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藝術的治愈

字數:5196   加入書籤

A+A-


    1. 畫展的準備
    初夏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周梅公司藝術展廳的木地板上。王鳳娟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調整著畫作的位置。她今天穿了件淡藍色的棉麻襯衫——是周梅上周給她買的,料子柔軟得像第二層皮膚。
    “媽,左邊再高一點。“周梅在下方指揮,手裏拿著水平儀。她今天把長發挽成了職業發髻,珍珠耳環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王鳳娟的手指微微發抖,畫框的邊緣在她掌心留下淺淺的壓痕。這是她第一次正式參加慈善畫展,展出的全是她這半年來的作品——《紡織女工》係列、《三個小姑娘》,還有最新完成的《雨夜》。
    “奶奶,這個放哪裏?“婷婷抱著一個裝滿彩色卡紙的盒子跑過來,小辮子隨著動作一甩一甩。小姑娘今天特意穿了條粉色的蓬蓬裙,說是要給奶奶的畫展“增添色彩“。
    “放簽到處吧。“周梅替婆婆回答,順手整理了一下女兒歪掉的蝴蝶結,“婷婷,去幫爸爸擺宣傳冊。“
    王鳳娟從梯子上下來,退後幾步審視整個展廳。她的畫被安排在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旁邊是介紹她生平的展板——“從紡織女工到銀發畫家:王鳳娟的藝術人生“。看著那些放大的照片和文字,她突然有種不真實感,仿佛那個站在紡織機前的年輕女工和現在的自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緊張嗎?“周梅遞來一杯溫水,杯壁上凝結著細密的水珠。
    王鳳娟搖搖頭,又點點頭。她的目光落在最新那幅《雨夜》上——畫中是兩個小女孩蜷縮在床上的背影,窗外電閃雷鳴,但床頭櫃上一盞小台燈散發著溫暖的光。
    “會有人...看懂嗎?“她輕聲問,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杯壁。
    周梅順著她的視線看去,眼神柔軟下來:“會的,媽。藝術最打動人心的就是真實。“
    2. 意外的關注
    開幕式上,展廳擠滿了人。王鳳娟站在自己的畫作前,接受著陌生人的讚美和提問。她穿著周梅特意為她挑選的藏青色連衣裙,領口別著那枚“三八紅旗手“獎章,在閃光燈下閃閃發光。
    “王女士,《雨夜》這幅畫的靈感是什麽?“一位戴眼鏡的女記者問道,錄音筆舉得老高。
    王鳳娟的喉嚨發緊。她看向站在不遠處的張桂蘭——老人今天穿了件嶄新的絳紅色外套,正緊緊牽著兩個孫女的手。小雨穿著淺藍色連衣裙,安靜得像隻小鹿;小雪則好奇地東張西望,時不時摸摸展廳裏的裝飾雕塑。
    “是...關於保護。“王鳳娟最終說道,聲音比想象中堅定,“關於大人應該如何保護孩子。“
    記者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擠到前麵,西裝革履,胸前掛著某基金會的工作牌。
    “王阿姨,我是"晨曦"家庭暴力救助基金會的。“他遞上名片,“我們想將《雨夜》印製成明信片,用於反家暴宣傳。您願意授權嗎?“
    展廳裏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幅畫上。王鳳娟看到小雨悄悄躲到了張桂蘭身後,小手緊緊抓著奶奶的衣角。
    “我...“王鳳娟深吸一口氣,“我需要問問畫裏的孩子們。“
    她走向小雨小雪,蹲下身與她們平視。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三人身上,形成一道溫暖的光圈。
    “小雨,小雪,“王鳳娟輕聲說,“奶奶的畫要幫助更多像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可以嗎?“
    小雪懵懂地點點頭,小雨卻咬著嘴唇,眼睛濕漉漉的:“會...會有人認出我們嗎?“
    “不會的。“王鳳娟撫平女孩裙子上的一道褶皺,“這隻是幅畫,講述的是所有需要保護的孩子。“
    張桂蘭在一旁悄悄抹眼淚,絳紅色外套的袖口已經濕了一小片。周梅走過來,輕輕攬住婆婆的肩膀——這個曾經在公共場合連牽手都會尷尬的婆媳,如今卻能自然地給予彼此支持。
    3. 媒體的風暴
    畫展第二天,《城市日報》用整版報道了王鳳娟和她的《雨夜》。標題觸目驚心:《從受害者到發聲者:一位奶奶畫家的社會責任》。
    王鳳娟坐在新公寓的陽台上,報紙在膝頭攤開。晨光溫柔地撫過那些黑體字,卻讓她的心揪成一團。報道詳細挖掘了小雨小雪的故事,甚至提到了林豔的酗酒問題——雖然用了化名,但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手機鈴聲突兀地響起,是張桂蘭。
    “鳳娟!“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哭腔,“林豔看到報紙了,她...她要告我們侵犯隱私權!“
