷,的確超過兩萬人了,但他們不是船工,也基本不需要他們跑船。”
    朱慈炅終於抓住個好消息。
    “你有船廠?”
    沈鄘也很敏銳的感覺到小皇帝對自己的實力似乎有些失望,連忙果斷回話。
    “有的。不僅能造船,也能修船,草民的船廠有三個塢。”
    朱慈炅準備做長期打算了。
    “如果皇資給你注資,船廠規模能不能擴大?”
    沈鄘大驚,皇勳跟鬆江布商的激烈衝突,他可是已經有所耳聞。自己一個小船廠,周期長,利潤也沒有布商那麽大,也會被看重?
    他在心中快速盤算,造船其實不太賺錢,運輸才是大頭,隻不過自己修船造船開個船廠方便。但涉及利益,他再害怕也要開口了。
    “不知道陛下要注資多少?”
    朱慈炅瞬間感受到三位閣老炙熱的目光,有些悻悻。
    “不是朕注資,是親王注資。如果要造兩千條沙船,需要注資多少?多久能夠造好?”
    沈鄘一聽,差點跳起來,繡墩都被他坐得後退了兩步,差點摔倒。
    好不容易穩定坐姿,額頭汗水都出來了。
    “草民失禮。具體草民一時也算不出來,但絕對要超過百萬,最快也要四五年,還不知道材料,工匠。草民那裏的確可以擴建船塢,但花費也非小。”
    朱慈炅沒有怪罪,視而不見。
    “曹大璫應該跟你們談過,朕見你們主要是為了漕糧海運的事。
    海上行船,風險不小,沙船自身防禦偏弱,而一旦江南漕糧從海運輸北京,你們要麵對的危險挑戰可能會成倍增加。
    所以,朕需要護航船隊,皇家投資目前的船廠除了龍江寶船廠,還在寶山所規劃了一個,離沈商客那裏很近,可以互為補充。
    這兩個船廠主要要造的是大福船,龍江會盡力恢複寶船,寶山可能還會兼造西洋船。
    昭武衛海軍會向船廠開出訂單,驗收合格就付款。這是船廠的主要收入,當然,你們也可以向海商賣船,收入應該也不低。
    讓皇資入股你的船廠,一是擴大生產,滿足朝廷運輸需要,二也是給江南商人打個樣。心係國家,依法納稅,遵紀守規的商人,朝廷不會虧待你們。
    你們也是大明的一份子,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至於唯利是圖,非法亂紀,甚至煽動鬧事,叛國背祖的奸商,朕其實不介意皇家投資公司和皇勳投資公司用更硬的背景和更多的銀錢,把他們掃進曆史的洪流。
    為了保證你們的利益,朕其實一直有個想法,建立一個日月商會。聚合商人的力量,讓商人能為國所用,能夠繁榮市場,增加國民收入。”
    朱慈炅說完這一大段話,偷眼看了看內閣三位閣老。
    劉一燝眼瞼微閉,似乎沒有聽見,又似乎在思考。
    來宗道輕撚長須,目光盯著空處,似還在想漕糧海運的事。
    徐光啟隱隱有些激動,目光中似有急切,難道他背後也有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