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撫仙湖下大波那與青晶

字數:7083   加入書籤

A+A-


    當偉大佛陀誕生的時候
    (朗誦:世界在等待,等待偉大的佛陀,不知他膚色是黃?是黑?還是白?他的誕生,把眼淚變成歡笑,把戰爭變成和平,把仇恨變成相愛,他將使人們永遠忘記痛苦、悲傷和禍哉。)
    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四十九年,弘法利生,佛光普照,眾生歡喜,當偉大佛陀誕生的時候。
    宇宙萬有,眾緣和合,智慧修行,覺海慈航,下心含笑,慈悲喜舍,當偉大佛陀誕生的時候。
    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唯有同心,才能和諧,佛教興隆,世界和平,當偉大佛陀誕生的時候。
    (由作者填詞、改編之《當偉大佛陀誕生的時候》的合唱曲譜以圖片的形式上傳於“作者有話說”)
    承蒙門願法師唱頌《華嚴字母》之加持,帝賀頓悟間靈感湧現,遂作此歌《當偉大佛陀誕生的時候》,以誌對慈光法師之緬懷。眾人皆合十恭祭慈光法師。
    緬懷完畢後,門願法師一臉凝重地轉過身來,麵對著帝賀,緩聲道:“貧僧知曉你心中或許有兩件事情想要詢問。既然如此,貧僧便在此為你解答吧。
    其一,自逃離滇王府後,那至關重要的‘滇王之印’已被貧僧藏匿於滇池東岸亦名為‘鯨魚山’的石寨山之‘鯨魚眼’內。關於埋藏地點,並未繪製藏寶圖,或貧僧腦海之中尚存記憶,然江山暮,貧僧實已忘卻來時之路。故而‘滇王之印’能否重現天日,全賴其自身之造化,一切隨緣罷了。
    其二,你苦苦尋覓的‘青晶’,實則被先人藏匿於大波那之中,並已沉入了撫仙湖底。而如今,且待那支源自女媧的青綠玉簪將其召喚而出。”
    對於“滇王之印”,帝賀並未在意,然而何為“大波那”?帝賀與墨塵對視一眼,皆麵露疑惑之色。倆人對該物或此地聞所未聞,全然不知其含義所指。這陌生之詞仿若謎團,令他們心生好奇,亦覺茫然無措。
    望著帝賀那滿是疑惑的目光,門願法師麵色凝重地解釋道:“這其中的緣由,說來話長啊。其實,最初創建古滇國的百濮部落分支,主要是白族。而‘大波那’這個詞,實際上是白語詞匯,其讀音有‘島勃弄’或‘島勃’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多,這個詞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逐漸演變成了漢語中的‘大波那’。”
    門願法師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島勃’這個詞,在白語中的意思是大腦殼,後來引申為‘大首領’的意思。而‘弄’字,則具有‘所在之地’的含義。所以,‘大波那’這個詞的整體意思就是,某個地方曾經是大人物的居所,後來又延伸到了大首領陵墓的棺槨等方麵。”
    言及此處,門願法師凝視帝賀良久,繼而沉凝道:“總而言之,汝所尋覓之‘青晶’,已為先人大首領於仙逝後攜入其‘大波那銅棺’內,且隨銅棺一同水葬於撫仙湖中的石山之下。貧僧守候於此,正為候汝,以遂先人所托之事,將‘青晶’之源告汝,大禹傳承人。而今先人遺願已了,貧僧擬於金蓮山周邊營建寺廟以弘法。然在此之前,貧僧須先往楚地,至楚王山浮屠祠拜祭師父,持師父‘度牒’求取恩師真身舍利,而後歸來建廟。”
     畫外音 VO:此次第五空間發言者乃是螢火蟲小鴞,蓋因胡文元道長舊疾複發。螢火蟲小鴞肅然言道:“據現代考古所證,‘大波那銅棺’確鑿存在,其長二米、寬零點六二米、高零點六四米、厚零點零一二厘米,重達二千五百七十一千克,堪比現今一輛家用轎車之重,較‘中華第一大鼎’——後母戊鼎之重超出一千六百九十六千克,幾近後母戊鼎之三倍,實乃大國重器也。”
    大波那銅棺
    聽到門願法師想要在金蓮山周邊修建寺廟的消息,帝賀心中不禁一動。他暗自思忖著,目前狼山根據地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狼山金礦的開采也已經步入正軌,而張鵬手下的那一千名探礦兵即將麵臨失業的困境。
