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票連環(下)
字數:2531 加入書籤
武昌綠營的校場,像是被冬日寒風遺忘的荒灘。鉛灰色的天空低低壓著,呼嘯的北風卷著沙礫,狠狠砸在士兵們單薄的號衣上,發出 “簌簌” 的聲響。數百名綠營士兵排成的隊伍,歪歪扭扭得如同田埂上被踩爛的麥秸 —— 有人縮著脖子搓手,有人跺腳取暖,還有人不住地往手心哈氣,渾濁的眼睛裏滿是對餉銀的期待,卻又藏著一絲難以言說的不安。
校場中央的高台上,幾盞昏黃的氣死風燈搖曳著,將三名清軍官員的影子拉得老長。他們穿著繡著補子的官服,袖口隨意地挽著,正圍著一張木桌清點銀餅。那些銀餅堆在粗布袋子裏,泛著暗沉的灰色,像一塊塊蒙塵的石頭,表麵還沾著星星點點的鉛渣,在燈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澤。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清廷用劣質銀料摻雜鉛塊熔鑄的餉銀,不僅重量不足朝廷定例的七成,成色更是差得可憐,稍一用力就能在上麵留下凹陷的痕跡。
“下一個!” 高台上,一名留著山羊胡的千總扯著嗓子喊,聲音裏滿是不耐煩。
隊伍末尾,一名年近五十的老兵踉蹌著上前。他的臉上刻滿了溝壑縱橫的皺紋,鬢角的頭發早已斑白,一隻袖子空蕩蕩的 —— 那是十年前征剿白蓮教時丟的胳膊。他雙手顫抖著,枯瘦的手指上布滿了老繭和凍瘡,小心翼翼地接過千總扔來的餉銀。那銀餅落在掌心,沉甸甸的觸感卻沒帶來絲毫喜悅,反而讓他的心一沉 —— 這重量,比上個月又輕了些。
老兵將銀餅湊到眼前,借著燈光仔細打量。銀餅表麵坑坑窪窪,邊緣還帶著未打磨平整的毛刺,像是隨手從爐灰裏撿出來的鐵塊。他猶豫了一下,緩緩將銀餅湊到嘴邊,用盡力氣咬了下去。“咯吱” 一聲輕響,銀餅堅硬得幾乎咬不動,隻有一絲冰冷的金屬味在口腔裏蔓延,緊接著,一股苦澀的鉛味泛了上來,刺得他舌根發麻。
老兵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氣,他踉蹌著後退一步,握著銀餅的手不住地顫抖,絕望地低吼道:“這是什麽破玩意兒!連三成銀都不到!” 他的聲音不大,卻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士兵中激起了漣漪,“家裏的老婆孩子還等著這錢買米下鍋,就憑這破銀餅,能買幾升米?上個月用這銀餅買米,掌櫃的還得扣我兩成秤,這個月…… 這個月怕是連糠麩都買不起了!”
“張老哥說得對!” 旁邊一名二十出頭的年輕士兵立刻附和,他臉上還帶著幾分稚氣,卻滿眼憤懣,“我昨兒聽同鄉說,成都那邊早就不用這破銀子了!人家用的是‘蜀錦券’,一張券能換好米好布,去錢莊還能兌足色紋銀,比這破鉛餅子強百倍!” 他掂了掂手中的銀餅,語氣裏滿是委屈,“咱們這餉銀,擦屁股都嫌硬,怎麽養家糊口啊!我娘還在鄉下等著我寄錢抓藥,這破東西拿回去,怕是連藥鋪都不收!”
“可不是嘛!” 另一名身材魁梧的士兵也湊了過來,他手裏攥著銀餅,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前幾日我休沐,去武昌城裏的綢緞莊買布,想給婆娘做件新衣裳。掌櫃的見了我這銀餅,頭搖得像撥浪鼓,說現在城裏的商鋪都收‘蜀錦券’,誰還收這破銀餅!” 他咽了口唾沫,聲音壓低了些,卻更添憤怒,“掌櫃的還偷偷跟我說,這銀餅成色太差,熔了都提煉不出多少銀子,他們收了就是賠本!你說咱們這當兵的,拿命換的餉銀,到頭來就是這麽個破爛貨!”
抱怨聲像潮水般在士兵中蔓延開來,原本歪扭的隊伍徹底亂了,有人往前擠著想要理論,有人揮舞著手中的銀餅咒罵,還有人低著頭唉聲歎氣,眼中的絕望越來越濃。高台上的千總見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 “唰” 地一聲拔出腰刀,刀刃在燈光下泛著冷光,厲聲嗬斥道:“都閉嘴!反了你們不成!這是朝廷發的餉銀,能拿到就不錯了,還敢在這裏鬧事!” 他的目光像刀子一樣掃過士兵們,語氣越發凶狠,“再敢多說一個字,就按軍法處置!拉出去杖斃!你們誰想試試?”
士兵們的聲音瞬間啞了下去,一個個低下頭,不敢再與千總對視。但他們攥著銀餅的手更緊了,指節泛白,眼神裏的不滿和絕望卻像野草般瘋長。手中那枚劣質銀餅的冰冷觸感,與傳聞中能兌換好米好布、成色十足的 “蜀錦券” 形成了鮮明對比 —— 一個是清廷敷衍塞責的破爛,一個是能讓人安心的依靠。在這強烈的對比中,清廷的公信力正一點點崩塌,像被寒風侵蝕的土牆,隨時可能坍塌。
沒人注意到,校場外圍的一棵老槐樹下,兩個穿著青色長衫的身影正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其中一人麵容俊朗,眼神銳利,正是陳墨;另一人穿著綢緞馬褂,氣質沉穩,正是喬致庸。陳墨看著高台上官員的蠻橫,再看看士兵們眼中的絕望,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低聲對喬致庸道:“喬兄,你看,一切都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喬致庸微微點頭,目光落在士兵們手中的銀餅上,語氣篤定:“用‘蜀錦券’構建跨地域金融鏈,不僅能吸走清廷的硬通貨,更能瓦解他們統治的根基。如今武昌的商鋪已經開始拒收清廷的餉銀,士兵們也對這劣質銀餅怨聲載道,用不了多久,‘蜀錦券’就會徹底取代清廷的銀子,成為百姓和士兵心中的依靠。”
陳墨望著校場上漸漸安靜卻暗流湧動的人群,眼神深邃:“當百姓與士兵都開始信任‘蜀錦券’,唾棄清廷的劣質銀餅時,這場無硝煙的金融戰,我們川東新軍,就已經穩操勝券了。接下來,隻需要等著清廷的金融體係,一步步走向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