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難事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這首詩的意思極為淺顯易懂,哪怕是唐儉府上的老管事也能輕易理解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可往往打動人們內心深處的,卻往往是類似於這種大道至簡的東西。
一時間,人們猶如看待妖孽一樣,看向了一旁的魏叔玉。
倒不是說這首詩寫的不好,而是這首詩寫的實在是太好了。
隻是若是說其他的倒還好理解,可說到對養育兒女的感悟,你魏叔玉毛都沒長齊,連成親的對象都沒有,就打探養兒感悟,是不是有些太扯淡了?
感受到人們的目光,魏叔玉也是反應過來,臉不紅心不跳道:
“抱歉讓諸位見笑了,這首詩其實說的是我自己,我小的時候不懂事,讓家父操碎了心,直到最近才有此感悟,所謂浪子回頭,大概說得便是如此吧……”
聽到這話,其他人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顯然認可了魏叔玉的說法。
對於魏征那等脾氣的人來說,怕很真會有這樣的心思。
前半輩子自以為“聰明”地投靠了好幾位明主,可到頭來,一切諸如夢幻泡影,聰明反被聰明誤。
到了這把年紀,還要奔赴邊境給兒子掙一分功勞回來。
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便是讓兒子們平安富貴過完一生吧……
人們紛紛帶入到魏征身上,然後對照著這首詩詞,一下子竟覺得這十分對味。
這分明就是魏征的寫照嘛!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房玄齡念著這一句,神色再度複雜了起來。
“罷了,聰明不聰明的已經不重要了,隻要他平平安安便好了……”
房玄齡對於房遺愛的期望,再度向後退了一步。
全場之中,倒是裴玄整個人對這首詩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這小子偷偷瞥了一眼魏叔玉,見對方儼然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差點沒忍住給笑噴了出來。
旁人聽到這首詩的時候,或許會對前三句表達的意境,或者父親對兒子的期盼感到感動。
可唯獨裴玄卻聽到了這三句的話外之音。
什麽望子成龍,什麽愚且直,全他麽都是障眼法。
全詩最關鍵的便在最後一句——無病無災到公卿……
你他娘的不老實啊!
你想讓兒子做公卿還不滿足,還要無病無災長命百歲……
你真要心疼兒子,無欲無求,你咋不說無病無災當田農呢?
看著魏叔玉那一臉“真誠”的模樣,裴玄可以確定這首詩或許真的是出自魏家,可絕不會出自魏征之口。
因為魏老爺子不管怎麽說,人家還是要臉的。
像這麽不要臉的要求,魏府之中,除了自己這位少主,怕是無人能出其右了。
眾人點頭品評了一會這首詩之後,又都回到了座位上,等待著考試的結果。
“裴玄,你怎麽就一點不緊張呢?”
魏叔玉看到裴玄自顧自地坐在一邊,悠閑地吃著茶水點心,不由笑了起來。
“若是我沒有記錯,這一次,你們裴家子弟裏麵,有好幾個可是報名參加了的,怎麽,你就這麽不看好他們?萬一中了呢?”
裴玄一口吃掉最後一小塊點心,拍了拍手,才一臉灑脫地笑道:
“都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我裴家能在少主的庇佑下有如此局麵,小的已經很滿足了,隻是族中子弟,能中了自然好,可是要是中不了,也沒有關係,平常心,都是平常心嘛……”
坐在這裏的人,都是在長安城有著手眼通天的本事,自然聽說了前段日子,裴淑華壽誕那日發生的事情。
原本以為裴玄帶著族人來投奔,顯然是走投無路之後的無奈之舉。
可今日見這裴玄的談吐氣度,倒是有些不俗。
看來,裴家說不定還真能在此人手上,再度興起呢!
看著裴玄那從容瀟灑的模樣,房玄齡苦心了一聲,心中都有些自愧不如。
想不到我房玄齡入朝為相十幾載,到頭來,反倒不如一個黃口小兒進退自如了。
“沒錯,平常心,最重要的便是平常心啊!”
房玄齡口中喃喃自語。
對於裴玄這一番極為欠打的表演,魏叔玉一點興趣都沒有,而是看向了一旁的李承乾。
“行了,我與那王仲德打賭的事情,自有分寸,不會牽連到長樂這小妮子的,你也就別愁眉苦臉的了……”
聞言,李承乾並沒有露出放心的神色,反而是搖了搖頭,一言不發。
眼見問不出來什麽,魏叔玉隻好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長樂公主。
李麗質歪著腦袋,嘟嘴道:
“太子哥哥是在為和越王打賭的事情煩心呢……父皇想讓越王住進武德殿,太上皇不同意,兩人爭執不下,最後便誰能憑借本事,不借外力,用一百兩銀子為本錢,以一個月為期,若是太子哥哥贏了,那此事就此作罷,今後再也不提,可若是越王贏了,便入武德殿,任何人不得反對……”
李麗質說完,一臉的不服氣。
“太子哥哥整日在宮裏讀書,而且還規規矩矩,從不在外麵結交大臣,哪有什麽賺錢的門道……這一次肯定是輸定了,父皇明明就是偏心嘛!”
武德殿隸屬於太極宮,李淵在位時,曾賜予李世民居住過,所以有著極為特殊的象征意義。
雖說不能等同於東宮,可於東宮的位置卻一樣顯得有些曖昧。
關鍵是如果李泰真的入住了武德殿,則會被外麵的大臣們過分解讀,這會不會是李世民想要借此給他們傳達的信號。
說不定,李泰前腳果真入了武德殿,第二天要求廢太子的奏折便會遞了上來。
長樂公主說完之後,李承乾並沒有說完,隻是默默歎了口氣,給了魏叔玉露出了一個苦笑。
一旁的房玄齡等人,對於長樂公主的話,卻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置若罔聞的模樣。
他們之所以還在這裏,便已經給足了太子的麵子。
若是想讓他們卷入紛爭,則屬於癡人說夢。
這些老狐狸們,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存在。
不到關鍵時候,是絕不會站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