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1 章 北元覆滅

字數:4187   加入書籤

A+A-


    牛逼過後,徐達卻依舊眉頭緊鎖。
    “西域軍與遼東軍相距千裏,若是協同不當,恐會被北元各個擊破。
    況且草原地形複雜,我軍不熟悉路況,萬一陷入重圍,後果不堪設想。”
    朱標也附和道:“父皇,如今大明剛修通應天至北平的鐵路,國庫消耗甚巨。
    若再發動大規模北伐,需調用大量糧草、軍械,恐會加重百姓負擔。
    不如暫緩北伐,待國庫充盈、軍隊休整完畢後,再作打算。”
    朝堂之上,頓時分成兩派。
    支持北伐的大臣認為,北元已陷入合圍,此時正是鏟除的最佳時機,若錯過此次機會,北元休養生息後,必成大患;
    反對北伐的大臣則擔心糧草不足、軍隊協同困難,恐會重蹈當年藍玉北伐糧草不濟的覆轍。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沉默良久。
    他轉頭看向一直未發言的幾個年輕臣子:“你們怎麽看?”
    幾個小年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年紀最長的楊士奇站出。
    “陛下,臣以為,燕王殿下的計劃可行。
    其一,遼東已定,西域歸附,北元三麵受敵,已是驚弓之鳥,士氣低落;
    其二,我軍有新式火器部隊,戰鬥力遠超北元騎兵;
    其三,陳林大人已在北平修建了臨時的鐵路支線,可將糧草快速運至長城沿線,再由騎兵轉運至前線,糧草補給不成問題。”
    他頓了頓,繼續道:“但需注意兩點:一是要明確西域軍與遼東軍的進攻時間,務必同時發起攻勢,不給北元喘息之機;
    二是要派使者聯絡草原上與北元敵對的部落,讓他們從側麵襲擾北元,分散其兵力。”
    朱元璋聞言,點了點頭。
    他看向陳林,問道:“北平的鐵路支線能否支撐北伐的糧草運輸?”
    陳林上前一步:“北平至長城沿線的鐵路支線已修建完成,可通行貨運火車。
    每列火車可運糧草五千石,每日可往返兩次。
    若全力運轉,每日可運糧草一萬石,足以支撐西域軍和遼東軍的糧草需求。
    此外,我們還在鐵路沿線設立了糧倉,提前儲備了三個月的糧草,可隨時調用。”
    朱元璋心中徹底放下心來。
    他站起身,目光掃過眾臣,沉聲道:“朕意已決!準燕王所奏,命西域軍與遼東軍於七月初一同時向哈拉和林發起進攻!
    徐達!”
    “臣在!”徐達躬身應道。
    “朕命你為北伐總調度,坐鎮北平,協調西域軍與遼東軍的糧草補給和軍情傳遞。”
    “臣遵旨!”
    “太子!”
    “兒臣在!”
    “你負責調動全國糧草,優先供應北伐軍。若有延誤,朕唯你是問!”
    “兒臣遵旨!”
    “陳林!”
    陳林白了一眼,但還是拱手道:“臣在!”
    “你負責聯絡草原部落,許以賞賜,讓他們襲擾北元後路。”
    “臣遵旨!”
    一道道旨意下達,朝堂之上的爭議瞬間平息。
    朱元璋看著眾臣,語氣堅定:“北元擾我大明邊境數十年,殺我百姓,掠我財物。
    今日,朕要讓他們知道,我大明的江山,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此次北伐,定要徹底鏟除北元,讓草原之上,再無戰事!”
    洪武十九年七月初一,草原之上驕陽似火。
    朱棣率領西域軍主力五萬騎兵、三千火器部隊,從阿爾泰山山口出發,向北挺進。
    與此同時,遼東總兵官馮勝率兩萬騎兵,從克魯倫河下遊向西推進。
    兩支大軍如同兩把鋒利的尖刀,直指北元的心髒,哈拉和林。
    北元大汗脫古思帖木兒得知大明大軍來襲,驚恐萬分。
    他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有人建議向東逃往遼東,可遼東已被大明占領;
    有人建議向西逃往中亞,卻聽說阿爾泰山山口已被大明軍隊封鎖。
    走投無路之下,脫古思帖木兒隻能集結五萬騎兵,並召集周邊能召集的大小部落,共計8萬餘騎兵,在哈拉和林以南的鄂爾渾河兩岸列陣,準備與大明軍隊決一死戰。
    七月十五,朱棣率領的西域軍抵達鄂爾渾河南岸。
    隔著寬闊的河麵,他們看到北元軍隊在北岸列成密集的騎兵陣型,旗幟飄揚,刀光閃閃。
    趙剛站在朱棣身邊,舉起望遠鏡觀察對岸的敵情,沉聲道:“殿下,北元軍隊雖多,但陣型混亂,士氣低落。
    我們可先用迫擊炮轟擊其陣型,再派火器部隊渡河,建立灘頭陣地,最後讓騎兵衝鋒,一舉破敵。”
    朱棣點頭,沒有任何廢話,下令迫擊炮部隊開火。
    十門迫擊炮同時發射,炮彈拖著長長的尾焰,越過河麵,落在北元軍隊的陣型中。
    “轟隆!轟隆!”
    爆炸聲此起彼伏,北元軍隊的陣型瞬間被打亂,士兵們四處奔逃,戰馬受驚嘶鳴。
    “火器部隊,渡河!”
    趙剛一聲令下,三千名火器士兵乘坐羊皮筏,快速向對岸劃去。
    北元軍隊想要射箭阻攔,卻被大明軍隊的燧發槍壓製。
    密集的彈雨如雨點般射向對岸,北元士兵紛紛倒下。
    很快,火器部隊登上北岸,迅速列成方陣,向四周開火。
    北元軍隊的騎兵幾次想要衝鋒,都被彈雨擊退。
    朱棣抓住時機,下令騎兵渡河:“全軍衝鋒!活捉脫古思帖木兒!”
    五萬大明騎兵如潮水般渡過鄂爾渾河,揮舞著馬刀,衝向混亂的北元軍隊。
    北元軍隊本就被迫擊炮和自動步槍打得膽戰心驚,此刻麵對大明騎兵的衝鋒,更是毫無還手之力。
    他們紛紛轉身逃跑,整個戰場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脫古思帖木兒坐在戰馬上,看著潰敗的軍隊,心中充滿了絕望。
    他知道,大勢已去,再抵抗下去也隻是徒勞。
    他拔出腰間的彎刀,想要自刎,卻被身邊的侍衛攔住:“大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還有機會逃走,日後再圖複國!”
    侍衛們架著脫古思帖木兒,轉身向動逃竄。
    朱棣看到後,立刻率領一支精銳騎兵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