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媒體的關注
字數:4593 加入書籤
1. 畫展的邀請
深秋的雨絲斜斜地打在老年大學的玻璃窗上,形成一道道蜿蜒的水痕。王鳳娟坐在畫室裏,正用細毛筆修補紡織女工係列的最後一幅畫。畫中的年輕女工站在領獎台上,胸前的大紅花鮮豔得幾乎要躍出紙麵。
“王阿姨!“林教授匆匆推門而入,灰白的鬢角被雨水打濕,眼鏡片上蒙著一層霧氣,“好消息!市美術館看到了您的紡織女工係列,想邀請您參加下個月的"城市記憶"主題畫展!“
王鳳娟的毛筆“啪嗒“掉在畫紙上,濺起幾滴墨點。她下意識地用手去擦,卻把女工的臉抹花了一片。
“我...我不去。“她聲音幹澀,像許久未用的老門軸,“這些就是隨便畫畫...“
林教授摘下眼鏡擦了擦,露出那雙總是含著笑意的眼睛:“美術館的策展人說,您的畫裏有"時代洪流中個體生命的真實質感"。“他頓了頓,“他們願意支付兩千元參展費。“
王鳳娟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圍裙邊。兩千塊,相當於她大半個月的退休金。她想起昨天在超市看到的進口顏料價格,又想起婷婷繪畫班下學期的學費。
“我...我得問問兒子。“她最終說道,聲音輕得幾乎被雨聲淹沒。
2. 家庭的討論
晚飯時分,王鳳娟罕見地沒有急著收拾碗筷。她坐在餐桌旁,看著李強給婷婷剝蝦,周梅低頭回工作郵件,手機屏幕的藍光映在她疲憊的臉上。
“有個事...“王鳳娟清了清嗓子,聲音像一根繃緊的弦。
三雙眼睛同時看向她。婷婷嘴角還沾著飯粒,大眼睛眨巴眨巴的。
“老年大學說...我的畫能去美術館展覽。“王鳳娟低頭攪動著碗裏的湯,“給錢。“
“哇!奶奶要當大畫家啦!“婷婷興奮地拍著桌子,差點打翻果汁。
李強放下筷子,眉頭微蹙:“媽,您什麽時候學的畫畫?“
“就這幾個月...“王鳳娟的聲音越來越小。她突然意識到,雖然家裏人都知道她去老年大學,卻沒人真正看過她的作品。
周梅合上手機,眼睛亮了起來:“媽,我能看看您的畫嗎?“
王鳳娟局促地搓著手:“就...就幾幅紡織廠的畫...“
“紡織廠?“李強驚訝地挑眉,“您畫那個做什麽?“
王鳳娟沒有回答。她起身走向臥室,背影佝僂得像一張拉滿的弓。片刻後,她捧著一疊畫紙回來,小心翼翼地攤在餐桌上。
客廳陷入一種奇異的沉默。李強盯著那幅領獎台的畫,喉結上下滾動。周梅的手指輕輕撫過畫中年輕女工的笑臉,像是在觸碰一個遙遠的夢境。
“媽...“李強的聲音有些哽咽,“這是您?“
王鳳娟別過臉去,看向窗外。雨已經停了,夜色中的小區路燈像一串朦朧的珍珠。
“參展吧。“周梅突然說,聲音堅定,“我幫您聯係媒體。“
3. 記者的來訪
周六上午,陽光出奇地好。王鳳娟穿上了那件壓箱底的藏青色旗袍——二十年前李強結婚時做的,現在腰身已經寬鬆了許多。她對著鏡子把白發挽成髻,別上那枚“三八紅旗手“獎章。
門鈴響起時,她的心跳快得幾乎要蹦出胸口。門口站著周梅和一位年輕女記者,後者穿著時髦的牛仔外套,胸前掛著記者證。
“王阿姨您好!我是《城市日報》的記者蘇雯。“女記者熱情地伸出手,“您的故事太感人了!“
王鳳娟僵硬地握了握那隻塗著粉色甲油的手,手心全是汗。客廳裏,李強正陪著婷婷搭積木,見到記者進來,立刻拘謹地站了起來。
“這位就是您兒子吧?“蘇雯眼睛一亮,“聽說您為了撫養他放棄了事業?“
王鳳娟的呼吸一滯。這個問題像一把鈍刀,突然捅進她心裏最柔軟的部分。她張了張嘴,卻發不出聲音。
“我婆婆當年是紡織廠的技術標兵。“周梅適時地插話,遞給她一杯茶,“她的故事代表了整整一代職業女性的困境。“
蘇雯飛快地記著筆記,相機閃光燈不斷亮起。王鳳娟坐在沙發邊緣,雙手緊握放在膝上,感覺像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標本。
