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姨表弟來借錢

字數:3623   加入書籤

A+A-


    期末考試的鈴聲剛落,校園裏便熱鬧起來,學生們背著書包歡呼著離校,肖興站在教室門口,看著學生們的身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是他從教的第三個年頭,如今的他,不僅在館場村站穩了腳跟,還娶了妻子飛雲,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日子過得平淡卻安穩。
    考試結束後,肖興特意帶著飛雲,專程前往三陵村 —— 這裏住著父親肖何的摯友,也是大哥肖顧的幹爹高連明。肖興從小就跟著父親去過高連明家,高連明夫婦待他們兄弟幾個如親生子女,在父親蒙冤入獄的那些年,更是多虧了高連明的接濟,他們一家才得以渡過難關。肖興一直習慣稱呼高連明為 “伯父”,這份恩情,他始終記在心裏。
    三陵村的土路上,依舊是熟悉的景象 —— 路邊的玉米地綠油油的,村口的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肖興和飛雲提著準備好的點心和水果,剛走到高連明家院門口,就看到高連明夫婦正在院子裏曬玉米。
    “伯父,伯母,我們來看您了!” 肖興笑著喊道。
    高連明夫婦看到他們,連忙放下手裏的活計,熱情地迎了上來。“興兒,飛雲,你們怎麽來了?快進屋坐!” 高伯母拉著飛雲的手,眼裏滿是歡喜,“早就想看看你們。” 飛雲笑著回答。
    進屋後,高伯母趕緊燒火做飯,不一會兒,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就端上了桌 —— 麵條裏臥著荷包蛋,還放了青菜和肉絲,是肖興從小就愛吃的味道。高聯明坐在一旁,詢問著肖興的工作、生活,又打聽著肖何在南方的情況,肖興一一作答,氣氛溫馨又融洽。飯後,兩人又陪高連明夫婦聊了許久,直到夕陽西下,才依依不舍地告辭。
    本以為日子會這樣安穩地過下去,可年終時,一位 “稀客” 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平靜 —— 來人是肖興的姨弟李成,也是飛雲的表弟。
    說起李成,肖興其實並不了解。他們總共隻見過幾次麵,加起來的時間也不到十天。隻知道李成小名成子,卻一點都 “不成器”—— 飛雲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對他的品性了如指掌。據飛雲說,李成在家裏從不讓父母省心,整日遊手好閑,沾花惹草,吃喝嫖賭樣樣俱全,還到處欠債,遇到熟人開口就借錢。更荒唐的是,李成的父母不僅疏於管教,反而覺得兒子這樣 “敢闖敢幹” 是有本事的表現,這讓李成更加肆無忌憚,徹底成了扶不起的阿鬥。
    肖興對李成的唯一一段深刻印象,還是幾年前 —— 當時李成來北方,在肖興的老家跟著二哥肖建學習開拖拉機。可他幹了半年多,不僅吃不好、睡不好,沒掙到多少錢,還總抱怨辛苦,最後滿懷不甘地回了南方。那段時間,李成曾去學校找過肖興,兩人還專門去趙武靈王叢台故地遊玩了一天。傍晚時,他們割了一斤肉,在肖興的辦公室裏煮了吃,就著饅頭,倒也吃得開心。
    如今李成突然來北方找他,肖興心裏隱隱有些不安 —— 憑著對李成的了解,他篤定對方一定沒好事,十有八九是來借錢的。
    果不其然,當天中午,肖興請李成在學校附近的飯館吃了飯。飯後,肖興領著李成來到教室裏休息 —— 正好是星期天,教室裏靜悄悄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課桌上,顯得格外安靜。李成躺在課桌上,先是閑聊了幾句家常,隨後話鋒一轉,開始向肖興講述一個 “感人至深” 的故事。
    “哥,你不知道,我在信陽遇到了一個姑娘,長得特別漂亮,人也善良。” 李成的語氣帶著幾分得意,又夾雜著一絲急切,“我們倆一見鍾情,很快就好上了,還海誓山盟,非對方不娶不嫁。可沒想到,沒多久她就懷孕了,她哥找到我,說要是不拿錢娶她,就打斷我的腿,把我扔到河裏喂魚。哥,你可得幫我一把,不然我就完了!”
    肖興聽著,心裏卻沒絲毫波瀾 —— 他太了解李成的性子了,這番話裏不知摻了多少水分。他不動聲色地問:“你打算借多少錢?”
    “一千塊就行!” 李成說得輕描淡寫,仿佛一千塊隻是小數目。
    肖興卻愣住了 —— 他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才四十元,就算不吃不喝,兩年的工資也不夠一千元。更何況,肖興從分配到學校至今,不過兩年多時間,要養活妻子、孩子,還要承擔家裏的開銷,省吃儉用下來,手裏也隻攢了三百元。這筆錢是他準備用來給兒子看病、給父母買年貨的,怎麽可能輕易借給李成填 “風流債” 的黑窟窿?
    可李成又說得可憐巴巴,一會兒唉聲歎氣,一會兒又抹著不存在的眼淚,讓肖興實在無法直接拒絕。答應吧,手裏沒那麽多錢;不答應吧,又怕傷了親戚和氣。肖興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 他請一位相熟的學生家長幫忙,演了一場 “假借錢” 的戲。
    當天下午,肖興帶著李成找到那位學生家長,裝作向對方借錢的樣子。學生家長按照事先約定好的,一臉為難地說:“肖老師,不是我不幫你,最近家裏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實在沒多餘的錢,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李成看著這一幕,臉上的期待漸漸變成了失望。肖興趁機說:“成子,你也看到了,不是我不幫你,實在是我也拿不出這麽多錢,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李成雖然不情願,卻也沒別的辦法,隻好悻悻地離開了學校。送走李成的那一刻,肖興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以為這件事就此翻篇。
    可他沒想到,三天後,學校的傳達室突然送來一封電報,是李成發來的,上麵隻有四個字:“見電匯款”。肖興看著電報,又氣又無奈,當即回了一封電報,寫著:“無能為力”。
    時間轉眼又到了年底,肖興帶著妻子飛雲和兒子,回南方老家過年。在姥姥家,他意外地遇到了李成。可讓肖興沒想到的是,李成看到他,竟然裝作不認識,連招呼都沒打一個,徑直從他身邊走了過去。
    肖興愣住了,飛雲卻早已習以為常。她拉著肖興的手,輕聲解釋道:“你別往心裏去,他最嫉恨的人不是你,是我。我從小就了解他的為人,看透了他的那些把戲,他肯定把借不到錢的原因,都記到我頭上了,覺得是我不讓你幫他。”
    “可我明明跟他說了,當時就算想幫他,也拿不出那麽多錢,他應該能明白啊。” 肖興不解地說。
    “他要是能明白,就不是李成了。” 飛雲苦笑著搖了搖頭。
    正如飛雲所說,自借錢這件事以後,李成就徹底和飛雲一家斷了來往。無論是家裏的紅白喜事,他都從不露麵,仿佛從未有過這門親戚。肖興看著李成決絕的態度,心裏五味雜陳 —— 他既為失去這段親戚關係感到惋惜,又為擺脫這樣的 “麻煩” 感到一絲輕鬆。
    這件事也讓肖興更加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講究的是真誠與體諒。像李成這樣,隻知索取、不懂感恩,甚至把別人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的人,終究會被身邊的人漸漸疏遠。而真正的親情,從不是單方麵的付出,而是彼此理解、互相扶持,這樣才能長久。
    年後,肖興帶著家人回到北方,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每當想起李成的事,他都會提醒自己,做人要踏實本分,對待親情要真誠用心,隻有這樣,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