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續 重構的困境與意外的援手
字數:2895 加入書籤
工作間內的燈光亮起,驅散了窗外的暮色,也將白板上那個由曹辛夷起頭、林晚補充的“惰性之事務鏈”草圖照得更加清晰。
姚浮萍坐在顯示器前,眼神銳利地盯著屏幕,手指卻久久沒有落下。她的大腦在飛速運轉,將弟弟那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概念,與林晚指出的幾個核心難點,以及她自己龐大的技術知識庫進行碰撞、拆解、重組。這不是她習慣的編程方式,更像是在一片未知的領域,依靠直覺和邏輯摸索著搭建一座橋梁。
林晚同樣沒有閑著。她沒有去幹擾姚浮萍的思考,而是基於這個新思路,快速在自己的模擬環境中搭建了一個簡化的原型。她需要驗證這個概念的底層邏輯是否自洽,以及它能否真正解決之前遇到的時序衝突和性能瓶頸。屏幕上,數據流開始按照新的規則運轉,各種壓力測試和邊界條件被逐一加載。
時間在沉默中悄然流逝,隻有服務器風扇低沉的嗡鳴和偶爾敲擊鍵盤的清脆聲響,證明著這裏正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攻堅。
“狀態一致性的問題,”姚浮萍忽然開口,聲音因為長時間的沉默而顯得有些沙啞,但她沒有回頭,依舊盯著屏幕,“或許可以用一種分布式的快照機製來解決,在關鍵節點記錄事務鏈的全局狀態,而不是依賴實時同步。”
林晚停下了手中的測試,仔細思考著這個提議。分布式快照……這確實是一個思路,能降低對網絡實時性的依賴,但引入的快照本身如何保證輕量化和一致性,又是新的挑戰。
“快照的觸發時機和粒度需要精心設計,”林晚回應道,手指在觸摸板上滑動,調出相關的數據,“否則可能會引入新的性能開銷,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導致數據視圖分裂。”她將一組模擬數據發送過去,“根據我的初步模擬,如果采用你所說的快照機製,在每秒百萬級事務處理下,額外延遲可能會增加5%到8%,並且存在0.1%的概率出現短暫的狀態不一致窗口。”
姚浮萍看著林晚發送過來的數據,眉頭緊鎖。5%到8%的延遲增加,對於追求極致性能的“五彩綾鏡”核心模塊來說,幾乎是不可接受的。而狀態不一致窗口,哪怕隻有0.1%的概率,也是絕對不能存在的風險。
“看來直接套用傳統方案行不通。”姚浮萍沒有固執己見,而是果斷放棄了這個思路。她雙手離開鍵盤,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臉上露出罕見的疲憊和挫敗感。這種在技術上前所未有的滯澀感,讓她極其不適應。
林晚看著姚浮萍的樣子,沉默了一下。她能感受到對方此刻的焦灼和壓力,這種感受,在她潛入龍膽科技初期,日夜擔心暴露時,也曾深刻體會過。她猶豫了片刻,還是開口說道:“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不追求在事務鏈的每一個環節都保證強一致性,而是在最終提交點,通過一種可驗證的延遲補償機製,來確保結果的正確性。”
她一邊說,一邊在自己的電腦上快速勾勒出一個新的流程圖,“就像……河流的分支與匯合,在匯入大海之前,允許支流有短暫的渾濁,但通過入海口的地勢和潮汐作用,最終沉澱澄清。”
這個比喻帶著一點東方式的哲學意味,與姚浮萍習慣的西方式、精確到比特的思維模式有所不同。姚浮萍愣了一下,下意識地想要反駁這種“不嚴謹”的表述,但當她目光落在林晚勾勒出的那個流程圖上時,卻猛地怔住了。
那圖並不複雜,卻清晰地展示了一種異步、最終一致性的處理思想。將原本需要實時強一致性的壓力,分散到了事務鏈的不同階段,並通過一個精巧設計的“最終驗證錨點”來兜底。這確實繞開了之前遇到的核心難題。
“最終驗證錨點……”姚浮萍喃喃自語,眼中重新亮起了光芒,那是一種技術狂人看到全新解決方案時的興奮,“這個錨點的設計是關鍵!它需要是不可篡改的、可追溯的,並且驗證成本要足夠低……”
她猛地坐直身體,再次撲到鍵盤前,雙手如同擁有了自己的生命,開始瘋狂地敲擊代碼。這一次,她的思路不再受到之前框架的束縛,變得流暢而富有創造力。林晚提出的那個核心思想,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她被情緒堵塞的靈感之門。
林晚看著瞬間進入忘我工作狀態的姚浮萍,沒有再出聲打擾。她默默地將自己的模擬環境參數調整到與姚浮萍新思路匹配的狀態,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更具針對性的測試和壓力評估。這一次,她不再僅僅是“找茬”,而是試圖去理解、去配合,甚至去優化這個新生的方案。
工作間內的氣氛,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雖然依舊沒有太多言語交流,但那種尖銳的對立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基於共同技術目標的、笨拙而生澀的協作。
姚浮萍負責核心算法的實現和主體架構的搭建,她的代碼如同奔流的江河,氣勢磅礴;而林晚則像是最耐心的河道清理工和堤壩加固者,緊隨其後,進行細致的測試、邊界條件補充和性能調優,確保這條“江河”不會泛濫成災。
“這裏,內存回收的觸發條件太激進,可能引起卡頓。”
“知道了,改成閾值觸發。”
“驗證錨點的哈希算法,建議升級到抗量子攻擊的版本,雖然當前用不到,但未來……”
“有道理,馬上改。”
“第三方庫的引用存在版本衝突,需要統一。”
“你列個清單,我一起處理。”
簡短的對話,高效而直接,摒棄了所有不必要的情緒和修飾。
當窗外天際泛起魚肚白時,姚浮萍重重地敲下最後一個回車鍵,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屏幕上,一個結構完整、代碼整潔的核心模塊重構版本,已然成型。
幾乎在同一時間,林晚也完成了最後一輪全鏈路壓力測試。她看著屏幕上顯示的“通過率100%,性能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