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去書院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請問這位老爺是要看診還是拿藥?”
“大夫。”杜老二拱了拱手,“我來這,拿三味藥材。不是煮藥治病的,隻是做香料用,隻是這小童非要詳細問我。實在是牽扯到家中一些生意,無法和盤托出。”
那大夫倒是見多識廣的,一聽說做香料用,就知道大戶人家是拿這幾味藥材當調料使的。
當即就大手一揮,喊了藥童去給杜老二他們抓藥。又詳細問了杜老二,每種藥材要多少。
杜老二說:“那就一樣來半斤吧。”畢竟他們是要開店的,用量大,先買這些吧。
誰知道等結賬了,讓杜老二和杜幼菱他們傻了眼,滿臉都是震驚。
知道藥材貴,但不知道這幾味能做調料的藥材這般貴啊!
三樣藥材,花椒,桂皮,香葉。每一樣藥材要了半斤也就是八兩,總共算下來居然要81兩銀子!
杜幼菱睜大了雙眼,完全不敢相信。
杜老二和家裏其他人也都是同樣驚訝地合不攏嘴。
那大夫也看得出杜家一家人的震驚,他原以為看著這一家人穿的都是絲綢棉衣,以為是大戶人家,原來不是嗎?
那大夫心裏嘀咕,卻給了解釋:“這桂皮和香葉不貴,每一樣半斤,加在一起也才不過一兩銀子。”
“可這花椒就貴的多了,也虧我們平安堂是京城有名的大藥堂,要不然一般的小藥館裏,找也找不出半斤的花椒!前朝有一兩胡椒一兩金的說法,這花椒雖不比胡椒,可也是稀罕物。就是宮裏的娘娘,那也是以椒房塗牆為莫大恩寵呢!”
杜老二在心裏算了算。一兩金10兩銀,一兩胡椒就是十兩銀子。而一兩花椒居然也要八兩銀子。
他們在太白樓,大吃了一頓才花了12兩銀子。
這半斤的花椒居然就要80兩銀子!
杜幼菱心裏想,果然還是太低估了那三品大員的貪汙程度。
光是一個偶爾來一次的京郊莊子裏,廚房居然備著一小翁的花椒。那一小翁的花椒,怎麽說也快要值一百多兩銀子了吧。
雖然杜幼菱已經賺了許多銀錢,但這一刻她還是想說,貧窮限製了她的想象力。
最後他們當然不可能還要那麽多花椒呀。要了一兩花椒,半斤桂皮加上半斤香葉,總共九兩銀子。
走出平安堂藥鋪的時候,杜家一家人還拍著胸脯,這花椒也太貴了吧。
而杜幼菱的想法卻是,看來空間裏的地要安排種上花椒了,要不然都在外麵買,不說量夠不夠,這成本也吃不消呀。
之後杜家人就帶著糕點,棒骨和肉,還有給幾個兒子買的一些能放的吃食,先回車馬行取了馬車,又駕著馬車去了兒子們的書院。
先去了白馬書院,到了書院門口正好散學,杜老二他們剛想和門房和說一下,想進去找兩個兒子。
一抬頭就看到從學院裏走出來的杜鴻羽和杜清安。
“二哥,四哥!”杜幼菱看到兩個哥哥很是激動,大聲喊了一聲。
杜鴻羽和杜清安原本是和同窗一起去書肆買書的,驚喜地看到家裏來人了。
幾個同窗和杜老二和李月娘打過招呼後,就先識趣地走了。“那鴻宇,清安,我們先去了。”
“嗯好,改日我們再一起。”杜鴻羽和幾人告別。
書院門口不是說話的好地方,杜鴻羽和門房說了一聲,就帶著爹娘和弟妹一起進了書院,杜永豐和杜澤恩在後麵跟著,手裏還拿著給倆兄弟帶的吃食。
杜鴻羽在前麵走著,帶著杜家人去了書院裏的晨讀石,哪兒有一個亭子,可以坐下來說說話。
杜幼菱還是第一次來哥哥們的書院,很是好奇。
遠遠望過去,就看到前麵有一個開鑿的小湖,碧綠色的水麵上是一座乳白色的石橋。湖邊的四周還擺滿了及膝的石頭,一個個圓滾滾的,看著像是座椅,想來哥哥們晨讀的時候,就是和同窗們一起坐在那上麵的吧。
湖的北麵是一塊豎起來的大石頭,上麵用紅色墨汁寫著龍飛鳳舞的三個大字,“晨讀石。”,字跡看起來還頗具風骨。
一行人來到了湖邊的八角飛亭裏,杜幼菱直接從親爹的身上出溜一下,下來跑到了杜鴻羽的懷裏,兩兄妹好好親昵了一番。
緊接著,杜幼菱又跑去了四哥那裏,四哥直接將她抱在懷裏,聽爹講話。
一盞茶的時間,杜老二從他們準備做麻辣燙這個吃食生意,說到今天看的幾個店鋪。
最後停了下來,看樣子是想聽聽這倆兒子的意見。
杜清安到是先開了口,“我沒什麽意見,聽你們的,爹。”
杜老二點了點頭,其實也沒指望四兒子能說出什麽建設性的意見。畢竟這孩子從小就很是佛係,隨遇而安,平日裏最感興趣的估計就是書籍了。
杜老二其實最想聽二兒子的意見,果然杜鴻羽也沒有讓他爹失望,沉默思考了片刻。
杜鴻羽就看著杜老二認真地說“爹,我建議買長興街那個大酒樓。”
杜老二挑了挑眉頭,問:“什麽緣由呢?”
就聽到杜鴻羽不疾不徐地說:“首先,我們家能拿出這個錢;其次,爹,你不要把買店鋪當成做生意的本錢。不然的話,還沒開業一下子先花出一千兩銀子,的確聽著挺唬人的。”
“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思維倒過來。可以把買下這個酒樓當成置業,這樣我們家就有了,在這京城裏的第一份產業了!”
真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杜老二醍醐灌頂。是啊,要是買下了這個酒樓,從今往後他們家,那可就是在京城裏有一個酒樓的人家了!
杜老二想想就覺得美得慌。
而且他們家也不是出不起這個銀錢,從修火炕賺到的銀錢裏拿出一千兩就夠了!
於是,杜老二當即就表示:“買,明日就買!”
杜鴻羽反而叮囑他爹,明日去商談價格時還是要多找幾處酒樓的缺點,這樣也能多談下一些價格。
說起這個來,杜老二倒是也和兒子說了:“那東家不議價,前麵也有兩戶人家看上了那個酒樓,因為價格一時還有些猶豫,沒有定下來。”
杜鴻羽深思了一下,這種完全不議價的賣家,估計是那種家底很厚,很有底氣的大家族之人。
於是他想了想,和爹說:“不議價就不議價吧,爹,明日你來買鋪子的時候喊上我,我和夫子告個假,陪你去簽契約。”
“嗯,好,好。”關於簽字畫押,契約這種東西,杜老二認為當然是飽讀詩書經帖的二兒子更了解了。
於是,當即又放心了一層。
之後,杜老二帶著李月娘他們娘幾個,就和兩個兒子告別了。
之後又去了赤誠書院,把給大兒子的吃食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