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太子妃入宮
字數:7567 加入書籤
李璘低聲自語。
他原本以為,平定了李克用之後,剩下的,就是一場場枯燥的,碾壓式的征服。
卻沒想到,這個女帝,又給他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
他喜歡這種挑戰。
“陛下……”
袁天罡的身影,在他身後悄然浮現,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這個女帝,不簡單。她這是在用陽謀,逼陛下您手下留情。”
“朕知道。”
李璘的嘴角,勾起玩味的笑容,“她想活命,還想保全幻音坊。所以,她把自己洗得幹幹淨淨,變成了一個最無害,最值得同情的角色,然後主動跳到朕的麵前來。”
司馬懿也走了上來,低聲道:“陛下,此女心機深沉,絕不可留。不如將計就計,等她到了長安,便尋個由頭,將其秘密處死,以絕後患。至於岐國的土地和軍隊,我們正好可以名正言順地接收。”
司馬懿的想法,很直接,也很符合他毒士的風格。
但李璘,卻搖了搖頭。
他內心的想法是:殺了?
太便宜她了。
這麽一個有趣的玩具,朕還沒玩夠呢。
朕倒要親眼看看,這個能把天下人都算計進去的女人,究竟長什麽樣子。
她以為她是在賭朕的臉麵,嗬嗬,她不知道,朕最不在乎的,就是臉麵。
但是,朕喜歡看獵物在掌心掙紮的樣子。
“不必。”
李璘淡淡地開口,聲音重新傳遍大殿。
“女帝深明大義,知錯能改,朕心甚慰。”
他看著下方驚愕的群臣,朗聲說道:“傳朕旨意,岐王女帝既有心歸唐,朕,便給她這個體麵。”
“著禮部與鴻臚寺,立刻準備迎接事宜。朕要以最高規格的禮儀,來迎接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另外,告訴女帝,朕準了她的請求。朕,就在長安,等著她來‘請罪’。”
李璘特意加重了“請罪”兩個字的讀音。
大殿下的百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更深的迷惑和恐懼。
他們發現,自己是越來越看不懂這位陛下了。
殺伐果斷的是他,寬宏大量的也是他。
他的心思,如淵似海,深不可測。
而隨著皇帝的旨意再次傳出,整個長安城,都開始為迎接那位傳奇女帝的到來,而忙碌了起來。
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等待著。
他們想看看,當今世上,最強勢的男人,和最聰明的女人,相遇之時,將會碰撞出何等激烈的火花。
皇嫂情深,姑姑心憂當整個長安城,乃至整個天下,都因為李璘的雷霆手段和女帝的驚人決策而風起雲湧之時,大明宮的深處,卻有著一方與世隔絕的寧靜。
東宮。
這裏曾是太子居住的宮殿,金碧輝煌,氣派非凡。
但自從李璘發動神武政變,登基為帝後,這裏便冷清了下來。
原本的太子,也就是李璘的皇兄,如今成為了忠王,整日不見蹤影。
有人說他死在了政變當晚,也有人說他被新皇秘密囚禁了起來。
但無論真相如何,他都已經成為了一個曆史的符號。
而住在這裏的,隻剩下了一位身份尷尬的女人。
前太子妃,當今皇帝的皇嫂,張良娣。
張良娣出身名門,是前朝宰相的嫡女,自幼飽讀詩書,溫婉賢淑。
她此刻正坐在窗邊,手裏拿著一卷書,目光卻失神地望著窗外,那精致的眉眼間,帶著一抹化不開的憂愁。
她在擔心李璘。
雖然他已經貴為天子,雖然他剛剛取得了平定晉陽的赫赫戰功,但在她心裏,他始終還是那個會跟在皇兄身後,調皮地叫她“皇嫂”的少年。
這些天,外麵關於晉陽之戰的傳聞,她聽到了太多。
什麽血流成河,什麽人頭滾滾,什麽誅滅三族。
每多聽一句,她心中的擔憂就更重一分。
她怕。
她怕那個曾經在她眼中還有幾分少年氣的璘兒,會徹底被權力吞噬,變成一個隻有殺戮和威嚴的冷酷帝王。
就在她胡思亂想之際,兩道雍容華貴的身影,走進了殿內。
“又在發呆呢?”
來人是當今陛下的兩位親姑姑,也是先帝李隆基的女兒,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
這兩位公主,是前朝的碩果僅存,也是如今皇室中,輩分最高的人。
她們經曆過太多的大風大浪,對權力的更迭,早已看淡。
如今她們唯一在乎的,便是李氏江山的穩定,和她們這個唯一的侄子,李璘的安危與名聲。
“姑姑。”
張良娣連忙起身行禮,臉上擠出笑容。
“坐吧,自家人,何必多禮。”
金仙公主擺了擺手,她在張良娣身邊坐下,拉著她的手,輕聲問道:“看你這幾日茶飯不思,魂不守舍的,可還是在為陛下的事擔心?”
張良娣的眼圈一紅,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玉真公主在一旁歎了口氣,她性子比姐姐要柔和一些,說話也更委婉。
“我們知道你心善,也知道你和陛下從小的情分。但你要明白,他現在,是皇帝了。是這天下的主宰。他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個決定,都不是我們能揣測,更不是我們能幹預的。”
“我……我明白。”
張良娣低著頭,聲音細若蚊蠅,“我隻是……隻是怕他……”
“怕他變得太狠,失了人心,是不是?”
