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舊案昭雪,塵埃落定

字數:4156   加入書籤

A+A-


    朔風卷著細雪,落在新都最高的望樓上。黃玉卿攏了攏素色披風,指尖觸到冰涼的欄杆時,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朔北初見的那場雪 —— 那時她還裹著將軍府粗布棉衣,蹲在臨時搭建的藥棚裏,用靈泉水調和藥膏,為凍傷的士兵擦拭紅腫的腳踝。
    “在想什麽?” 蕭勁衍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熟悉的沉穩。他遞過一隻溫熱的銅爐,爐身刻著簡單的雲紋,還是當年老將軍親手傳給他們的舊物。
    黃玉卿接過銅爐,暖意順著掌心蔓延開來,她望著樓下熙攘的街市,輕聲道:“在想父親若還在,見了如今的朔北,該有多高興。”
    蕭勁衍沉默片刻,從懷中取出一隻陳舊的木盒。盒子邊角已經磨損,上麵的漆皮斑駁脫落,正是當年老將軍臨終前,顫巍巍交到他們手中的那隻。“時候到了。” 他打開木盒,裏麵除了那封記載著中風真相的密信,還有一枚小小的玉印 —— 是老將軍年輕時在軍中任職的信物,玉印側麵刻著一個 “柳” 字。
    黃玉卿的目光落在 “柳” 字上時,指尖微微一顫。她想起三年前在京中處理黃家舊事時,曾偶然聽一位老太監提起,當年負責為老將軍診治的太醫,正是柳家的遠親。而那位早已致仕的柳國公,二十年前恰好在軍中擔任監軍,與老將軍素有嫌隙。
    “柳國公雖已致仕,但柳家在京中仍有勢力,” 蕭勁衍的聲音低沉下來,“若要追查,需得一擊即中,不能打草驚蛇。”
    黃玉卿點頭,從袖中取出一卷賬冊。賬冊是念北前段時間送來的,裏麵記載著柳家近十年來的產業往來 —— 其中幾筆大額銀錢流向,竟與當年北境敵國的商號有關。“念北在西域查商路時,發現柳家曾暗中向敵國出售軍糧,” 她指尖劃過賬冊上的墨跡,“當年父親中風,恰逢軍中糧草告急,柳國公以‘老將軍身體不適’為由,暫代兵權,拖延了糧草運輸的時間。”
    蕭勁衍接過賬冊,指腹摩挲著泛黃的紙頁,眼中閃過一絲寒芒。老將軍當年中風後,他曾多次懷疑是人為暗算,卻因缺乏證據不了了之。如今這些證據串聯起來,當年的真相終於浮出水麵 —— 柳國公為了奪權,故意在老將軍的湯藥中加了慢性毒藥,又趁著軍糧危機,試圖架空老將軍的兵權。
    “我們明日便派人將證據送往京中,” 黃玉卿輕聲道,“少帝如今親政,需得讓他知道,朝中仍有蛀蟲。”
    蕭勁衍卻搖了搖頭,他將賬冊放回木盒,目光望向遠方的雪山:“父親臨終前說,要以大局為重。柳國公如今已是風燭殘年,柳家也早已不複當年之勢,若強行追查,隻會引發京中動蕩,反而讓有心人有機可乘。”
    黃玉卿愣住,她看著蕭勁衍眼中的平靜,忽然明白過來。這些年在朔北的曆練,早已讓他們褪去了當年的衝動 —— 他們不再是那個需要靠爭強好勝來證明自己的年輕人,而是要守護一方百姓的朔北之主。追查舊案固然能為老將軍討回公道,卻可能讓朔北陷入朝堂紛爭,得不償失。
    “那這證據……”
    “暫且封存。” 蕭勁衍將木盒合上,“柳家的罪證,我們握在手中便好。若他們日後安分守己,此事便到此為止;若他們還敢興風作浪,再拿出來不遲。”
    黃玉卿望著他,忽然想起當年在將軍府,蕭勁衍為了護她,當眾揭穿蘇清柔陰謀時的模樣。那時的他,眼中滿是鋒芒,如今卻多了幾分沉穩與包容。她輕輕靠在他肩上,銅爐的暖意裹著兩人的體溫,驅散了樓外的寒氣。
    “父親若知道,定會明白你的苦心。” 她輕聲說。
    蕭勁衍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熟悉的溫度:“明日我讓人去柳府送一封信,就說我們在整理老將軍遺物時,發現了當年他與柳國公的舊交書信,想請柳國公過目。”
    黃玉卿立刻明白他的用意 —— 這封信既是試探,也是警告。柳國公若識趣,定會明白他們已經知曉真相,從此收斂鋒芒;若他不知悔改,這封信也能成為日後追查的伏筆。
    次日清晨,雪停了。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書房的案幾上。蕭勁衍寫好信,交給心腹侍衛時,特意叮囑:“若柳國公問起信中內容,你便說,老將軍臨終前,仍念著當年與他在軍中並肩作戰的情誼。”
