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續3 風棲梧桐,心歸何處
字數:4368 加入書籤
唐使的鬆口,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定心石,漣漪雖在,卻已明確了方向。然而,毛草靈深知,朝堂與外交的博弈雖暫告段落,但另一股更貼近、更難以回避的情感波瀾,正悄然湧來。
果然,就在唐使正式遞呈國書,表示將尊重皇後意願回國複命的次日,一封來自大唐、以火漆密封的家書,被雲袖小心翼翼地呈到了毛草靈的麵前。
信箋是上好的澄心堂紙,帶著淡淡的檀香。展開來,是一手端正娟秀,卻略顯力道不足的楷書。落款是——“罪臣婦毛門柳氏,泣血百拜”。
是這具身體的母親。
毛草靈的心,像是被什麽東西輕輕撞了一下,一種混雜著陌生、酸楚與些許愧疚的情緒彌漫開來。她占據了這個身份十年,享受著由此帶來的尊榮與便利,卻始終像一個旁觀者,隔著時空的迷霧,看待這具身體原本的親緣。她盡力給予了物質上的補償,通過官方渠道送去豐厚的贍養,保他們生活無虞,但情感上的連接,始終是淡漠而疏離的。
如今,這封家書,卻試圖穿透這層隔膜。
信中的字句,充滿了小心翼翼的思念與難以掩飾的悲戚。柳氏並未直接要求女兒歸來,隻是絮絮地講述著長安家中的近況,弟弟學業略有小成,父親(那位“罪臣”)雖賦閑在家,身體尚算硬朗……字裏行間,卻無不透露出對遠嫁女兒深深的牽掛,以及聽聞“歸唐”之議後,那短暫燃起又迅速熄滅的希望所帶來的失落。
“……聞聽我兒鳳體違和,為母心焦如焚,恨不能插翅飛至身旁。然天涯路遠,宮闈森嚴,唯能日夜焚香禱告,祈佑我兒安康順遂。”
“……十年光景,恍如隔世。猶記我兒離家時,背影纖弱,為母肝腸寸斷。如今聽聞我兒在彼邦母儀天下,深受愛戴,為母亦感欣慰。隻盼……隻盼有生之年,能再得見我兒一麵,於願足矣。”
“……唐皇陛下仁厚,許你抉擇。為母深知,我兒在乞兒國有夫君愛重,有事業根基,萬民景仰,實難割舍。為母……不敢以私情相累,唯願你遵從本心,安然喜樂。無論你作何抉擇,毛本家的上下,永念我兒……”
信紙的末端,有幾處字跡略顯模糊暈染,似是淚水滴落所致。
毛草靈默默放下信紙,走到窗邊,久久無言。
柳氏的這封信,沒有道德綁架,沒有痛哭流涕的控訴,隻有一種深沉的、克製的,卻因此更顯悲涼的母愛。她將選擇權完全交還,甚至提前表達了理解與祝福,但這份“不要求”,反而比任何索取都更讓毛草靈感到沉重。
她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大唐皇帝基於政治考量的“召喚”,可以冷靜地與赫連決共商應對朝堂風波的策略,但麵對這樣一封來自“母親”的、充滿卑微祈盼的家書,她堅硬的心防,出現了一絲裂縫。
這並非源於她對這具身體原生家庭有多深厚的感情,而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對“母親”這一角色的本能敬畏與憐憫,以及一種鳩占鵲巢後,難以言說的虧欠感。
赫連決下朝歸來,敏銳地察覺到了她情緒的低落。他揮退宮人,走到她身邊,目光落在案幾上那封展開的信箋上。
他拿起信,快速瀏覽了一遍,眉頭微蹙,隨即輕輕將毛草靈攬入懷中。
“可是因為這封信?”他的聲音低沉而溫柔。
毛草靈將臉埋在他胸前,悶悶地“嗯”了一聲:“她……並未要求我回去,隻是說想見我一麵……我……”她不知該如何描述自己此刻複雜的心緒。
赫連決沉默了片刻,輕輕拍著她的背,道:“為人父母,思念子女,乃是常情。她如此通情達理,反倒更讓人心生不忍。”他頓了頓,似在斟酌詞句,“靈兒,你是否……想見他們一麵?”