    王鳳娟的手指緊緊攥住報紙,新聞紙在她掌心發出脆弱的“沙沙“聲。陽台上的茉莉花剛結出花苞,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別急,“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我讓周梅問問她的律師朋友。“
    掛斷電話,王鳳娟呆坐在藤椅上。她本意是想幫助更多孩子,卻可能給小雨小雪帶來更多傷害。窗外的鳥鳴聲突然變得刺耳,陽光也顯得過於刺眼。
    門鈴響了。王鳳娟拖著沉重的腳步去開門,發現周梅和李強站在門外,兩人臉上都帶著凝重的表情。
    “媽,情況我們了解了。“李強一進門就說,他今天沒穿警服,但站姿依然筆直如鬆,“這事不構成侵權,但...“
    “但輿論可能會傷害孩子。“周梅接過話,她今天沒化妝,眼下有明顯的青黑,“基金會那邊同意撤回明信片計劃。“
    王鳳娟看著兒子和兒媳,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一時衝動給家人帶來了多少麻煩。李強警隊的工作那麽忙,周梅正在準備重要項目,卻都要為她的事情奔波。
    “我...我做錯了嗎?“她輕聲問,聲音裏的脆弱連自己都感到陌生。
    周梅在她身邊坐下,握住她顫抖的手:“媽,您的初衷是好的。隻是有些事情,比我們想象的複雜。“
    李強蹲在母親麵前,這個高大的警官此刻像個無助的小男孩:“媽,下次...能不能先跟我們商量?“
    窗外的陽光漸漸強烈起來,照進客廳,將三人的影子投在地板上,交織在一起。
    4. 藝術的療愈“
    畫展最後一天,人少了許多。王鳳娟獨自站在《雨夜》前,看著畫中那兩個模糊的小小背影。展廳的燈光在畫作表麵形成一層柔和的釉光,讓雨夜的黑暗也顯得溫暖起來。
    “這幅畫很美。“
    一個溫和的女聲從身後傳來。王鳳娟轉身,看見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士,穿著簡單的米色亞麻套裝,銀灰色的短發利落地別在耳後。
    “謝謝。“王鳳娟輕聲說,注意到對方胸前別著“心理谘詢師“的徽章。
    “我是青鬆心理谘詢中心的。“女士遞來名片,“我們為受家暴影響的兒童提供藝術治療。您的畫...很有共鳴。“
    王鳳娟接過名片,紙張觸感光滑,上麵印著幾片青鬆葉的浮雕圖案。
    “藝術有時候比語言更有力量。“谘詢師繼續說,目光落在畫中那盞小台燈上,“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總有一線光明。“
    王鳳娟突然想起那天晚上,小雨在她公寓裏做的噩夢。女孩尖叫著醒來,是那盞床頭小台燈讓她重新安靜下來。後來她畫《雨夜》時,特意將那盞燈畫得格外明亮。
    “如果您願意,“谘詢師輕聲說,“可以來我們中心教孩子們畫畫。不需要技巧,隻要...真誠。“
    展廳的音響開始播放閉館通知,柔和的女聲在空曠的空間裏回蕩。陽光從西側的窗戶斜射 進來,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我...我可以試試。“王鳳娟聽見自己說。
    5. 新的創作“
    回到家,王鳳娟坐在畫架前,麵前是一張全新的畫布。夕陽的餘暉透過紗簾,在空白畫布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她拿起畫筆,蘸了一點金黃色顏料,卻遲遲沒有落下。
    小雨小雪的影子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不是畫中那個模糊的背影,而是現實中兩個活生生的女孩:小雨安靜看書時微微皺起的眉頭,小雪畫畫時伸出的小舌頭...
    筆尖終於落下,在畫布上勾勒出一扇明亮的窗戶。窗外是繁茂的綠樹和湛藍的天空,窗台上擺著一盆盛開的茉莉花。畫到一半,她突然停下,在窗邊加了一個小小的身影——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小女孩,正在專注地畫畫。
    門鈴響了。王鳳娟放下畫筆,在圍裙上擦了擦手。開門一看,是張桂蘭帶著兩個孫女,三人手裏都提著東西。
    “鳳娟,我們給你送晚飯來了!“張桂蘭的聲音比往常輕快,“小雨小雪非要親自來。“
    兩個孩子怯生生地站在門口,小雨手裏拎著個保溫桶,小雪則抱著個畫本。
    “奶奶,“小雨小聲說,“我...我們想看看您的新畫。“
    王鳳娟的心像被什麽溫暖的東西輕輕撞了一下。她側身讓三人進來,茉莉花的香氣隨著夏夜的風飄進屋裏,與飯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構成了最溫馨的家庭氣息。
    小雪一眼就看到了畫架上的新作,驚訝地睜大眼睛:“奶奶畫的是我嗎?“
    王鳳娟蹲下身,平視著小女孩明亮的眼睛:“是所有像你一樣愛畫畫的孩子。“
    窗外,暮色漸濃,第一顆星星在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屋內,四個人的笑聲與飯菜的香氣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比任何畫作都生動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