    侍衛領命離去後,黃玉卿端著一碗熱粥走進來。粥裏加了空間種植的紅棗,香甜的氣息彌漫在書房裏。“念安派人送來消息,說西域那邊,羅刹國的殘部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她將粥碗放在蕭勁衍麵前,“他們在邊境集結了不少兵力,似乎想趁著我們剛結束戰爭,趁機反撲。”
    蕭勁衍接過粥碗,眉頭微蹙。羅刹國雖然戰敗,但根基未損,如今趁虛而入,確實是個麻煩。“讓念安加強邊防戒備,” 他喝了一口粥,溫熱的粥水滑過喉嚨,“另外,讓念北從商會調一批物資,送到西域前線,確保糧草充足。”
    黃玉卿點頭,她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庭院裏玩耍的孫輩。大孫子蕭承宇正拿著一把小木劍,模仿著蕭明軒練兵的模樣,小孫女蕭承玥則蹲在花壇邊,小心翼翼地護著剛冒芽的花苗。
    “孩子們都長大了,” 黃玉卿輕聲感歎,“承宇這孩子,跟明軒小時候一樣,對兵法格外感興趣。”
    蕭勁衍走到她身邊,順著她的目光望去,眼中滿是笑意:“明軒在西域都護府,把那邊治理得井井有條。承宇若是願意,將來也可以去西域曆練曆練。”
    正說著,門外傳來腳步聲。管家匆匆走進來,手裏拿著一封密信:“王爺,夫人,京中傳來消息,柳國公看完信後,當天便病倒了。柳家派人來求,想請夫人派一位太醫去京中診治。”
    黃玉卿與蕭勁衍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了然。柳國公定是從信中察覺到了什麽,又驚又怕,才會一病不起。“讓李太醫去一趟吧,” 黃玉卿說,“囑咐李太醫,隻治病,不多言。”
    管家領命離去後,蕭勁衍拿起案上的密信,是念安從西域送來的。信中說,羅刹國的殘部背後,似乎有中原勢力在暗中支持 —— 他們使用的武器,竟是當年朝廷賜給某位邊將的製式兵器。
    “中原勢力……” 蕭勁衍皺起眉頭,“會是誰?”
    黃玉卿接過密信,仔細看了一遍。信中提到,那些武器上刻著 “鎮南” 二字,正是鎮南侯府的標記。鎮南侯常年駐守南疆,與朔北素來無往來,如今卻暗中支持羅刹國,實在可疑。
    “看來京中並不太平,” 黃玉卿將密信折好,“鎮南侯此舉,或許是想借羅刹國的手,削弱我們的勢力。”
    蕭勁衍點頭,他走到案前,提筆寫下一封回信:“讓念安暗中調查鎮南侯與羅刹國的聯係,務必查清他們的目的。另外,讓明軒從西域調一支騎兵,駐守在邊境,以防不測。”
    寫完信,他抬頭看向黃玉卿,眼中帶著一絲擔憂:“鎮南侯在南疆經營多年,勢力龐大。若他真的與羅刹國勾結,恐怕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麻煩。”
    黃玉卿走到他身邊,輕輕握住他的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在朔北經營了這麽多年,軍民同心,就算鎮南侯真的要動手,我們也未必怕他。”
    蕭勁衍看著她眼中的堅定,心中的擔憂漸漸消散。他想起當年在邊關,他們一起抵禦北境敵國時的場景 —— 那時的他們,隻有一座小小的堡壘,卻能靠著軍民同心,一次次擊退強敵。如今的朔北,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他們有強大的軍隊,繁榮的經濟,還有無數信任他們的百姓。
    “你說得對,” 蕭勁衍握緊她的手,“隻要我們夫妻同心,孩子們齊心協力,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窗外的陽光越發溫暖,庭院裏傳來孫輩們清脆的笑聲。黃玉卿望著眼前的景象,忽然覺得,老將軍當年的心願,或許早已實現 —— 他們守護了朔北,守護了家人,也守護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
    而那些潛藏在暗處的危機,那些尚未揭開的秘密,不過是他們漫長人生中的又一場考驗。隻要他們始終記得初心,始終攜手並肩,就一定能將所有的風浪,都化為歲月靜好中的一抹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