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悶聲發財
字數:3705 加入書籤
幾個五大三粗,臉上沾著煤灰的漢子眼睛放光,擠到最前麵,嗓門震天響:
“奎爺!有熊瞎子肉沒?聽說那玩意大補!給俺爹弄點燉湯,老寒腿興許能好點!”
旁邊有人搭話,帶著過年才有的期盼。
“鹿肉呢?過年想整點新鮮玩意兒待客,有麵子!錢不是問題,咱有票!”
對肉的渴望壓倒了所有的顧慮,票子在口袋裏被攥得汗津津的。
“有!都有!”
奎爺眉飛色舞,鉛筆頭點著小本子,一副貨源充足,童叟無欺的大掌櫃派頭:
“熊瞎子肉一斤兩塊八!梅花鹿肉一斤三塊二!麅子一塊八!別嫌貴,這東西打著不易,也稀罕!進趟山跟閻王爺照麵似的!”
“想吃魚肉的也有,冰窟窿裏剛起的大胖頭,細鱗魚,凍得硬邦邦跟鐵棍似的,開春化開了燉都來得及!鮮靈著呢!”
“不過提前說好,”他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今兒是我奎老五替冬河兄弟做主支應的攤子,價兒就這麽定下了!過了今天這村就沒這店兒!”
“大家夥趕緊去通知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有票的趕緊都帶來!晚了?”
他故意拖長音調,小眼睛掃過一張張焦急,渴望的臉。
“晚了可就隻能聞聞別人家的肉腥味兒,回家啃鹹菜疙瘩就窩窩頭咯!後悔藥可沒地兒買去!”
饑餓營銷被他玩得爐火純青,那“後悔藥”三個字,像小錘子敲在人心上。
這番極具誘惑力又帶著緊迫感的“促銷”,像火星子濺進了幹草堆,瞬間點燃了人群的熱情。
“奎爺厚道”“陳英雄大氣”的呼聲響成一片。
不少漢子掉頭就往家跑,棉帽子跑掉了都顧不上撿,生怕晚一步那好肉就飛了。
凜冽的寒風中,一股熱騰騰的,帶著肉腥味和煤灰味的生氣彌漫開來,仿佛這肅殺的寒冬都褪去了幾分顏色,連冰冷的空氣都變得躁動不安。
北大街頓時像炸開了鍋。
煤廠工人,家屬奔走相告,呼朋引伴。
奎爺身邊圍的人越來越多,裏三層外三層。
小本子上飛快地劃拉著名字,住址,要的肉種,數量和願意拿出來的煤炭票數量。
張三,野豬後臀尖五斤;李四,麅子半扇。
王五,羊骨頭十斤加下水……
那些積壓在箱底,生怕過了日期的福利煤票,此刻仿佛都化成了鮮美的味道和暖和的炕頭,帶著體溫和汗漬遞到奎爺手裏。
奎爺忙得額頭見汗,嘴裏還不停地介紹著各種山珍的吃法和好處,唾沫星子在冷空氣裏凝成白霧,把氣氛烘托得極其火爆。
而陳冬河帶來的三大車家豬肉,在奎爺的話術下,反倒成了最底層的選擇。
隻有實在換不到稀罕物或票不夠多的人才退而求其次。
沒人注意到奎爺登記時,眼底那絲精明的計算。
那些暫時不符合“肉換票”價碼,比如隻有幾斤零散票的工人名字後麵,同樣被他飛快地記下了名字,住址和票數。
這一網,撒得很開。
隻有空氣中彌漫的,對肉食最原始的渴望和煤票摩擦的沙沙聲,是真實的。
那本破舊的小本子,此刻就是一張無形的巨網,網住了北大街冬日的饑腸轆轆。
搪瓷缸子裏沉浮的茶葉末散發出帶著陳味的溫熱香氣,暖爐散發的熱力驅散了屋外的嚴寒,卻化不開郭主任目光帶來的無形壓力。
陳冬河微微低頭,看著水麵自己的倒影在嫋嫋熱氣中模糊晃動,仿佛是在認真權衡利弊。
半晌,他像是終於下了決心,抬起頭,臉上又露出那副帶著點年輕人莽撞和實在的笑容。
“嗨!郭叔既然都問到這兒了,咱自家人還有啥不能說的?”
他放下茶缸,雙手一攤,顯得很坦蕩,甚至帶著點“掏心窩子”的憨直。
“其實也沒啥不能講的,我和奎爺就是想拿那些票,去磚窯廠換個好點的價格,弄點紅磚頭。”
“您也知道,家裏要蓋新房,那邊卡的緊,批條容易,拿磚難啊!”
他語氣裏故意帶著點對“衙門辦事”的無奈,仿佛深受其苦。
郭主任眉頭一挑,對這個有點“意外”的答案似乎並不滿意。
他的身體往後靠了靠,陷進破舊人造革沙發裏,發出嘎吱一聲,彈簧硌得他微微挪了下屁股,手指繼續敲著掉了漆的茶幾:
“磚窯廠?紅磚?那玩意還用煤炭票去換?市裏批條子還不夠?拿著條子去窯廠提貨不就行了?”
他顯然覺得這個理由有些牽強,甚至有點“小瞧”他的意味。
嘴角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探究笑意,眼神像鉤子一樣在陳冬河臉上刮著,想刮出點真東西來。
“嗨呀,郭叔您可是說到點上了!條子是批了,可也得能拿到磚才行啊!”
陳冬河一拍大腿,身體也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了幾分,帶著點心照不宣的意味和底層辦事的油滑。
“您猜怎麽著?窯廠那邊缺煤!五個大窯,就倆能出活兒,為啥?沒煤點火啊!”
“紅磚頭現在是稀罕物,排隊等磚的車能從廠門口排到城外去!有票沒磚,那票不是廢紙也差不多嘍!”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磚窯廠的困境,手指在桌上比劃著排長隊的架勢,仿佛親眼所見。
他觀察著郭主任漸漸皺起的眉頭和若有所思的眼神,知道對方聽進去了,繼續說道:
“我和奎爺盤算著,直接拿著煤炭票去找他們,那不擺明了告訴人家,嘿,我有路子搞到煤?”
“他們窯廠最缺什麽?不就缺這玩意嗎!”
“人家自己也有搞煤的門路,雖然慢點,但真要被咱們斷了或者搶了生意,到時候一打聽,不就直接把咱們這條線掐死了?”
“搶咱們生意?那是輕的!指不定背後使啥絆子呢!咱小門小戶的,可經不起折騰。”
他這話半真半假,點出了風險,也暗示了對方可能的反應,把“悶聲發財”的道理講得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