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家訪新發現(下)

字數:6576   加入書籤

A+A-


    與小浩家的清冷孤寂截然不同,小雅的家位於一個管理良好的成熟小區。按下門鈴,悅耳的音樂聲響起,開門的是小雅的母親,一位妝容精致、衣著得體的中年女士。
    “哎呀,是武老師!快請進快請進!小雅,武老師來了!”她熱情洋溢地將武修文迎進門,聲音清脆響亮。
    屋子寬敞明亮,裝修考究,巨大的落地窗讓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進來。空氣裏飄著淡淡的香薰味道。小雅局促地從自己的房間走出來,小聲問好:“武老師好。”她是個文靜清秀的女孩,成績在年級一直名列前茅,但此刻眼神有些飄忽,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
    “武老師您坐!”小雅母親利落地端上精致的果盤和茶水,“我們家小雅啊,這次月考語文作文扣了兩分,數學最後一道大題步驟不夠規範被扣了一分,唉,這孩子,就是太不細心了!離滿分就差那麽一點點!武老師您可得好好說說她,這孩子就聽老師的!”
    她語速很快,像連珠炮一樣,帶著不容置疑的期望值。武修文注意到,小雅在她母親說話時,頭垂得更低了,絞著衣角的手指用力到指節發白。
    “小雅媽媽,小雅已經非常優秀了,這次月考總分還是年級前三……”武修文試圖緩和一下氣氛。
    “前三不夠啊武老師!”小雅母親立刻打斷他,聲音拔高了幾分,“必須第一!穩穩地第一!現在競爭多激烈!差一分可能就是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區別!將來就是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鴻溝!小雅,你說是不是?媽媽和爸爸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可不能鬆懈啊!”她說著,目光轉向客廳最顯眼的那麵牆。
    武修文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心頭微微一震。
    那幾乎是一麵“獎狀牆”!從幼兒園的“好孩子”小紅花,到小學每學期的“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奧數競賽一等獎”“作文大賽特等獎”……金紅相間的獎狀,被精心裝裱在統一的相框裏,密密麻麻、層層疊疊地覆蓋了整麵牆壁!在明亮的燈光下,那些獎狀散發著一種近乎眩目的光芒,也透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它們無聲地宣告著這個家庭對“優秀”近乎苛刻的追求,也像一座沉重的山,壓在那個安靜的女孩身上。
    “小雅,”武修文看向女孩,盡量讓語氣溫和,“最近看你上課好像有點容易走神?是不是晚上複習太晚了?要注意勞逸結合。”
    小雅母親立刻接話:“走神?有嗎?小雅!是不是晚上又偷偷看閑書了?媽媽不是說了嗎,升初中最關鍵!那些亂七八糟的書……”
    “沒有!媽媽!”小雅猛地抬起頭,聲音帶著一絲急切和委屈,“我……我就是……”她的話堵在喉嚨裏,臉憋得有些發紅,手指又開始無意識地絞動,指甲用力地摳著大拇指的側緣,那裏已經能看到一小片發紅的印子。
    武修文的心沉了沉。他捕捉到了小雅眼中一閃而過的焦慮和……恐懼?對達不到完美的恐懼?
    “小雅媽媽,”武修文轉向那位母親,“能讓我和小雅單獨聊聊嗎?就幾分鍾,關於她最近數學學習的一點想法。”
    小雅母親愣了一下,隨即露出職業化的笑容:“哦,好好好!你們聊!我去廚房切點水果!”她起身離開,客廳裏隻剩下武修文和小雅。
    空氣安靜下來。武修文沒有立刻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小雅。女孩在他的注視下更加不安,摳手指的動作越發明顯,眉頭也無意識地微微蹙起,形成一個與她年齡不符的川字紋。
    “小雅,”武修文的聲音放得很輕,像怕驚擾到什麽,“這裏沒有別人。告訴老師,是不是……很累?”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輕輕捅開了某個閥門。小雅的身體幾不可察地顫抖了一下,眼眶瞬間就紅了。她飛快地低下頭,眼淚大顆大顆地砸落在緊緊絞在一起的手上,聲音帶著濃重的鼻音和壓抑的哽咽:“武老師……我……我好怕……怕考不好……怕讓爸爸媽媽失望……怕……怕下次不是第一……他們……他們……”她說不下去了,肩膀開始小幅度地聳動,摳手指的動作近乎自虐。
    武修文的心被狠狠揪住了。眼前這個被獎狀光環籠罩的“優等生”,內心早已被巨大的壓力和完美主義的恐懼啃噬得千瘡百孔。那些耀眼的獎狀,對她而言,不是榮耀,而是枷鎖。
    “小雅,”武修文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聽著,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學習,不是為了拿第一,也不是為了貼滿整麵牆的獎狀。”他指了指那堵令人窒息的牆,“學習,是為了讓你自己變得更好,更有力量,去認識這個世界,去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去過你自己想要的人生。爸爸媽媽的期望,是因為愛你,但這份愛,不該變成壓得你喘不過氣的石頭。”
    他停頓了一下,看著小雅抬起淚眼蒙矓的臉,繼續說:“老師覺得,你已經做得非常非常好了!好到遠遠超出了‘優秀’的標準。偶爾的失誤,偶爾的疲憊,甚至偶爾的‘不想那麽優秀’,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人不是機器。允許自己喘口氣,允許自己不那麽完美,這才是真正的勇敢,明白嗎?”