    帝賀正為此事發愁呢,此時,一個想法驀地在他腦海中閃現:呂洞賓不是打算在太極峰修建太極道觀嗎?這豈不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將張鵬的探礦兵調派過去,讓他們繼續發揮作用?而且,楚王山上供奉慈光法師真身舍利的浮屠祠也是由他們負責建造的,若是能讓他們來協助門願法師建造寺廟,想必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想到這裏,帝賀的心情稍稍放鬆了一些。這兩項工程要想全部完工,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如此一來,這群人就能夠多賺取兩年的生活費了。
    不僅如此,倘若在哀牢山地區構建根據地的規劃能夠獲得內閣的首肯,那麽他們便能夠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大顯身手,繼而開展為期兩年的工程建設。這不僅預示著基礎設施的完備和資源的開發利用,更為關鍵的是,張鵬的探礦兵們將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機。
    往昔歲月,這些英勇無畏的探礦兵們遭遇了諸多艱難險阻。他們時常於惡劣的環境中勞作,生活條件亦頗為困窘。然而,一旦哀牢山根據地的建設規劃付諸實施,他們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安穩的生活環境將為他們營造更為優越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設施。無需頻繁遷徙和適應全新的環境,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工作和生活。
    其次,工程建設的推進將催生更多的就業契機和經濟收益。這不僅能夠滿足探礦兵們的物質需求,亦能為他們的家庭帶來更為堅實的保障。
    誠然,帝賀亦曾思忖,若能尋得自金蓮山至曼尼普爾之路徑,他欲遣瑪雅人後裔張鵬率隊前往曼尼普爾一行,非僅為尋覓熊羌與熊倩,更要覓得老祖宗夏雲夢及夏雲曦之後人,以期與此處九黎部族締結穩固之關係。
    此外,或可借此知悉瑪雅人之真實狀況。甚者,極有可能,包括瑪雅人在內之曼尼普爾九黎部族與天庭龍族關係匪淺,此舉或有助於獲取南天門計劃之真實訊息。
    因此,帝賀下定決心,要在今晚將建設哀牢山根據地的計劃精心整理出來,並及時發送給新夏朝內閣進行討論。他深知這個計劃對於尋找天庭龍族的重要性,也明白內閣的支持對於計劃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
    帝賀坐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思考著計劃的每一個細節。他回憶起在哀牢山地區的實地考察,以及與李家村、墨家村、呂家村等當地住民的交流,這些都為他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和靈感。他要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同時也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挑戰。
    曆經數時辰不懈努力,帝賀徹夜未眠,終成計劃初稿。其詳審之,對部分內容加以修訂。繼而,囑諸葛亮速遣暗衛,經暗衛通道送至賀蘭山北典城,交內閣審議之,並速補充完善,乃至遠在大青山之梅超風與狼山之阿布都亦需征求意見。
    帝賀堅信,若內閣能洞悉建設哀牢山根據地之重要性與潛在價值,此計劃必獲其支持。如此,新夏朝便多一條生路,劉中國亦多一條生路,並且能得到曼尼普爾之九黎部族的支持,找到天庭龍族的可能性就更大。而計劃若得施行,張鵬之探礦兵們的生活必將迎來新的曙光。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煙波萬頃的撫仙湖麵上,湖光泛泛,蕩起一層一層金色的漣漪。帝賀和門願法師一行人早早地便啟程了,他們沿著撫仙湖的西岸自北向南緩緩前行,開始了這次意義非凡的行腳之旅。
