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察大勢如掌中觀紋

字數:3871   加入書籤

A+A-


    羊耽緩緩地說道。“其一,便是青州有百萬黃巾肆虐多年,當地郡守無力平定;”
    “其二,便是自西涼羌亂自中平元年至今延綿多年未定,朝廷屢屢換帥,仍是叛亂不止,也正是建功立業之機;”
    “而其三,便是幽州有張純張舉聯合烏桓席卷幽州,大肆殺掠百姓,兵力高達十餘萬之多,還以天子自稱,亦是英雄用武之地。”
    這三處,無疑都能讓曹操在亂世到來前就獲得兵權。
    第一處的青州黃巾,自不用多說。
    第二處的涼州羌亂是董卓的崛起路線,董卓正是借助了羌亂壯大麾下部曲,方能擁兵自重,最終入主洛陽。
    第三處的幽州之亂,同樣也是成就了公孫瓚的白馬將軍之名,讓既非郡守,也非州牧刺史的公孫瓚能位列討董諸侯之一,甚至漸漸控製了整個幽州。
    相對而言,原本走著朝廷路線的曹操又是如何?
    刺董失敗後,曹操狼狽逃回家鄉匆匆募兵討董,一通折騰到了最後不僅缺兵少將,就連一處容身之地都沒有。
    直至191年,黑山賊進犯東郡,曹操引軍入東郡討賊,這才順勢控製了東郡以做根基。
    曹操聽罷,也是豁然開朗,而後思索著這三處去向的利弊,說道。
    “還請叔稷教我。”
    “以我之見,這三處當以青州的這百萬黃巾最弱,也是最為容易解決,但也是青州的世家最多,局勢最是複雜,想要獨掌兵權最是不易。”
    羊耽這一開口,曹操在心中也是將青州這一選擇給去了。
    青州百萬黃巾,聽起來唬人,實則都是烏合之眾,真正拿得起刀槍的能有多少?
    隻不過是青州各郡太守無能,這才遲遲沒能解決掉青州黃巾罷了。
    更重要的是,青州盤踞著的是以孔氏為首的諸多世家大族,一個不慎處理不好其中利害,這些世家大族隨時都能上書朝廷將曹操調往他處。
    這地方適合劉備,卻未必適合曹操。
    “往涼州,叔稷認為可行否?”曹操再問。
    “這涼州羌亂持續多年,耗了朝廷不知多少錢糧,先以皇甫將軍為帥,後換張公……”
    “雖說於中平二年十一月初定,但於去年韓遂又殺邊章起兵十餘萬進軍隴西,地方駐軍潰敗,於今年四月又攻入三輔……”
    羊耽說到這裏之時,忍不住感慨出聲。
    王朝沒落之際,邊疆之地總是叛亂不定。
    換做是別的朝代,先經了席卷天下的黃巾之亂,又屢遭外患入侵,早就完犢子了。
    可,如今看似是大漢衰弱得無力解決西涼邊患。
    換個角度,何嚐又不是韓遂等人勾結外族不斷引十餘萬叛軍進犯,持續數年之久,卻一直都被死死擋在三輔之地,然後被偶爾喘上一口氣的大漢給抬手拍死。
    韓遂絕對是看出來大漢有點死了,這才在黃巾之亂剛平定那會就起兵叛亂進逼三輔,兵鋒直指司隸。
    可讓韓遂百思不得其解的,怕是大漢明明看著快咽氣了,愣是隻能先小勝而後大敗。
    大敗過一次的韓遂顯然是不服氣的,同時也是覺得今年大漢的那一口氣應該是要咽下去了,所以才再度進犯三輔。
    “以常理而論,往涼州而去,自然是上上之選,進可隨時引兵入洛陽穩定時局,退亦能坐鎮邊疆討伐外敵……”
    頓了頓,羊耽皺著眉地低聲提醒道。
    “可問題在於,孟德理應知道董卓與袁氏的關係,若是去了西涼與董卓爭奪兵權,那與袁氏相爭何異?”
    董卓此人,曹操自然是清楚的。
    董卓原本出身低微,而後投在了袁隗門下,曆任並州刺史、河東郡太守,之後在黃巾之亂用兵不力被下獄。
    可董卓最後不僅被赦免,還能再度被啟用擔任皇甫嵩副手對西涼叛亂用兵。
    其中袁氏出了多少力,曹操也是有所察覺的。
    在曹操眼中,作為袁氏門生故吏之一的董卓,便是袁氏在軍中的力量之一。
    曹操也清楚袁氏如今在朝堂的影響力,除非願意受袁氏所控,否則往西涼方向而去,想要掌握足夠的兵權怕是不易。
    “這麽說來,叔稷最是推薦的便是往幽州而去?”曹操問道。
    羊耽微微點頭,而後道。
    “此前在陽翟雅集之時,耽亦詢問了從幾位冀州而來的士子,得知張純張舉聯合烏桓所掀起的叛亂,聲勢尤為浩大。”
    “僅是張純所率部眾之多便高達十餘萬,更有烏桓人的相助,幽州一時已是無力抵擋,隱隱叛亂已有蔓延到冀州的趨勢。”
    “如今朝廷想必也在為此事焦頭爛額,不知該如何盡快平亂,孟德若是不懼賊人勢大,主動上書請戰,朝廷必然允許。”
    曹操聽罷,忍不住問道。“幽州賊人的聲勢如此浩大,叔稷就不曾擔心操會兵敗?”
    羊耽臉上浮現笑意,視那賊軍無數如無物般,遙指北麵,評價道。
    “賊軍雖眾,一無大義在身,二各方不過臨時聯合,三亦缺乏民心,久戰則必敗,恰好能為英雄祭刀。”
    此時此刻,羊耽那談笑間點評天下的英姿氣度被曹操盡收眼底,也讓曹操對於羊耽的喜愛,更甚了三分不止。
    此前,羊耽除了那一身文墨外,還曾斷言天下將亂,就已經讓曹操大感驚豔了。
    如今,這天下脈絡在羊耽的三言兩語中,卻無異於掌中觀紋。
    幽州那聲勢浩大之極的賊軍,於叔稷而言,也不過是祭刀之物。
    這等風姿氣度,當真是讓人心折,也當真是讓曹操恨不得時刻將羊耽帶在身邊日夜請教,奉以師事。
    世之賢才,莫過於羊。
    曹操暗讚之餘,亦已有了決斷,沉聲道。
    “有叔稷這一番言論,操心中再無迷茫,決定即刻向朝堂上書請戰前往幽州平亂。”
    羊耽起身行禮,正色道。“那耽在此,提前祝賀孟德旗開得勝。”
    “若能得勝,叔稷乃首功耳。”
    曹操扶起著羊耽,目光灼灼地繼續說道。
    “若天下已亂,若操能在幽州起勢,還望叔稷速速前來相助。”
    “耽不過胡言亂語了兩句,萬萬不敢自領功勞……”
    頓了頓,羊耽繼續開口道。“不過耽尚有一事相求,還望孟德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