    小雅怔怔地看著武修文,淚水還在流,但眼中那種沉重的恐懼似乎鬆動了一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茫然和……一絲微弱的、被理解的委屈。
    “下次覺得壓力太大,透不過氣的時候,”武修文遞過去一張紙巾,“隨時來找老師,或者黃老師,好嗎?我們可以聊聊,或者隻是安靜地待一會兒。記住,在老師這裏,小雅這個人,永遠比小雅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獎狀,重要一千倍,一萬倍!”
    小雅接過紙巾,用力地點著頭,喉嚨裏發出壓抑的嗚咽,但一直緊繃的肩膀,終於微微塌下來一點。
    夜幕低垂,海風帶著鹹濕的涼意吹進小小的宿舍。武修文沒有開大燈,隻擰亮了書桌上的台燈。橘黃色的光暈溫柔地籠罩著他麵前攤開的家訪日誌本。
    宿舍裏很安靜。他拒絕了“國際廚房”的晚餐邀約,隻說自己想靜靜整理資料。鄭鬆珍和林小麗在群裏發了好幾個擔心的表情包,黃詩嫻則一直沉默著。她的頭像灰著,但武修文知道,她一定也在某個角落,獨自承受著這場風暴。
    台燈的光暈下,他握著筆,卻久久無法落下。腦海中,兩個家訪的畫麵反複交織、對比,帶來強烈的衝擊。
    小浩家那過分的整潔和空曠,冰箱門上層層疊疊的便利貼,尤其是那張被油汙浸染的“對不起又晚歸了”……那是一個被生活擠壓得隻剩下“生存”的孩子。他的沉默、自律,甚至那份過早的懂事,都像一根根細針,紮在武修文心上。他太熟悉那種被貧窮和分離剝奪了溫度的童年底色。自己當年,不也是揣著幾個冷饅頭,在煤油燈下苦讀,隻為了走出大山嗎?隻不過,小浩的“大山”,是父母在鋼筋水泥叢林裏奔波的背影。
    而小雅家那麵金光閃閃的獎狀牆,小雅母親口中連珠炮似的“必須第一”“不能鬆懈”,還有小雅那摳得發紅的手指、緊鎖的眉頭和崩潰的淚水……那是一個被“優秀”的枷鎖勒得喘不過氣的孩子。她擁有的物質條件是小浩無法企及的,但內心的重壓和恐懼,卻同樣深重。她的世界看似繁花似錦,實則步步驚心。
    武修文提筆,在日誌本上重重寫下:
    【家訪對象:小浩(六一班)】
    核心觀察:家庭環境異常整潔卻冰冷空曠(缺少生活氣息與人氣);冰箱及各處貼滿母親留言便利貼(內容多為生活安排、歉意晚歸);父親外地務工,母親早出晚歸從事高強度零工。
    學生狀態:近期作業偶有疲憊、走神跡象;性格沉默、自律、略顯孤僻;交談中流露對母愛的渴望與孤獨感。
    初步判斷:典型的“隱形留守兒童”。長期獨自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強,但情感支持嚴重缺失,安全感不足。近期狀態下滑可能與母親工作更忙(便利貼歉意增多)或青春期心理變化有關。
    跟進策略:1. 日常多給予非學業類關注(如詢問早餐、天氣變化提醒等),傳遞關懷信號。2. 嚐試建立“悄悄話”信箱,提供安全傾訴渠道。3. 與黃老師溝通,語文作業可適當增加表達類(如日記、書信),引導情緒宣泄。
    筆尖停頓,他翻過一頁,寫下另一個名字:
    【家訪對象:小雅(六一班)】
    核心觀察:家庭條件優渥,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學業成績要求極高(客廳有巨幅獎狀牆);母親言辭間傳遞巨大升學焦慮與完美主義壓力;學生單獨交流時情緒崩潰,自述“怕考不好”“怕讓父母失望”,有明顯焦慮軀體化表現(摳手指至發紅、無意識皺眉)。
    學生狀態:成績頂尖但近期課堂偶有走神;性格內向敏感,自我要求嚴苛到病態程度;承受著與其年齡不符的巨大心理壓力。
    初步判斷:高期望值下的過度焦慮與完美主義傾向。家庭過度聚焦學業成就,忽視孩子心理健康與情感需求。
    跟進策略:1. 單獨溝通,持續進行心理疏導,強調“允許不完美”“身心健康第一位”。2. 嚐試與家長進行“非成績導向”溝通(需黃老師協助,更具親和力),引導關注孩子情緒狀態。3. 在數學課業評價中,有意識強化其思維過程、努力態度,而非僅僅結果(分數)。
    寫完最後一筆,武修文放下筆,靠在椅背上,疲憊地閉上眼。窗外,是城市的萬家燈火。每一盞燈下,是不是都藏著一個像小浩,或者像小雅的孩子?他們沉默地背負著家庭的困境或期望,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而自己這個老師,能做得又多麽有限!