    帝賀心中暗自謀劃著一項宏偉的計劃——於撫仙湖畔興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以便於闐國、精絕國的法師們前來弘揚佛法,滿足西南部族信眾的需求,進而將佛法東傳的道路進一步拓展。此念自他在金蓮山邂逅畢摩法師、白拉拉法師、白安安法師、白西西法師四位法師起,便在帝賀心中悄然萌芽了。
    一路上,帝賀仔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適合建造寺廟的地點。他時而駐足凝視湖光山色,時而與門願法師、畢摩法師等人交流心得,探討如何選址才能讓寺廟與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行至半途,帝賀為撫仙湖的勝景所沉醉。湖水澄澈,仿若一麵碩大的藍寶石鏡,倒映著蒼穹與周遭山巒。輕風徐來,湖麵蕩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如詩如畫,五彩斑斕,美不勝收,仿若世外桃源,其美勝天。
     畫外音 VO)
    (第五空間螢火蟲小鴞:撫仙湖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境內,是我國有名的淡水湖,這裏的水質極佳,湖水清澈見底,最深處達155米,平均深87米,透明度達78米。湖內出產20多種經濟魚類,其中以抗浪魚最具盛名,它也是撫仙湖的名貴特產。
    撫仙湖形狀如一個倒置的葫蘆,沿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南麵山間的海門河,僅長1000多米,隔山連江川的星雲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麵的褐色石壁,稱“界魚石”。撫仙湖有唯一的一座島嶼孤山島,周邊往南臨近哀牢山自然保護區。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遍曆華夏山川湖海至此,不禁慨歎:“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渾濁,唯撫仙湖最清。”)
    或許是因為剛剛頓悟,帝賀對撫仙湖的感受變得格外深刻。他覺得這湖水不僅美麗,更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禪意。湖水看似柔弱,卻又有著無比的堅韌;看似無形,卻又包容萬物。這種似無而有、不落行跡的特質,讓帝賀聯想到了佛法的深邃與廣博。
    在這樣的環境中建造寺廟,無疑是再合適不過了。寺廟可以與湖水相互映襯,共同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讓人們在這裏感受到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帝賀越想越覺得興奮,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座宏偉的寺廟矗立在撫仙湖畔,香火繚繞,信徒雲集。而這一切,都將從這次行腳之旅開始。
    行腳至筆架山腳下。抬眼望去,隻見山勢起伏,三峰鼎立,宛如一座巨大的筆架橫亙眼前。山上萬樹鬆柏鬱鬱蔥蔥,猶如波濤洶湧的綠色海洋,滔滔不絕地向人撲來,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
    門願法師被這壯觀的景象所震撼,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壯誌。他心想:如此美景,若能在此建一座寺廟,讓更多的人前來感受這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豈不是一件美事?
