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行政和監察

字數:3856   加入書籤

A+A-


    辦公區還設置專門的會議室,供陳林、朱元璋、楊士奇與各團隊負責人商討事務。
    教學區則簡單擺放了幾塊黑板與桌椅,準備後續開展教學以及基礎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培養,針對的是在場的大名工匠。
    醫療區裏,現代藥品被分類存放,還搭建了十數張臨時病床,主要是針對科研技術人員,怕他們水土不服。
    當然,臨時醫院也可以給應天府周邊居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比如治療感冒、處理外傷等。
    這既是為了積累口碑,也是為了讓大明百姓初步接受現代醫療。
    關鍵是收攏大明中醫,教授現代醫學知識,中西醫結合,提升大明醫療水平。
    基礎建設也同步推進。技術人員用工程車平整了衛所前的空地,計劃在此搭建一座“示範工坊”,用於展示蒸汽機的應用。
    他們還挖了水井,安裝了現代的抽水設備。
    眾人還在基地周圍挖了排水溝,用水泥將溝壁加固。
    這些看似簡單的舉措,都讓朱元璋等本地人歎為觀止。
    經常圍著科研技術人員問東問西。
    技術人員表示,煩不勝煩.......
    物資與基建逐步落地後,陳林與朱元璋意在曆史學家和行政管理專家的建議下,開始對大明推政革新,先從行政體係入手。
    舊有的行政體係效率低下、權責不清,還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若不加以改造,再好的技術與物資也難以發揮作用。
    兩人拉著楊士奇、夏元吉、鐵鉉等人,和幾位現代專家一起,召開了多次議事會,最終製定了“三步走”的行政改革方案。
    第一步:試點“權責清單”,明確官員職責。
    改革的第一步,從句容縣開始。
    楊士奇被朱元璋指派為句容縣知縣,召集當地所有官員。上到縣丞,下到裏正,全他娘的來開會。
    會上,現代行政管理專家李教授拿出了一份“句容縣官員權責清單”。
    這份清單是根據現代行政體係,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製定的,詳細列明了每個官職的職責、權限與考核標準。
    比如,楊士奇這個縣令的職責被明確為“統籌全縣政務,保障民生。
    包括糧食供應、治安維護、災害應對,監督下屬官員,定期向應天府匯報工作等。
    縣丞則負責協助縣令處理政務,分管農業與水利,確保農田灌溉與糧食種植。
    主簿負責戶籍管理、稅收統計與文書檔案整理......
    裏正則負責管理本村事務,傳達官府指令,組織村民參與公益勞動,如修橋鋪路。
    每個職責後麵,還附帶了具體的考核指標。
    比如縣令需確保全縣年度糧食產量不低於上年,若出現減產,需提交書麵說明,查明原因。
    裏正需確保本村戶籍無遺漏、無錯誤,若發現漏登或錯登,將予以追責。
    這份“權責清單”讓句容縣的官員們既困惑又緊張。
    困惑的是,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詳細的職責劃分,以往“一人多職”“權責交叉”的情況被徹底改變;
    緊張的是,清單裏的考核標準清晰明確,一旦未完成任務,就會被追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混日子”。
    楊士奇在會上強調:“陛下推行此改革,並非要為難各位,而是要讓各位各司其職,把事情辦好。
    隻要各位盡職盡責,不僅能得到朝廷的賞賜,還能造福一方百姓,這才是為官之本。”
    為了確保“權責清單”落地,陳林還安排了現代行政人員入駐大興縣,協助當地官員梳理工作流程,比如教他們如何建立“文書檔案製度”。
    如何製定“工作計劃表”,將每月、每日的工作列出,確保任務有序推進。
    起初,大明官員對這些“新方法”很抵觸,但在看到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比如以往需要半個月才能統計完的戶籍,現在三天就能完成,逐漸開始接受.......
    第二步:建立“監督機製”,打擊貪腐。
    舊明行政體係的一大頑疾是貪腐,朱元璋深知這一點。
    他在位期間曾大力反腐,但因缺乏有效的監督機製,貪腐問題屢禁不止。
    這次穿越,帶回了現代的“監督理念”,與朱元璋一起設計了“雙層監督機製”。
    第一層是“內部監督”。
    改都察院,各地提刑按察使司為“監察部”,獨立於六部之外。
    由鐵鉉擔任第一任監察部部長。
    監察局的官員直接對朱元璋負責,不受任何部門的管轄。
    這看起來好像跟原先的都察院差不多,但內在核心已經變了。
    比如外部監督。
    開放“百姓舉報渠道”,初期試點是應天府下轄每個縣、每個鄉裏都設立“舉報箱”。
    鼓勵百姓舉報官員的貪腐、失職行為。
    為了消除百姓的顧慮,還可以規定:凡舉報屬實者,將給予獎勵。
    若有人報複舉報人,將從嚴懲處。
    同時,教育團隊還通過“街頭宣講”的方式,向百姓普及“舉報權利”,教他們如何書寫舉報信,用簡單的圖畫與文字結合,方便不識字的百姓。
    外部監督機製很快發揮了作用。
    沒過多久,監察部就接到百姓舉報,稱句容縣的一名糧官在征收糧食時“多收少報”,將部分糧食私自截留。
    監察部立刻展開調查,通過核對糧官的“征收賬目”與“入庫記錄”,發現兩者存在明顯差異;
    再結合百姓的口供,最終查實了糧官的貪腐行為。
    朱元璋得知後,下令將該糧官直接當眾剝皮萱草,贏得百姓拍手叫好。
    可現代過來的人員卻覺得這麽做太過殘忍,想要阻止。
    好在被陳林攔下。
    “在古代,隻有這種殘忍的刑法才能震懾人心,才能讓百姓知曉朝廷的決心。
    慢慢來吧,等建立起完整的監察脈絡後,刑法那方麵你們在著手。”
    “可是,我們總不能一直待在古代吧,總有要離開的一天,不及早做出改變,要等到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