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看看二哥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A+A-


    最終,王明遠還是沒能拗過家裏人的堅持。
    遊學之行的人員配置,就這麽定了下來:他,加上大哥王大牛,還有侄兒狗娃。
    三個人,兩條彪形大漢護著一個文弱書生,這配置,瞧著就讓人安心。
    張文濤果然說話算話,沒兩天就真把鋪蓋卷搬到了王家新宅,美其名曰“人多熱鬧,幫著照應”, 那架勢,儼然已經把王家當成了自己家,真把自己當成了王家的兒子。
    他爹張德海嘴上罵了幾句“有了媳婦忘了爹娘的小兔崽子”,倒也沒真攔著,反而私下又給兒子塞了不少銀錢,叮囑他手腳勤快些,眼裏有活,別在嶽家白吃白住。
    王家眾人對此也是哭笑不得,但看他跑前跑後,幹活賣力,對虎妞更是眼珠子似的疼著,心裏那點不適應很快也就煙消雲散了。
    豬妞和定安這兩個小的尤其喜歡這個小姑父,因為他每天從酒樓回來,兜裏總能變出些好吃的糖塊、點心,或是新奇的小玩意兒,把兩個孩子哄得圍著他轉。
    張文濤時常一手抱一個,滿院子轉悠,笑聲能掀翻屋頂。
    日子流水般過著,轉眼就到了除夕。
    天還沒大亮,王家新宅裏就熱鬧開了。
    趙氏係著圍裙,帶著劉氏、錢彩鳳兩個兒媳,還有擼起袖子要幫忙的虎妞和狗娃,開始忙活年夜飯。
    院子裏,狗娃負責剁肉餡,那沉重的剁刀落在厚實的榆木案板上,發出沉悶有力的“咚咚”聲,聽著就喜慶。
    王明遠也沒閑著,被趙氏派了寫春聯、福字的活兒,他研好墨,鋪開紅紙,筆走龍蛇。
    他也不再是小時候那個隻能寫歪歪扭扭大字的孩子,如今一手書法端正大氣,帶著讀書人的清貴氣度。
    王金寶背著手在一旁看著,黝黑的臉上是掩不住的驕傲。
    寫好的春聯和福字,王大牛立刻搶著去貼,爬上爬下,弄得一身灰也毫不在意。
    灶房裏這會更是熱氣蒸騰。
    和麵、發麵、調餡、包餃子、包包子、捏花饃……女人們手腳麻利,說說笑笑間,一個個元寶似的餃子、花樣繁多的花饃、花卷、包子就擺滿了蓋簾。
    大油鍋也支了起來,刺啦刺啦地炸著麻花、饊子、油餅和甜糯的糖糕,濃鬱的油香和麵點甜香彌漫在整個院子裏,勾得人直咽口水。
    虎妞惦記著未來公婆,催著張文濤去把他爹娘也請過來一起吃年夜飯,不然怕是這小子真是會“有了媳婦忘了爹娘”。
    張文濤一拍腦門,風風火火地跑了回去,沒多久,就陪著張德海夫婦過來了。
    張伯母還特意帶了她親手做的幾樣精致點心和一壇子好酒。
    王明遠站在廊下,看著這熟悉而喧鬧的場景,聞著空氣中混合的食物香氣,聽著家人熟悉的大嗓門和笑語,心裏被一種飽脹的、暖融融的情緒填滿,但同時又夾雜著一絲淡淡的離愁。
    這場景,和他前世記憶深處某個模糊的角落重疊了。
    小時候,家裏窮,有點好吃的,父母總是小心翼翼地收著,說是要留著待客。
    孩子眼巴巴地看著,隻有等客人吃剩下了,才能分到一點點解饞。
    可不知從什麽時候起,角色就調換了。
    長大了,離家遠了,好不容易回去一趟,父母恨不得把攢了一年的好東西全端出來,那些記憶裏珍貴的美食,如今卻像是專門做給歸家的遊子吃。
