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德王府外現廝殺(二)
字數:6544 加入書籤
漢王臉色微變,隨即又恢複了笑容,道:“三弟說笑了。我今日邀請大家前來,是真心想與三弟議和,共同輔佐皇上,維護大明的穩定。之前的謠言,都是有人故意散布,想挑撥你我兄弟之間的關係,還請皇上和各位大臣明察。”
皇帝坐在龍椅上,神色威嚴地說道:“漢王,德王,你們都是朕的兒子,大明的親王,應當以國事為重,和睦相處,切不可因私人恩怨而影響國家穩定。今日既然漢王提出議和,德王也願意接受,那朕便希望你們能放下成見,共同為大明效力。”
德王和漢王連忙躬身行禮,道:“兒臣遵旨。”
接下來,兩人在皇帝和大臣們的見證下,簽訂了議和協議。協議中規定,兩人不得再暗中互相爭鬥,要共同輔佐太子,維護朝廷的穩定。
然而,蕭琰深知,漢王並非真心議和,他隻是迫於壓力才做出讓步。一旦風頭過去,漢王必然還會再次出手。因此,在德王回到王府後,蕭琰便提醒道:“殿下,漢王雖然與我們簽訂了議和協議,但我們仍不能放鬆警惕。我們必須盡快找到漢王謀逆的證據,將他繩之以法,否則後患無窮。”
德王點了點頭,道:“蕭公子說得對。本王已經派人四處尋找證據,可漢王做事十分謹慎,留下的線索很少,至今仍未找到有力的證據。”
蕭琰沉思片刻,道:“殿下,我們或許可以從漢王的親信入手。漢王謀逆這麽大的事情,不可能沒有親信參與。我們可以暗中調查漢王的親信,找到他們的把柄,再從他們口中套取證據。”
德王眼前一亮,道:“蕭公子這個主意好。李將軍,你立刻派人調查漢王的親信,重點調查他的謀士張誠和將領周勇。這兩人是漢王的左膀右臂,肯定知道不少漢王的秘密。”
“末將遵令!” 李默領命後,立刻展開了調查。
幾天後,李默傳回消息,說張誠最近與一名神秘人來往密切,兩人經常在城外的一座破廟裏見麵。而且,張誠還偷偷將一批金銀珠寶運往了城外的一處莊園,不知道是要做什麽。
蕭琰得知消息後,道:“殿下,張誠與神秘人在破廟見麵,又偷偷運送金銀珠寶,這裏麵肯定有問題。我們不妨派人去監視破廟和那處莊園,看看他們到底在搞什麽鬼。”
德王點頭同意,李默立刻挑選了幾名身手敏捷的士兵,前去監視破廟和莊園。
又過了兩天,監視破廟的士兵傳回消息,說張誠與那名神秘人在破廟裏密談了很久,最後還交給了神秘人一封密信。士兵趁神秘人離開破廟後,悄悄跟了上去,發現神秘人竟然去了匈奴的使館。
“什麽?匈奴使館?” 德王聽到消息後,十分震驚,“難道漢王竟然勾結了匈奴,想要裏應外合,推翻大明?”
蕭琰也十分驚訝,道:“殿下,若真是如此,那事情就嚴重了。匈奴一直對我大明虎視眈眈,若與漢王勾結,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盡快拿到證據,稟報皇上。”
李默道:“殿下,不如我們現在就派兵去抓捕張誠和那名神秘人,逼他們交出證據。”
蕭琰搖了搖頭,道:“不可。張誠是漢王的謀士,十分狡猾,我們若貿然抓捕,他肯定會抵死不認,甚至還會銷毀證據。而且,那名神秘人已經去了匈奴使館,我們若去使館抓人,會引起外交糾紛,影響大明與匈奴的關係。”
德王皺了皺眉,道:“那我們該怎麽辦?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漢王和匈奴勾結,危害大明吧?”
蕭琰沉思片刻,道:“殿下,我們可以先派人去那處莊園,看看張誠運送的金銀珠寶到底是用來做什麽的。同時,我們再想辦法接近張誠,獲取他的信任,從他口中套取證據。另外,我們還要密切監視匈奴使館的動向,防止他們與漢王進行進一步的勾結。”
德王點了點頭,道:“就按蕭公子說的辦。李將軍,你派人去莊園探查,務必查清金銀珠寶的用途。蘇姑娘,你武功高強,心思縝密,接近張誠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末將遵令!”
“屬下遵令!”