毛草靈猛地抬起頭,眼中帶著訝異:“見他們?如何見?讓他們來乞兒國?還是我回大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讓她回大唐,哪怕是省親,也極易引發不必要的政治聯想和風波。讓“罪臣”之家舉家前來乞兒國?於禮製不合,同樣敏感。
赫連決卻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並非要以官方身份大張旗鼓。或許……可以有一個折中的法子。”
幾日後,一封以毛草靈私人名義發出的、措辭懇切的密信,由絕對可靠的心腹,秘密送往大唐長安毛府。
在信中,毛草靈首次以女兒的口吻,表達了對“父母”的思念與歉疚,詳細描述了自己在乞兒國生活安好,與皇帝感情深厚,並明確表示了自己決定留下的決心。她懇請父母諒解,並提出了一個建議:
鑒於雙方身份敏感,正式會麵困難,可否於兩國邊境的某座中立繁華之城(她提議了以商貿聞名、文化交融的“雲州”),安排一次極其隱秘的會麵?她可借“祈福”或“巡視皇家商號”之名離宮,輕車簡從,秘密前往。如此,既全了骨肉相見之情,又可最大限度避免政治影響。
這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需要周密的安排和絕對的保密。但這也是毛草靈在目前形勢下,能想出的、唯一可能兼顧雙方情感與現實約束的辦法。她給出了選擇的權力,將決定權交還給了那位素未謀麵的“母親”。
信使出發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期間,朝堂上下關於皇後去留的議論已漸漸平息,赫連決雷厲風行地處置了幾個試圖借此生事的殘餘勢力,徹底穩固了局麵。乞兒國一切如常,新政繼續推行,市井愈發繁榮,仿佛那場風波從未發生。
但毛草靈知道,有些東西已經不一樣了。那封家書,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漣漪並未完全散去。她開始更多地在宮中漫步,有時會對著來自大唐的器物出神,偶爾也會向年長的宮人詢問一些關於長安的風物人情。
她不是在懷念,而是在嚐試著去理解,去連接那一段她未曾親身經曆,卻與這具身體息息相關的過去。
一個月後,秘密信使終於帶回了回音。
回信依舊是柳氏執筆,字跡因激動而略顯顫抖。她在信中幾乎是泣不成聲地表達了對女兒心意的感激與理解,對於秘密會麵的提議,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字裏行間充滿了即將見到女兒的狂喜與小心翼翼,她反複承諾,一定會嚴守秘密,絕不給女兒和乞兒國帶來任何麻煩。信末,她甚至細致地考慮了會麵的時間、地點、接頭方式等具體細節,其思慮之周詳,讓人動容。
看著回信,毛草靈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中那塊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下了一半。至少,在情感上,她做出了回應,也給予了對方一個期盼已久的希望。
她將回信遞給赫連決。
赫連決看完,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既然決定了,朕便為你安排妥當。雲州刺史是朕的心腹,沿途護衛皆可信任。此事關乎你的心願,朕必讓你此行順利、安穩。”
計劃的齒輪開始悄然轉動。以皇後為國祈福、往皇家寺院齋戒沐浴為由,鳳儀宮開始了低調的準備。一支精幹的小型護衛隊伍被挑選出來,路線被反複推敲,雲州那邊的接應也通過密信安排下去。
一切都在隱秘而有序地進行。
出發的前夜,毛草靈獨自坐在妝台前,望著鏡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容顏。十年宮廷生涯,早已將現代女孩毛草靈的印記衝刷得模糊,鏡中人眉宇間是屬於一國之後的威儀與沉靜,隻有偶爾閃動的眼神,還殘留著一絲來自異世的靈動。
明日,她將要去見的,是這具身體的“母親”。她該以何種心情麵對?是繼續扮演一個合格的、心懷愧疚的女兒,還是……嚐試著,去建立一絲真正的、情感上的連接?
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這是她必須邁出的一步。不僅是為了償還那份虧欠,也是為了徹底了斷這具身體與過去的羈絆,讓她能更加心安理得、毫無掛礙地,作為乞兒國的皇後毛草靈,繼續她的人生。
窗外,夜風拂過梧桐,帶來遠方的氣息。
毛草靈深吸一口氣,將一枚簡單的玉簪插入發髻。那玉簪,是赫連決在她決定留下後,親手為她雕琢的,樣式樸素,卻蘊含著無聲的承諾與支持。
有他在,前路何懼?
她吹熄了燭火,寢殿陷入黑暗,唯有月光透過窗欞,灑下一地清輝。明天的太陽升起時,她將踏上一次特殊的旅程,不是為了離開,而是為了讓她選擇的這個“家”,更加名正言順,更加根深蒂固。
鳳棲梧桐,心已落定。這一次短暫的振翅,是為了飛得更高,更遠,與她所愛之人,共覽此生最美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