    標準化教學?統一要求?在孩子們如此迥異的生活底色和心理需求麵前,顯得多麽蒼白無力!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識到,教書育人,“教”在其次,“育人”才是根本。看到每一個孩子獨特的需求,給予差異化的關注和引導,這遠比教會他們解幾道難題重要得多!
    一種強烈的衝動湧上心頭。他需要傾訴,需要分享這份沉甸甸的發現和觸動。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拿起了手機,點開了那個置頂的名字:詩山有嫻。
    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懸停了幾秒,昨夜她擋在自己身前那決絕的身影、辦公室裏她慘白卻燃燒著火焰的臉龐、那句輕輕的“小心點”……清晰地浮現出來。她是風暴的另一位主角,承受著同樣甚至更甚的汙名和壓力。
    他深吸一口氣,開始緩慢而鄭重地輸入。不再是簡單的問候,而是將今日家訪的所見、所思、所感,尤其是關於小浩和小雅這兩個截然不同卻又同樣令人心疼的孩子,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教育的反思,一股腦地傾注在文字裏:
    【詩嫻:睡了嗎?我剛整理完今天的家訪記錄,心裏堵得慌,想跟你說說。今天去了小浩和小雅家…】
    他寫得很長,很細,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最真實的觀察和最直接的觸動。寫小浩家冰箱上那疊浸著油汙的便利貼,寫小雅摳得發紅的手指和崩潰的淚水,寫那麵金光閃閃卻令人窒息的獎狀牆,寫自己內心翻湧的同理心和對教育本質的重新思考……
    【…詩嫻,我忽然覺得,我們站在講台上,看到的往往隻是整齊的課桌和書本,看到的是分數和排名。可那些課桌後麵,每一個孩子都背負著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有的世界空曠冰冷,隻有便利貼的溫度;有的世界看似繁花似錦,卻壓得人喘不過氣。我們教的,真的不隻是知識啊。看到他們,真正地‘看到’他們不同的困境和需求,或許才是我們最該做的。對不起,囉唆了這麽多,隻是……心裏難受,又覺得,這些話隻能跟你說】
    點擊發送。信息像投入深海的石子,屏幕歸於沉寂。
    武修文握著手機,靜靜地等待著。台燈的光暈溫柔地籠罩著他略顯疲憊的側臉,也映著他眼底那份沉甸甸的、源自責任感的溫柔。風暴還在窗外醞釀,但此刻,在這方小小的書桌前,他仿佛在孩子們隱秘的痛楚裏,觸摸到了教師這份職業最滾燙的內核。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知道自己該往哪裏走。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手機屏幕一直暗著。就在武修文以為黃詩嫻已經休息,或者她此刻正被家人盤問、無暇他顧時,手機屏幕突然亮了!
    “嗡!”
    不是微信回複的提示音。而是一條來自陌生號碼的短信,直接彈了出來,冰冷的白色背景,黑色的宋體字,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異常刺目:
    【武修文老師】
    【市教育局師德師風專項調查組將於明日上午九時抵達海田小學,就網絡反映的相關問題進行調查核實。請務必於明早八點三十分前,攜帶個人身份證件及相關說明材料,到校長辦公室報到,配合調查。收到請回複確認】
    【海城市教育局監察室】
    短信的末尾,沒有署名,隻有那個冰冷而權威的落款。
    “嗡!”
    手機又震動了一下,屏幕頂端緊接著跳出一條新微信,來自黃詩嫻。她的回複終於來了,內容隻有簡短卻沉重無比的三個字:
    【我也收到了】
    冰冷的窒息感,如同昨夜窗外狂暴的海水,瞬間倒灌進這小小的鬥室,扼住了武修文的呼吸。橘色的台燈光暈,在這一刻,也仿佛失去了所有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