蘇凝領命後,便開始準備接近張誠。她喬裝成一名流浪的歌女,來到張誠經常出入的一家酒樓。張誠果然經常來這家酒樓喝酒,蘇凝憑借著優美的歌聲和出眾的容貌,很快便引起了張誠的注意。
張誠見蘇凝長得漂亮,又會唱歌,便對她十分感興趣,經常邀請她一起喝酒。蘇凝趁機與張誠攀談,逐漸獲取了他的信任。
一天,張誠喝得酩酊大醉,蘇凝趁機問道:“張大人,您最近好像有什麽心事,總是愁眉苦臉的。”
張誠歎了口氣,道:“唉,還不是為了漢王殿下的事情。殿下雄心壯誌,想要奪取皇位,可現在卻處處受阻,我身為殿下的謀士,卻幫不上什麽忙,心中實在慚愧。”
蘇凝心中一喜,知道機會來了,她連忙說道:“張大人,您不必自責。漢王殿下雄才大略,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隻是,不知道漢王殿下有什麽具體的計劃?”
張誠醉眼朦朧地看了看蘇凝,道:“計劃?當然有。殿下已經與匈奴達成了協議,隻要殿下能推翻大明,登上皇位,就會將邊境的三座城池割讓給匈奴,還會送給匈奴大量的金銀珠寶。到時候,殿下就能借助匈奴的力量,鞏固自己的皇位。”
蘇凝心中震驚,她強壓著內心的激動,繼續問道:“那張大人,漢王殿下打算什麽時候行動?”
張誠打了個酒嗝,道:“快了,就快了。殿下已經安排好了,等過幾天太子去皇陵祭祀的時候,就發動政變,奪取皇位。到時候,我會帶領人馬,控製皇宮,輔佐殿下登基。”
蘇凝得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心中十分高興。她知道,不能再耽誤時間,必須盡快將消息傳回王府。於是,她借口身體不適,離開了酒樓,迅速趕回了德王府。
蘇凝將從張誠口中得知的消息告訴了德王和蕭琰,兩人聽後都十分震驚。德王立刻說道:“蕭公子,蘇姑娘,此事事關重大,我們必須立刻稟報皇上,讓皇上做好準備,阻止漢王的政變。”
蕭琰點了點頭,道:“殿下說得對。不過,我們現在隻有蘇姑娘的口述,沒有確鑿的證據,皇上恐怕不會輕易相信。我們必須盡快找到證據,證明漢王與匈奴勾結,以及他想要發動政變的計劃。”
李默道:“殿下,我派去莊園探查的士兵傳回消息,說莊園裏藏了大量的兵器和鎧甲,而且還有很多匈奴的士兵在莊園裏訓練。看來,張誠運送的金銀珠寶,就是用來資助匈奴士兵的。”
“太好了!” 德王興奮地說道,“這就是確鑿的證據。李將軍,你立刻帶領人馬,包圍莊園,抓捕裏麵的匈奴士兵和相關人員,繳獲兵器和鎧甲,作為證據。蕭公子,蘇姑娘,你們隨本王一同前往皇宮,向皇上稟報此事。”
“是!”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李默帶領大軍迅速包圍了莊園,莊園裏的匈奴士兵和相關人員見狀,想要反抗,卻被李默的大軍輕鬆製服。李默繳獲了大量的兵器和鎧甲,還抓住了幾名匈奴的將領。
與此同時,德王帶著蕭琰和蘇凝來到皇宮,向皇帝稟報了漢王與匈奴勾結,想要發動政變的事情。皇帝聽後,十分憤怒,道:“好個朱高煦,竟敢勾結外敵,謀逆篡位,朕定要將他碎屍萬段!”
德王連忙說道:“父皇息怒。現在李默已經帶領大軍包圍了漢王藏匿匈奴士兵的莊園,繳獲了大量的兵器和鎧甲,還抓住了幾名匈奴將領。隻要我們對這些匈奴將領進行審問,就能得到更多的證據,到時候再將漢王繩之以法,就能讓他心服口服。”
皇帝點了點頭,道:“好,就按你說的辦。朕立刻下令,讓大理寺和刑部聯合審問那些匈奴將領,務必查清此事的真相。同時,朕還要加強皇宮的戒備,防止漢王狗急跳牆,發動政變。”
很快,大理寺和刑部便對匈奴將領進行了審問。在嚴刑拷打之下,匈奴將領們終於招供,承認了漢王與匈奴勾結,想要發動政變,推翻大明的事實。而且,他們還供出了漢王與匈奴往來的密信,以及政變的具體計劃。
證據確鑿,皇帝立刻下令,剝奪漢王的爵位,將其打入天牢,等候發落。同時,皇帝還下令,抓捕漢王的親信張誠、周勇等人,徹底清除漢王的勢力。
張誠和周勇得知漢王被抓的消息後,想要逃跑,卻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抓獲。至此,漢王的謀逆計劃徹底破產,朝廷的局勢暫時恢複了穩定。
德王因為揭發漢王的謀逆計劃,立下了大功,得到了皇帝的重賞。他十分感激蕭琰和蘇凝,道:“蕭公子,蘇姑娘,若不是你們幫忙,本王恐怕很難揭穿漢王的陰謀,大明也會陷入危難之中。你們想要什麽賞賜,盡管跟本王說,本王一定滿足你們。”
