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9章 對賬
字數:3411 加入書籤
吃完飯,林母拿出記賬本,坐在桌前。
“誌剛,去,讓柱子過來一趟。”
“好的,媽。”林誌剛起身出門
林母看見何雨柱跨進門,招呼道:
“柱子,吃過飯沒。”
“吃過了,林大媽。”
“那好,我這喊你過來對對賬。”林母說著翻開賬本,隻見第一頁寫著何大清於1951年月日存200萬元(200元)在林衛國處,作為何雨柱兄妹生活開支。
這是一本單獨的賬本,林母專門用來記何雨柱家的開支。
第二頁明細,入職購買二鍋頭1萬元(1元);1951年冬購買100斤白菜,支出2萬元(2元);1951年冬購買50斤蘿卜,支出1.5萬元(1.5元。1951年冬購買棉花5斤,支出5.5萬元(5.5元);
1951冬彈被子2床,支出1.6萬元(1.6元)。1951年冬購買70斤玉米麵,支出5.6萬元(5.6元)。1851年冬購買食鹽3斤,支出0.45萬元(0.45元)。當前餘額182.35萬元(182.35元)
聾老太太家和何雨柱家的棉花,隻是幫忙買,彈棉花時搭個夥,錢還是各論各的,畢竟誰家過日子都是緊巴巴的。
“柱子,你仔細核對金額,慢慢看。”林母說著遞出賬本。
“好的,林大媽。”何雨柱接過賬本。
“沒問題,在每樣支出後麵,簽你的名字。”
何雨柱看見賬本上所有的開支一目了然,原來還可以這樣記啊。他核對好,簽好名字,遞給林大媽。
“林大媽,勞煩您費心呢。”
“傻柱子,說什麽呢,快回去吧,雨水還等著你呢。”
林母有記賬的習慣,家裏有幾個賬本,今年增加了兩個賬本,一個林解放的,一個何雨柱的。
林母收好何雨柱的賬本,拿出自家的賬本,記錄。這家裏一年到頭各種大小開支,記賬是最好的方法。
林母對於家裏每月的開支,心中有數,每月都會做好規劃,先留一部分存起來,剩下的再進行開支。如果當月開支有剩餘,放一邊作備用金,有些月份遇見突發情況會超支。
這不林母又存到了400萬元(400元),手裏的開支不算,備用金單獨放了80萬元(80元)。
冬季是一年開支最多的季節,主要儲存糧食,菜,煤,改棉衣棉褲,肉多少要買點。
林誌剛家,今年能豐盛點,林老爺子在鄉下養了兩頭豬,賣一頭,自己一家人吃一頭。
村裏其他人家養一頭,留一點吃,其他全賣到供銷社。沒辦法,糧食不夠啊,一年到頭等著豬換點錢。
蘑菇今年才小麵積養,村裏攤下來,一家有5萬元(5元),夠一家人2—3個月的嚼用,比以前好很多了。
林誌剛躺在床上,他這段時間忙著研究蘑菇,好久沒進空間了。等到下一茬蘑菇收完了,溫度太低了,開春在養。
“四哥,今天你送棉花回去,爺爺在幹嘛。”
“今天棉花拿回去,他在曬棉被,奶奶在拆棉衣棉褲,棉被明天拿去村裏重新彈過。”
“誌剛,我跟你說,今天我特意去豬圈看來,爺爺養得白白胖胖的,今年這豬肯定油水多,我們能過個肥年。”林解放高興地說。
“那肯定的。”
林大伯家也養了一頭,老爺子讓在養養,太小太廋了,今年吃他養的。
兩兄弟聊了會兒天,睡覺。說起豬,林誌剛想起空間的肉,這空間什麽時候能做飯就好了。
林誌剛意識進入空間,一片生機勃勃。商城顯示餘額—6.5億。還要加油哦。
現在地裏種的是佛手瓜,今年留種的,林誌剛偷渡了一個進來。它取代了紅薯,現在空間裏,全部搭的竹架子,方便爬藤,大大小小的佛手瓜,隨風搖擺。
林誌剛專門讓係統留了20個,混在院裏留種那堆裏,等明年開春種植,其餘的回收。佛手瓜明年在農場種植,種子還在地窖裏存著,在不確定土壤的肥沃性,林誌剛隻有混入少量的空間新品種。
林誌剛圍著農田轉了一圈,去蘑菇屋看,這空間裏環境,外界不能比。沒辦法,林誌剛留了一些空間裏的菌種,一些自己養的菌種,等到開春再試驗,看產量如何,是否能長時間穩定。農科所的菌種,普通人種活性還是差了點。
林誌剛沒什麽其他的想法,普通人的種植產量,能和他的種植產量差不多,就行。環境不行,隻有在菌種上下功夫。
關於蘑菇的產量,等開春,他種來看,產量是否穩定,再在村裏推廣,再說其他的。
明年的首要任務是紅薯,之後是佛手瓜。
林誌剛又去了養殖場看了看,連合成的糞肥,都隻能少量夾帶使用。養殖場裏的,係統會根據空間土壤的具體情況,作為底肥使用。
“係統,這空間裏什麽時候能有廚房類的功能?我這麽多的肉,在外麵吃,不方便。”林誌剛早就對空間裏的大公雞流口水了,顏色鮮亮,太重太顯眼,不方便,一隻能當外界1隻半的重量。
“宿主,你升到7級,加工坊那邊達到升級要求。開放熟食加工的功能。”
這樣啊,你這加工坊,功能挺多,能加工武器嗎,我防身用。
“不行哦,宿主。加工坊隻能對空間裏的作物,進行加工。”
“好吧。”林誌剛不甘心,看來最近隻有抽時間進空間,能量值太少,爭取早日升級。退出空間,睡覺。
時間一天天過去,何雨柱兩兄妹的棉襖請閻大媽幫忙重新縫的,在舊棉襖的前胸,後背,手肘,膝蓋處,稍微加厚。給了2斤玉米麵作報酬,老太太得自己慢慢縫的,易大媽說幫忙,老太太拒絕了,她白天沒事打發時間。
院裏的人湊齊了棉花,請來彈棉花匠,糧食和肉,平攤,由易大媽主廚,菜一家湊了點,工錢各付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