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製度革命(十一)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A+A-


    徐光啟同樣臉色大變,幾乎脫口而出。
    “陛下?士紳優待呢?秀才舉人免糧國策難道要改?”
    禦書房內眾臣都看著小皇帝,這要是改了,就算不敢暴動,恐怕也會有辭官潮,大明甚至有立馬崩潰的危險。
    鬧不好,北京會直接推動太後幹政,小皇帝被行政架空,而手握重兵的小皇帝怕是要揮師北伐,大明內戰一觸即發啊。
    如果真發生這樣的事,到底是太後謀逆還是皇帝造I反啊?
    襄王翻動文書的手指捏著一頁紙停在空中,周王拇指抵住下巴,將胡須藏於手心。
    南京天氣的確冷了,禦書房內群臣幾度體驗寒意。
    朱慈炅倒是沒有緊張的覺悟,慢吞吞的舉起水杯,喝了口水,潤潤喉嚨。
    “不改。優免暫時不改。改退稅,先交稅,再按規矩申請優免退稅。”
    朱慈炅的童聲第一句,與會眾臣一片吐氣聲,不改就好。
    童聲第二句,吐氣聲暫停。什麽叫暫時不改,何時再改?
    童聲最後引起一片沉默。退稅,交給官府的錢還能退?如何退?
    朱慈炅都沒有關注過與會眾人表情,直接吩咐任務。
    “白穀你負責五軍都督府方案,覺斯你負責禮部整合方案,集生和南吏部負責吏部方案,中葆負責戶部方案。”
    陳子壯終於有任務了,慌張中有點小激動,激動中還有點不安。別人都是直接做,他還要跟吏部一起,關鍵是,吏部似乎不需要怎麽變啊。
    其他人再沒有多問,更沒有反對意見,唯一比較讓人安心的是,小皇帝這次沒有馬上要,不是說立即就要改。
    朱慈炅在奏章上寫下“官紳一體納糧”六個字,最靠近他的劉一燝非常不講武德,探出頭直接窺探。
    然後悻悻坐回,額頭見汗,小心肝都要跳出來了,但他又還維持著閣老的風度,神情嚴肅,嘴唇緊閉,完全不理會其他人谘詢的目光。
    朱慈炅記錄完成,有繼續開口。
    “兵部先前已經說過,隻是行太仆寺和苑馬寺完全並入兵部。對了,還有武學,不過武學這事朕另有考量,暫時掛於兵部之下。此事,天工院這邊,鬥望負責。
    刑部改製是另一個重點,要和大理院、督政院結合起來。襄王,督政院督法部要負責修改製定完善大明律,和各種政令,判例,當前重點是修改稅法。
    以後要形成督政院立法,大理院審判,刑部執行的格局。因為刑法政令轉至督政院,刑部職能要大調整。
    朕意,廢除地方衙役巡捕,整編為警巡,由刑部統一領導,不過,地方各級警巡也同時受地方領導。
    組成人員逐步安置為文字合格的退役士兵,禮教、紀律要常抓不懈,地方衙役欺壓百姓之事,要嚴格整治。
    司獄、徙隸等職能不變,另外,火警消防,災害防備,刑部警巡隊伍也要兼顧。此事,天工院這邊,玉笥——”
    劉一燝沉默許久,額頭皺紋都平添了幾條,忍不住開口打斷。
    “陛下,如此警巡,皆由退役老兵組成的話,是否戰力還在皇兵之上?這不合虛外守內之法啊。”
    朱慈炅愣了一下,微微一笑。
    “閣老,我大明又不是大慫,什麽虛外守內,朕要的是內外皆強。
    再說,警巡是工作,他們平時皆有任務。無論訓練裝備還是戰力與正規皇兵差距都是巨大的,而且,他們同樣要學禮講禮。
    未來戰力不再是純由人力組成了,火銃火炮的時代已經來了。很幸運,我大明依然領先於世界。昨日,畢侍郎剛剛向朕進獻了擎電銃。
    這東西,據說已經出現多年,我們居然沒有人重視。白穀,這可不行啊。魯密銃的威力,廣濟倉前你是見識過的,這擎電銃威力還在魯密銃之上。
    以後,我大明火銃要全部換裝擎電銃,並且要在擎電銃的基礎上繼續不斷改進,這東西有點漏氣,點火率現在還是太低,射程也短了點。”
    錢士升看著小皇帝又要跑偏,在向軍事方向偏移,生怕又從他口中冒出什麽驚天動地的主張,今天這個會大家都已經吃不消了。
    他趕緊開口。
    “陛下,還有工部呢?”
    朱慈炅收起笑容,恢複嚴肅。
    “工部如今不起眼,十年二十年後恐怕會是我大明最龐大的一部。
    在皇家資本、皇勳資本和日月商會資本相繼投入大明後,百業興旺,是朕的目標。但很快你們就會注意到,他們養民和農耕完全不同,他們需要龐大的人力,甚至會侵奪農業人口。
    大明的流民會被工坊完全吸納,這是解決流民問題的最佳方案,但隨即也會產生新的問題。工坊工人的收入會比農民收入更高,這會擴大大明市場需求,是正向的發展,國家也會更加強大。
    但你們知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會帶來更加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是很多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我們從曆史上找不到解決的答案。
    工部未來恐怕沒有心思再主管營造了,管理工人的機構要提前建立,未來可能還需要不斷在工部之下增設機構。”
    一直沒有說話,生怕不能給小皇帝留下印象的南吏部右侍郎劉廷元點頭附和。
    “陛下明見萬裏,臣在北京時就注意到這個情況了。
    短短數月,皇店工人似乎已經變了個人,他們甚至不懼官府。或許是仗著陛下的名頭,畢竟一般官府也管不到皇店去。
    最令臣震驚的是,有一家家人皆在皇店的家庭竟然能在北京買房了,說是給兒子結婚用。雖然聽他們家主說跟工友借了錢,但臣看他們的樣子,完全沒有還不上錢的擔憂。
    借錢買房之事,臣也是第一次看見,要知道,幾個月前他們還是快餓死了的流民,享陛下仁德而得以收留。
    最關鍵的是,他家兒子在吉慶運輸做工,竟然很搶手的樣子,有三戶人家都有意向將女兒嫁給他兒子。他還為此苦惱,臣也深深疑惑。”
    朱慈炅對劉廷元說的事非常感興趣,不過借錢買房很稀奇嗎?
    大明親王郡王個個債台高築,最大開銷就是買房。而且朱慈炅都開始為他們擔心了,他們一個個反而無所謂的樣子,用完繼續借,有些開銷完全沒有必要的。
    他們拿著印章到新開張的工部銀行,戶部銀行裏,一個個都是貴賓。朱慈炅反而莫名有些心慌,新開張的造船廠完全是支出,明年太祖誕祭分紅估計連利息都還不上,到時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