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須聯盟
字數:1645 加入書籤
頂住了供應鏈的絞殺後,張淑芬深知單打獨鬥的局限性。春風團隊的理念和技術需要盟友,需要形成一股足以與金橡樹及其背後資本抗衡的生態力量。她決定主動出擊,尋找那些同樣被巨頭陰影籠罩、但仍在堅持初心的“根須”。
林小雨首先從技術社區和受金橡樹專利訴訟困擾的企業名單入手,篩選出了一份潛在的聯絡名單。劉明輝則負責利用之前積累的人脈和商業情報,評估這些對象的可靠性和合作潛力。
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心橋科技”,一家專注於開發阿爾茨海默症早期篩查和認知訓練小程序的小公司。其創始人是一位神經醫學博士,對金橡樹那種粗暴的數據收集和“優化”理念極度反感,正因一項無關緊要的UI設計專利被金橡樹糾纏得焦頭爛額。
在一家嘈雜的咖啡館裏,張淑芬見到了這位疲憊但眼神依舊清澈的博士。
“他們的目的不是專利,是想逼我們交出用戶數據,或者直接吞並。”博士苦笑,“我們快撐不住了。”
張淑芬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展示了“根須”係統的理念和部分開源代碼,特別是關於數據本地化處理和倫理約束的設計。
“我們無法提供資金,但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和一種新的可能性——加入一個聯盟,共享部分抗專利訴訟的策略,以及…未來可能的新標準話語權。”張淑芬坦誠道。
博士看著代碼,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這…這才是技術該有的樣子!我加入!”
第二個目標,是一位頗具聲望但近年來被邊緣化的社科教授,他長期研究技術倫理與社會影響,對資本操控科技的趨勢發出過多次警告,卻應者寥寥。張淑芬和林小雨帶著“琥珀記憶”的抽象化倫理警示模塊設計圖拜訪了他。
老教授激動得手指顫抖:“我一直說!技術必須有‘刹車’,必須內置反思性!你們這個‘哭聲’通道的設計,雖然聽起來極端,但恰恰是這種決絕的警示才能對抗係統的慣性!算我一個!我可以為你們的理論框架提供學術支持,聯係國際上學界的朋友!”
第三個目標,則是一位風格獨特的風險投資人。她不像其他VC隻追逐短期暴利,反而對“ESG”(環境、社會、治理)和“科技向善”領域的長期投資感興趣,但苦於找不到真正有潛力且理念相符的項目。劉明輝通過中間人牽線,進行了一次秘密會晤。
張淑芬沒有畫大餅,而是冷靜地分析了金橡樹模式的潛在風險和高昂的社會成本,以及“根須”係統可能創造的長期社會價值和隨之而來的、更健康的商業模式。
“很有趣。”女投資人十指交叉,“投資對抗巨頭的‘盾’和‘矛’,雖然風險極高,但回報可能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我需要更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但…我願意投入一筆種子基金,並引入一些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家族辦公室資源。”
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根須聯盟”的雛形初步建立。它鬆散卻目標一致,成員背景各異卻理念相通:技術極客、理想主義者、有良知的學者、另類的資本家。他們分享信息,共享部分技術模塊,在法律上相互聲援,開始在輿論和行業層麵發出不同於金橡樹的聲音。
聯盟的第一次線上會議,背景各異的麵孔出現在屏幕上,張淑芬看著這一切,感到一種久違的、源自基層的力量正在匯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