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0 章 目標,哈拉和林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A+A-


    朱棣端坐在馬上,身披戰甲,威風凜凜。
    他俯視著跪在地上的大汗,麵無表情地說道:“念你主動投降,可以饒你一命。
    但亦力把裏的土地,從此歸入大明版圖,改設亦力把裏為新疆,由大明官員管轄。
    至於你,去應天府頤養天年吧!”
    大汗如蒙大赦,連連磕頭,口中高呼:“大明皇帝萬歲......”
    西征大捷的消息傳到應天,朱元璋龍顏大悅。
    立刻傳旨,八百裏加急,嘉獎朱棣、李文忠和趙剛的部隊,將亦力把裏衛納入大明的行政體係。
    同時派官員前往西域,遷移漢民,按照後世專家提出的兵團模式,建設新疆。
    亦力把裏城的降旗落下時,朱棣正站在城頭俯瞰西域大地。
    春風拂過他的鎧甲,卷起衣角,遠處天山的雪峰在陽光下泛著寒光,腳下的草原如綠毯般鋪向天際。
    李文忠捧著剛繪製好的西域輿圖,快步走到他身邊,手指在圖上劃過:“殿下,自拿下哈密衛,到攻克亦力把裏,我們已控製西域東部七城,沿途部落皆已歸附。
    如今西域通往北元的兩條商道,全被我軍截斷。”
    朱棣接過輿圖,目光落在標注“伊犁河穀”的位置。
    這裏水草豐美,是西域的戰略要地,如今已成為大明西征軍的大本營。
    他指尖沿輿圖向北移動,穿過阿爾泰山脈,最終停在“哈拉和林”,也就是北元朝廷的駐地。
    “遼東那邊可有消息?”朱棣抬頭問。
    去年冬天,朱元璋已命馮勝為遼東軍區長官,率三萬大軍肅清遼東殘元勢力。
    如今半年過去,想必遼東早已平定。
    話音剛落,一名斥候策馬奔至城下,翻身跪拜:“啟稟殿下!遼東急報。
    宋國公已經肅清遼東境內北元餘孽,隨時可向西夾擊北元!”
    “好!”
    朱棣猛地攥緊拳頭,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
    他轉身對李文忠道:“立刻草擬奏折,快馬送往應天!
    如今遼東已定,西域在手,南邊是我大明本土,北元已陷入三麵合圍之勢。
    此時不除,更待何時!”
    李文忠點頭,立刻召集幕僚起草奏折。
    趙剛帶著幾名現代軍事專家走進帥帳時,朱棣正對著輿圖沉思。
    看到他們,朱棣招手道:“趙將軍,你來得正好。
    你看,若要徹底鏟除北元,我軍與遼東軍該如何配合?”
    趙剛走到輿圖前,手指在哈拉和林周邊畫了一個圈:“殿下,北元的核心勢力集中在哈拉和林至克魯倫河一帶,擁有騎兵約五萬。
    其優勢是機動性強,可依托草原快速轉移;
    劣勢是後勤薄弱,糧草全靠劫掠和部落供奉。”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軍在西域有五萬騎兵、三千火器部隊,遼東有兩萬騎兵。
    若要形成合圍,需分三步走。
    第一步,西域軍從伊犁河穀北上,占領阿爾泰山脈的關鍵山口,切斷北元向西逃竄至中亞的通道;
    第二步,遼東軍向西推進,控製克魯倫河下遊,斷絕北元向東逃往遼東的退路;
    第三步,待兩路大軍形成鉗形攻勢後,由西域軍主力從南向北、遼東軍從東向西,同時向哈拉和林發起進攻,將北元主力圍殲於草原之上。”
    朱棣聽得連連點頭,又問:“那糧草補給如何解決?
    草原之上,糧草運輸極為困難。”
    “殿下放心。”趙剛笑道:“西域馬多,咱們改良了騎兵的補給方式便可。
    每個騎兵配備兩匹戰馬,一匹乘騎,一匹馱運糧草和水囊;
    同時攜帶壓縮幹糧,這種幹糧由穀物和肉類製成,體積小、熱量高,可支撐十日行程。
    此外,我們還可提前與西域歸附部落約定,讓他們提供部分糧草,以解燃眉之急。”
    朱棣心中大定,拿起剛寫好的奏折,仔細審閱一遍後,蓋上帥印。
    他將奏折遞給斥候,沉聲道:“星夜兼程送往應天,務必親手交給陛下!”
    斥候領命而去,帥帳內一片寂靜。
    李文忠看著朱棣,輕聲道:“殿下,此次若能剿滅北元,您便是我大明的第一功臣。”
    朱棣搖頭,目光望向東方:“我非為功臣之名,隻為大明江山永固。
    父皇半生征戰,才創下這大明基業,我等做子孫的,豈能讓北元殘餘勢力再擾邊境,讓百姓受苦?”
    洪武十九年四月,朱棣的奏折抵達應天。
    此時的紫禁城,正因為鐵路帶來的變化而充滿活力。
    從北平運來的煤炭源源不斷地送入應天,南方的糧食也經由鐵路源源不斷運往北方,支援北方恢複人口和生產。
    城內的工坊用改良後的機器生產出更多的農具、布匹,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
    朱元璋在禦書房接到奏折時,正與朱標、徐達、陳林等人商議鐵路向南方延伸的事宜。
    當他看完奏折,猛地一拍禦案,哈哈大笑:“好!
    好一個三邊合圍!老四這小子,果然沒讓朕失望!”
    徐達接過奏折,仔細閱讀後,眉頭卻微微皺起:“陛下,燕王殿下的計劃雖好,但北元雖弱,仍有五萬騎兵。
    加上一些中小型部落的支援,拉起一支10萬騎兵大軍不是問題。
    還有兀良哈三部始終搖擺不定,這也是個問題。”
    這時候,陳林插話道:“兀良哈那邊不用擔心,自從修建鐵路的消息傳到草原,兀良哈三部已經老實了。
    他們的使臣見識過鐵路的運力和快捷後,回去稟報他們的首領。
    隻能說算他們聰明,又派來使者,說是願意歸入大明,接受大明統治,隻求鐵路能修到他們兀良哈三部。”
    朱元璋聽後冷笑道:“鐵路是要修到草原,但卻不是他們兀良哈三部,而是哈拉和林。”
    “兀良哈三部那邊,你去安撫處置,命令他們隨宋國公出征,表現好的話,咱可以答應他們的內附。
    要是兩麵三刀,舉棋不定,北元覆滅之際,就是他們滅族之時。”
    陳林豎起大拇指:“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