“能看看您的畫作嗎?“記者期待地問。
王鳳娟機械地點點頭,李強趕緊去臥室取畫。當那些紡織女工的畫作在茶幾上鋪開時,蘇雯發出一聲驚歎。
“天哪!這構圖,這用色...王阿姨,您真的沒學過美術嗎?“
王鳳娟搖搖頭,目光落在畫中那個年輕的自己身上。奇怪的是,此刻她想起的不是領獎台的榮光,而是辭職那天車間主任說的話:“王鳳娟,女人終究要以家庭為重。“
“您後悔嗎?“蘇雯突然問,“如果當年堅持工作,現在可能是紡織行業的老專家了。“
客廳裏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李強猛地抬頭,臉色煞白。周梅握緊了婆婆的手,感受到那粗糙的皮膚下傳來的顫抖。
“後悔...“王鳳娟的聲音輕得像一片落葉,“後悔沒早點拿起畫筆。“
4. 報道的發酵
周一的《城市日報》用了整個版麵報道王鳳娟的故事。標題是《紡織女工到銀發畫家:被時代遺忘的才華》。配圖是她站在畫作前的照片,那枚獎章在閃光燈下閃閃發光。
王鳳娟買菜回來時,發現小區裏幾個老太太正圍著公告欄指指點點。見她走近,張桂蘭陰陽怪氣地說:“哎喲,我們小區出名人了!“
王鳳娟緊了緊手中的菜籃,沒有理會。但當她經過時,卻聽見張桂蘭壓低聲音對旁人說:“裝什麽清高,當年還不是靠生兒子才能在婆家站穩腳跟...“
這句話像一根針,狠狠紮進王鳳娟心裏。她加快腳步,卻在拐角處撞上了對門的林阿姨。
“鳳娟姐!“林阿姨興奮地揮舞著報紙,“你上報了!我女兒說網上都在轉發你的故事!“
王鳳娟茫然地接過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條熱門微博:“淚目!老一輩女性被埋沒的才華...#女性力量#“配圖正是她的畫作和報道。
回到家,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老年大學、婦聯、甚至電視台都打來電話,邀請她參加節目、講座、畫展。王鳳娟坐在電話旁,像個迷路的孩子,直到周梅下班回來。
“媽,您沒事吧?“周梅放下公文包,擔憂地看著呆坐的婆婆。
王鳳娟抬起頭,眼角的皺紋裏藏著疲憊:“我...我就是畫了幾張畫...“
周梅蹲下身,握住婆婆的手:“您知道嗎?您的故事給了很多年輕女性勇氣。我公司裏那些糾結生育與事業的女孩,都說要以您為榜樣。“
王鳳娟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光亮。她從未想過,自己平凡的一生,竟能成為別人的“榜樣“。
5. 鏡頭的考驗
周五晚上,市電視台的采訪車開進了小區。王鳳娟穿著周梅給她新買的絳紅色外套,坐在客廳沙發上,麵對著黑洞洞的攝像機鏡頭。
“王阿姨,您能對著鏡頭,給現在的年輕女性說幾句話嗎?“女主持人甜美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王鳳娟的手心沁出冷汗。她環顧四周——李強抱著婷婷站在攝影師身後,周梅在廚房準備果盤,所有人都期待地看著她。
“我...“她的聲音幹澀,“我就是個普通老太太...“
“說說您的畫吧。“周梅輕聲提醒,遞給她一杯溫水。
王鳳娟低頭看著杯中晃動的倒影,突然想起那個站在紡織機前的年輕自己。她抬起頭,直視鏡頭:
“我畫這些,不是為了訴苦...“她的聲音漸漸堅定,“是想告訴所有女人,不管什麽年紀,都不要忘記自己是誰。“
客廳裏安靜得能聽見時鍾的滴答聲。女主持人眼眶微紅,攝影師比了個大拇指。
窗外,秋夜的星空格外明亮。王鳳娟看著玻璃上反射的自己——白發,皺紋,佝僂的背,但眼神卻像畫中那個二十歲的女工一樣,閃爍著倔強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