蘇凝搖了搖頭,道:“殿下,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不需要什麽賞賜。我隻希望大明能夠長治久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蕭琰也說道:“殿下,我也不需要什麽賞賜。我原本隻是一個普通的書生,因為一場意外卷入了這場紛爭。如今紛爭平息,我隻想回到家鄉,繼續潛心讀書,過平靜的生活。”
德王看著兩人,心中十分敬佩。他知道,蕭琰和蘇凝都是淡泊名利之人,於是便不再強求。他說道:“既然你們都不想接受賞賜,那本王也不勉強。不過,你們永遠都是德王府的貴客,無論你們何時需要幫助,隻要派人來告訴本王,本王一定盡力相助。”
蕭琰和蘇凝連忙道謝。
幾天後,蕭琰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德王府,返回家鄉。蘇凝和李默前來送行,蘇凝遞給蕭琰一把長劍,道:“蕭公子,此劍名為‘青鋒’,是我家傳的寶劍,鋒利無比。你帶著它,路上若遇到危險,也好有個防身之物。”
蕭琰接過長劍,道:“多謝蘇姑娘。此劍太過貴重,我不能收。”
蘇凝微微一笑,道:“蕭公子,你就收下吧。你幫了我和殿下這麽大的忙,這把劍就算是我的一點心意。而且,我希望你能記住,在德王府,你還有我和殿下這樣的朋友。”
蕭琰看著蘇凝真誠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動,他點了點頭,道:“好,我收下。蘇姑娘,李將軍,多謝你們這段時間的照顧。他日若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京城看望你們。”
李默拍了拍蕭琰的肩膀,道:“蕭公子,一路保重。若遇到什麽麻煩,記得派人給我們送信。”
蕭琰點了點頭,轉身踏上了回家的路。他背著書篋,手持青鋒劍,迎著朝陽,一步步向前走去。他知道,這段在德王府的經曆,將會成為他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而他也相信,隻要自己心懷正義,無論走到哪裏,都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蕭琰背著半舊書篋,手握蘇凝所贈的 “青鋒” 劍,踏上了返鄉的官道。晨光將他的身影拉得頎長,身後京城的輪廓漸漸模糊,可德王府內的廝殺與權謀仍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本想做個不問世事的書生,卻因一場意外卷入皇室紛爭,如今雖得脫身,心中卻總覺不安 —— 漢王雖被打入天牢,但其黨羽遍布朝野,未必會善罷甘休。
行至第三日,天色漸暗,蕭琰尋到一處名為 “悅來客棧” 的落腳點。客棧不大,卻也幹淨,他剛要踏入店門,忽覺身後有兩道冷光掃來。他腳步微頓,裝作整理書篋的模樣,用餘光瞥見兩名身著灰布短打的漢子正盯著自己,腰間鼓鼓囊囊,似藏著兵器。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 店小二熱情地迎上來。
“一間上房,再來兩碟小菜、一壺熱茶。” 蕭琰不動聲色地答道,隨店小二上了二樓。進房後,他即刻關緊門窗,將青鋒劍放在床頭,又搬來木凳抵住門閂 —— 多年讀書養成的謹慎,讓他不敢有半分鬆懈。
夜深人靜時,客棧外傳來幾聲犬吠,隨即又歸於沉寂。蕭琰本就未眠,忽聞房門外有輕微的腳步聲,正一步步朝自己的房間靠近。他握緊青鋒劍,屏住呼吸,待腳步聲停在門口時,突然低喝一聲:“誰?”
門外之人顯然被驚到,片刻後,傳來一聲冷笑:“蕭書生,別裝了,我們奉周將軍之命,特來取你性命!” 話音未落,房門 “哐當” 一聲被撞開,兩名灰衣漢子持長刀闖了進來,刀光直劈蕭琰麵門。
蕭琰雖隻學過些基礎防身術,卻也記得蘇凝教導的 “避實擊虛” 之法。他側身躲過刀鋒,順勢抽出青鋒劍,劍尖斜挑,堪堪抵住左側漢子的手腕。那漢子吃痛,長刀脫手,蕭琰趁機一腳將其踹倒,又轉身格擋右側漢子的攻擊。
“叮” 的一聲脆響,青鋒劍與長刀相撞,火星四濺。蕭琰臂力不及對方,被震得連連後退,後背撞到牆角。危急時刻,他目光掃過散落的書篋,心中一動 —— 書篋裏有本厚重的《資治通鑒》,他猛地彎腰將書抽出,朝漢子麵門砸去。漢子下意識地偏頭躲避,蕭琰抓住空隙,青鋒劍直刺其小腹,漢子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