    於是,門願法師決定在此停留,選址建廟。經過一番精心挑選,他最終選定了一處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地方作為寺廟的地址。這裏不僅可以俯瞰整個筆架山的美景,還能感受到山間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氛圍。門願法師素來喜愛鬆柏,即為其取名為“萬鬆寺”。
    經過深思熟慮,帝賀心中早已有了一個計劃,他最終決定調派張鵬及其士兵前來建造“萬鬆寺”,並由他個人承擔建廟的全部費用。這個想法在他腦海中盤旋已久,如今終於有機會向五位法師一一道來。
    當帝賀將這個計劃告訴五位法師時,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欣喜和讚賞的神色。師父們紛紛稱讚帝賀的善舉,認為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待門願法師知曉楚王山浮屠祠乃張鵬及其部眾所建時,其內心更為愉悅,隻因如此便可依浮屠祠之地宮設計,於萬鬆寺建造同樣地宮,以安放恩師慈光大德之真身舍利。
    帝賀謙虛地表示,這隻是他為了弘揚佛法、造福眾生所盡的一點綿薄之力。他希望通過建造這座寺廟,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從而得到心靈的慰藉和啟迪。
    鑒於夜幕已然降臨,眾人決議於筆架山上“安營紮寨”,度過一宿,待次日拂曉再繼續行腳。
    翌日清晨,帝賀於筆架山上,凝眸遙望對麵山巒主峰,恰似一朵綻放的蓮花,令人心生歡喜。墨癡告知該山名為“碧雲山”,其曾於芒種時節至此小住,發覺在碧雲山向北的撫仙湖西岸,有數十個魚洞,洞中抗浪魚數不勝數,極易捕獲,其味甚美。
    帝賀聞之有美味抗浪魚可食,心想那自幼於岱山島長大、喜食魚之戴驚鴻妹妹,此番可有口福了,遂催促眾人急速前行。未及一個時辰,眾人便已行至碧雲山下。
    於碧雲山蓮花峰之巔,帝賀極目遠眺,目光穿越層層雲霧,最終落在了南方的湖麵上。墨癡站在帝賀身旁,手指向湖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島,輕聲說道:“此孤山島,乃撫仙湖唯一之島嶼也。”
    帝賀順著他的手指望去,隻見那座小島在南麵的湖水中顯得格外突兀,仿佛是被遺忘在這浩渺湖麵上的一顆明珠。
    帝賀凝視著孤山島,心中竟湧起一股莫名的恍惚感。他仿佛能透過那平靜的湖麵,看到在那煙波浩渺的水麵下,孤山島的湖底隱藏著什麽秘密。在那厚厚的淤泥之下,似乎覆蓋著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它們靜靜地沉睡在湖底,曆經歲月的滄桑。
    帝賀的想象力如脫韁野馬般馳騁,他仿佛看到了在那湖底的巨石之下,隱匿著大規模的古建築遺跡。這些遺跡或許是一座古老的王城,或許是一座神秘的宮殿,又或許是一段被曆史塵封的故事。
    隨著帝賀的思緒愈發深入,那段神秘莫測的曆史也漸漸在他眼前浮現。他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們在這座孤島上生活、勞作,他們的歡聲笑語在湖麵上回蕩。然而,不知為何,這座島嶼最終被遺棄,沉入了湖底,成為了一段被遺忘的曆史。
    而後帝賀的耳畔清晰地傳來“大波那”三字。帝賀正當以為是幻聽,卻見門願法師步履沉穩地走來,沉聲道:“‘大波那銅棺’便在這孤山島湖底。”
    如此看來,那傳說中的“青晶”應該就藏匿在這孤山島的湖底深處。帝賀心中暗自思忖著,他原本打算催動手中的禹羌琉璃法杖,施展出強大的法力,將那青晶召喚出來,使其回歸原位。
    然而,就在帝賀即將發動法杖之時,一旁的門願法師突然伸出手臂,攔住了他的動作。帝賀見狀,不禁眉頭微皺,麵露疑惑之色。
    門願法師見狀,連忙解釋道:“帝賀施主,這禹羌琉璃法杖或許能喚出那青晶,但同時也會引動湖底的‘大波那銅棺’及其鎮封的一隻極其凶猛的妖龍。”他的聲音低沉而凝重,透露出一絲擔憂。
    帝賀聞言,心中一驚,他自然知道“大波那銅棺”的存在,但他並不知道“大波那銅棺”封印著一隻極其凶猛的妖龍。
    門願法師繼續說道:“目前,這銅棺還不能‘出水’,它仍需留在湖底,鎮壓住那妖龍,以保護這一方百姓的安寧。若此時強行召喚青晶,恐怕會引發‘大波那銅棺’的異動,導致妖龍逃脫封印,後果不堪設想。”
    帝賀聽後,沉默片刻,他意識到門願法師所言不無道理。雖然青晶對於他來說至關重要,但相較於這一方百姓的安危,他還是決定暫時放棄召喚青晶的念頭,且待戴驚鴻的青綠玉簪前來,再召喚青晶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