    自己倒好像成了這個家的“客人”,被小心翼翼地、帶著點“討好”地招待著。
    好在,老王家沒這講究。
    他家胃口都好,尤其是虎妞和狗娃小時候,那真是“家賊難防”。
    王明遠印象最深的就是,虎妞膽子大,總會趁娘不注意,偷偷揣一個剛炸好沒一會、還有些燙的糖糕,油紙都來不及包,就那麽急吼吼地塞進懷裏,然後貓著腰溜出來,找到在屋裏看書的他。
    然後把那個還燙呼呼的糖糕塞給他,黑亮的眼睛裏滿是“哥,你快吃,別讓娘發現!”的狡黠和分享的快樂。
    結果往往是糖糕吃到了,虎妞新棉襖的前襟也洇開一大塊油漬,少不了被娘發現後揪著耳朵一頓數落,院子裏頓時雞飛狗跳,虎妞一邊躲一邊吱哇亂叫,引得家裏人在一旁憋著笑看熱鬧。
    其實,大哥王大牛和二哥王二牛那時候也沒少幹“偷吃”的事,隻是他們目標通常是更頂餓的油餅、花卷之類,動作也更隱蔽,娘往往察覺不到。
    趙氏時常對著空了一大截的筐籮納悶:“奇了怪了,揉了那麽一大盆麵,咋才這點?莫非是麵沒發起來?”
    或者察覺了也睜隻眼閉隻眼,最後這“偷吃”的罪名,十有八九就落在了胃口最好、動靜最大的狗娃和虎妞頭上,畢竟這倆“前科”累累,而且確實能吃。
    ……
    那些雞飛狗跳又充滿煙火氣的細碎畫麵,仿佛就在昨天。
    一轉眼,當年偷糖糕挨揍的小丫頭虎妞,已經長成了大姑娘,再過幾年就要嫁為人婦了。
    王明遠看著此刻正挽著袖子,和麵團較勁、臉上還沾著麵粉的虎妞,又看看她身邊那個圍著她轉、遞水擦汗、眼神亮晶晶的張文濤,心裏由衷地為妹妹感到高興。
    這個憨實又滿腔熱忱的妹夫,會把她照顧得很好。
    狗娃也長成了大小夥子,雖然飯量依舊驚人,但已經不會再去偷吃了,他現在是灶上的主力,正兒八經地掌勺,做好吃的給別人吃。
    偷吃的“重任”如今落在了豬妞和定安身上,兩個小家夥正圍著剛炸好的饊子筐籮打轉,趁大人不注意就飛快地伸手,然後被眼尖的劉氏或錢彩鳳笑罵著拍開。
    大哥王大牛如今自然是想吃多少吃多少,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
    隻是……二哥王二牛,卻遠在邊關,缺席了這場團圓。
    想到這裏,王明遠的心情又低沉了幾分。
    那個比大哥還要壯實高大幾分、沉默寡言卻最是護著他的二哥,自從一別已經幾年沒回來了。
    邊關苦寒,軍務繁忙,書信往來一次都極為不易。
    信裏二哥總是報喜不報憂,隻說一切都好,讓家裏放心。
    可娘和嫂子們,哪能真放心?
    尤其是二嫂錢彩鳳,每次小定安眨巴著大眼睛問“爹什麽時候回來”時,她總是背過身去偷偷抹眼淚,那無聲的酸楚,比嚎啕大哭更讓人心疼。
    娘也是,給二哥納的鞋墊,都快塞滿一櫃子了,也沒見二哥回來取,隻是半夜對著快塞滿的櫃子發呆。
    虎妞心思細,沒少把這些悄悄告訴王明遠。
    也正是因為這份牽掛,昨晚,王明遠才鄭重地向爹、大哥和狗娃提出了那個想法:此次遊學,在拜訪完幾大書院後,他想將最後一站,放在西北邊關,去看看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