金仙公主接過了話頭,她的眼神銳利,能看穿人心。
張良娣渾身一顫,默認了。
金仙公主冷哼一聲:“婦人之仁!如今這天下,是什麽光景?藩王割據,外族環伺,牛鬼蛇神,層出不窮!若沒有雷霆手段,如何能鎮得住這幫豺狼虎豹?他若是不狠,死的,就是他自己,就是我們整個李氏皇族!”
她的話,說得又急又重,像是在教訓張良娣,又像是在說服自己。
玉真公主見狀,連忙打圓場:“姐姐,你也別太激動。也是一片好心。我們這次來,是想商量個事。”
她看向張良娣,柔聲說道:“陛下親征歸來,勞苦功高。我們身為他的長輩,理應去探望一下,為他接風洗塵。你身為皇嫂,也該一同前去,也好讓他感受到一些家人的溫暖。這冷冰冰的皇宮裏,能真心待他的人,不多了。”
聽到可以去見李璘,張良娣的眼中,瞬間亮起了光芒。
她有多久,沒有好好地和他說過話了?
自從他登基之後,每一次見麵,都是在正式的場合,隔著君臣之禮,隔著遙遠的距離。
她點了點頭,聲音裏帶著期待:“好,我……我這就去準備。”
……
甘露殿。
李璘剛剛處理完一批緊急的奏折。
內容大多是關於如何接收岐國土地,以及如何處置那批被“誅三族”的李克用黨羽的。
他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
當皇帝,有時候,也挺累的。
尤其是,當他需要扮演一個“聖明君主”的時候。
就在這時,內侍前來通報。
“啟稟陛下,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攜前太子妃,前來探望陛下。”
姑姑?
皇嫂?
李璘有些意外。
他有多久,沒見過這幾位親人了?
自從政變之後,他便刻意與這些前朝的舊人保持著距離。
不是因為不信任,而是因為沒必要。
但此刻,聽到她們來了,李璘的心中,竟然泛起了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暖意。
或許,是殺人殺得太多了,連他自己,都有些厭倦了那股血腥味。
“宣。”
很快,三道身影,出現在了殿門口。
為首的兩位公主,依舊是那般雍容華貴,歲月沒有在她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
而跟在她們身後的張良娣,穿著一身素雅的宮裝,未施粉黛,卻更顯得清麗脫俗。
她低著頭,不敢直視龍椅上的李璘,那緊張的模樣,像個初次進宮的小宮女。
李璘看著她,心中沒來由地一軟。
他從龍椅上走了下來,臉上那屬於帝王的冷漠,也悄然褪去了幾分。
“姑姑,皇嫂,你們怎麽來了?”
他的聲音,帶著家人間的熟稔,讓原本緊張的氣氛,瞬間緩和了下來。
張良娣聽到這聲熟悉的“皇嫂”,身體微不可查地顫抖了一下。
她緩緩抬起頭,迎上了李璘的目光。
四目相對,時間在這一刻,靜止了。
“陛下親征歸來,我等身為長輩,理應前來探望。”
金仙公主率先開口,打破了這片刻的寧靜。
她雖然心中對這個侄子充滿了敬畏,但表麵上,依舊維持著長輩的儀態。
“是啊,璘兒,”
玉真公主的聲音則要溫柔得多,“你在外征戰,我們這些做姑姑的,在宮裏也是日夜為你祈福。看到你安然無恙地回來,我們就放心了。”
李璘笑了笑,那笑容裏,難得地帶上了幾分真誠的暖意。
“讓姑姑們掛心了。不過是去北邊走了趟,算不得什麽征戰。”
他輕描淡寫地說道,平定晉陽,不過是一場輕鬆的郊遊。
他的目光,轉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張良娣。
“皇嫂,你瘦了些。”
一句簡單的話,卻讓張良娣的眼眶瞬間紅了。
她強忍著淚水,低下頭,聲音有些哽咽:“臣妾……臣妾不敢。陛下為國操勞,日理萬機,才是真的清瘦了。”
她這副梨花帶雨,我見猶憐的模樣,讓李璘的心中,生出莫名的煩躁和憐惜。
他想起了很多年前,他還是那個不受待見的永王,而皇兄還是意氣風發的太子。
那時候,整個皇宮裏,除了母妃,便隻有這位皇嫂,會真心實意地對他好。
會給他送來親手做的糕點,會在他被父皇責罵後,偷偷地安慰他。
那份溫暖,是這冷酷的皇權鬥爭中,為數不多的亮色。
隻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皇兄沒了,他成了皇帝,而她,成了前太子妃。
一道無形的鴻溝,橫亙在兩人之間。
“都坐吧。”
李璘收斂心神,指了指一旁的軟塌,“這裏沒有外人,不必拘禮。”
宮女們奉上了香茶和點心。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坐在一旁,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李璘聊著一些宮中的瑣事,試圖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氛圍。
但她們的餘光,卻始終在悄悄地觀察著李璘和張良娣。
張良娣坐在離李璘最遠的位置,低著頭,雙手緊張地絞著衣角,一句話也不說。
而李璘,雖然在和兩位姑姑說話,但他的目光,卻總是不經意地,會飄到張良娣的身上。
空氣中,彌漫著微妙而尷尬的氣氛。
兩位公主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憂慮。
她們都是過來人,哪裏看不出這兩人之間那點不同尋常的情愫。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