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南驛皇權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從南京到西安的距離可不算近,大明第一位太子朱標就倒在這條路上。
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人走這條路,無論水馬驛還是馬驛都差不多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還不如繞北京走運河,膽大點走黃河進運河更快,當然母親河變後媽了,死得也快。
三月中,孫承宗接到了南京的通知,準他南下陛見。孫承宗安排了好幾天,才帶著王嘉胤南下。
這個悍匪終於得到了朱慈炅的親筆手書:有膽來見!
王嘉胤和手下高迎祥等人簡單商量了下,王嘉胤就決定單槍匹馬下南京了。當然,他走得比較輕鬆,不用怎麽走,孫承宗為他安排了囚車。
孫承宗的督標可不簡單,他是閣老督師,遼兵、湘兵、晉兵、五軍營全直屬他的麾下。不過南下時,他隻帶了一千人,如果不是有王嘉胤,他甚至隻想帶一兩百人。
孫承宗的隨行部屬有翰林侍詔、行軍參謀茅元儀,督營參讚杜應芳,督營副將馬科,騎兵參將祖寬。
四月底,孫閣老的大隊人馬耗時三十四天終於進入南直隸。不過,從濠梁驛到南京還要走八天。他花費的這些時間,如果使用天啟車船從運河來往兩京,都能走好幾個來回了。
不過沒有人能管得到孫閣老,他愛怎麽走怎麽走。
大明太祖建立起來的驛站製度,差點在朱慈炅繼位之初毀掉,不過現在還好,雖然處處破舊,但驛兵的待遇大大提升了,精氣神都不一樣的。
尤其是濠梁驛和一省之隔的王莊驛區別更明顯,南直隸的濠梁驛竟然能安置下孫閣老的上千人馬,那怕他們借了民房,也非常不簡單。
王莊驛的人把孫閣老一行當成瘟神,濠梁驛的人看他們的眼神都放光,熱情得簡直不像話。可不是嗎,這是大業務啊,濠梁這個破地方居然能天降富貴,禮讚孫閣老!
進入南直後,孫承宗一行都突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尤其是到達紅心驛後。紅心驛有個千戶所,但是駐守的卻是新六衛中的鎮嶽衛,原來的屯衛早已經消失了。
紅心驛的驛丞身著一種孫承宗都沒有見過的白色官服,精神得很,他將孫承宗的士兵安置到了千戶所,千戶所雖然破敗,但鎮嶽衛隻有五百人,他們還是有營房可以臨時借住的。
沒見識的陝兵看著鎮嶽衛有些眼紅,他們人人帶甲,刀槍鋥亮。有人想買,結果得到一個曖昧的笑容。
他喵的,武器是戰士的第二生命,你居然想要老子的命,哪裏來的賊兵?況且,你那一袋碎銀子怎麽回事,我們用銀元了。
紅心驛附近還有居民,孫承宗剛剛安頓下來就聽到手下驚報,有民聚集。孫承宗嚇了一跳,他在陝西最怕的就是居民聚集,立即帶人查看。
但這些居民男女老少都坐得整整齊齊的,還有幾個白衣官服的人維持秩序,一座石台上,點了一隻大火把,一個同樣白袍的年輕官員拿著兩張紙就上台了。
驛臣屁顛屁顛的跑到孫承宗麵前。
“閣老也來聽報?”
孫承宗已經看出這些居民聚集是官方組織的了,默不作聲的點點頭。
宣令官很快開口。
“二十一日,陛下在武英殿接見了一百位南直優秀宣令官。說句題外話啊,我們鳳陽的劉醒身劉宣令也在這百人之列,他是本官的同窗。”
下麵起哄。
“小張宣令怎麽沒評上?”
小張宣令大怒。
“安靜!陛下接見時作出了重要指示:宣令官是大明最基層的官員,是大明這座巨大宮殿的磚石。地基不穩,房倒屋塌,每一名宣令官都要有大明主人翁的精神,你們——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就是大明的工作沒做好。
你——我們是中樞和百姓之間的橋梁,我們不僅僅要認真嚴格的傳達宣講中央的政令和指示,更要理解學習這些這些政令和指示的精神,要有全局意識,長遠意識。
陛下指出,我們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上傳下達,我們也要認真傾聽老百姓的聲音,把他們的訴求告訴中央。各部州府都要重視民間民情,要及時糾正我們行政過程中的缺陷錯誤。上下一心,才能更好的建設我們的大明。
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和南京吏部尚書錢士升、南京吏部右侍郎劉廷元,天工院和內廷的官員參加了接見和懇談。
會後,陛下在武英殿宴請了與會宣令,此次宴會,除了昭武衛提供的海魚,還有從身毒國買進的大米。宣令官們也向陛下進獻了南直各地方的小特產。
說句題外話啊,劉宣令準備的是我們鳳陽的花鼓。”
孫承宗神情嚴肅,沉默不語。倒是身旁的茅元儀微笑開口,
“這個事,《朕問》倒還沒有說。”
杜應芳也笑道。
“《朕問》是半月刊,這應該是《通報》的內容吧。更詳細,更快,也就是前天的事。”
卻聽台上的小張宣令又開口了。
“戶部和皇莊聯合發布的消息啊,我們這穀雨後種紅薯更合適。”
下方立即吵開了。
“這幫庸官怎麽現在才說?”
“是啊,我們都種了怎麽辦嘛。”
小張宣令有點慌。
“不要緊,要是有空地,再移栽也是可以的。如果沒有,注意理藤就是了。明年我們穀雨後再種,今年最多收成差點。”
“這麽重要的事,南京那幫當官的不當回事,誤了農時能是小事?”
“就是,要讓陛下知道,罰他們!”
小張宣令連忙答應。
“本官會上報的,不過皇莊也一直在研究新的種植技術,他們才開始一年,有些失誤,大家也要理解。”
“不理解!我們陛下在這件事上花了很多錢的。”
“我們種地都聽他們的,他們失誤,大家跟著一起失誤。必須要嚴懲!”
小張宣令連忙表示讚同。
“這事,大家記住就是了,明年一定不要錯了。
下麵我們宣講大家最喜歡的《泰六論法》,今天我們胡尚書痛批了所謂名士說的禁止燃燒秸稈一事,他說大明堅決不能有這樣的法令,哪怕皇店司的煤堆成山。
《名士治國,國色必臭》,這真是一篇雄文!”
孫承宗回轉驛站,沒有再聽胡應台的雄文。這個小小的紅心驛,給了他極大的震撼。皇帝不再高高在上,但神性反而更強了。
在南直,所有鄉民都知道朱慈炅,都知道他們有個四歲的小皇帝,而且皇帝的權威與日俱增,皇權的影響力,遍布每個村落。
但官員卻不好做事了,那怕隻是遲到一點,民間也是一片罵聲。
這一夜,大明次輔輾轉反側,不知何時入睡的,直到一片童聲將他吵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