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我以後也會像皇爺爺一樣,成為一個很色的皇帝!

字數:5336   加入書籤

A+A-


    殿內安靜下來,仿佛連一根針落下都能聽見。
    李世民吸了口冷氣,麵上露出震驚之色。
    他虎目瞪大,忍不住道。
    “大孫,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出來的?”
    李易一臉無辜。
    “是啊,皇爺爺。”
    李世民眼皮跳了跳,眸中滿是震撼。
    大孫說的這一番話,可謂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
    尤其是以長江、黃河為喻,更是叫人聽得耳目一新,簡單易懂。
    這簡直是天生當皇帝的料!
    李世民有些激動站起來,越發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大孫才六歲,就能通過觀察體悟、總結出這等長江黃河論,對朝中臣子有自己的分析看法。
    這樣的天資、這樣的眼光,著實讓人羨慕。
    這可是自己的大孫子!
    李世民想到此,心裏又舒坦起來。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易。
    “大孫,你說的不錯。”
    “為君者,當如治水。”
    “非是喜清厭濁,亦非親江疏河。江河各有其用,亦各有其患!”
    “大孫啊大孫!你這長江黃河之論,道盡了為君者駕馭群臣、平衡朝局的真諦!”
    “此非飽讀詩書可得,實乃天生帝王的眼界與心胸!”
    “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孫子。”
    李易嘿嘿一笑。
    “皇爺爺,那當然啦。”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您是天生的皇帝,那我當然也是。”
    “我以後也會像皇爺爺一樣,成為一個很色的皇帝!”
    【叮!檢測到李世民心態不穩,獲得白色寶箱*1】
    李世民聽得眼皮直跳。
    大孫這用詞怎麽聽起來這麽兵荒馬亂的?
    他輕咳一聲。
    “大孫,你說錯啦,你想說的應該是成為一個很出色的皇帝吧。”
    李易搖頭晃腦道。
    “皇爺爺距離一個很出色的皇帝,還差一點點,所以說,還是一個很色的皇帝。”
    【叮!檢測到李世民心態不穩,獲得白色寶箱*1】
    李世民:“......”
    這大孫說話總是能叫人沒法反駁。
    ..................
    又過了七天,《大唐周報》的新一期準備發行。
    報社內。
    “以往幾期加起來總共印刷了十多萬份,全都賣完了,這次皇太孫殿下親自下令,至少要印刷六萬份。”武媚娘一襲牡丹紅齊胸襦裙,外罩紗質披帛。
    麵前報社眾人麵麵相覷。
    六萬份?
    這對於長安百萬人口而言,不是什麽大數目。
    但是對於有能力購買的消費群體而言,著實不算少了。
    為首一人恭敬道。
    “是,武娘子。”
    “不過,這第十回,咱們是不是要改一改?”
    其餘幾人也是頗為為難的看著武媚娘。
    武媚娘當然知道這幾人的意思。
    因為這第十回,就是皇太孫口述,她手抄的。
    第十回的題目是二將軍宮門鎮鬼,唐皇帝地府還魂。
    武媚娘當時就提出了質疑,是不是要修改修改。
    不過被皇太孫給否決了,列舉了一堆她聽不懂的詞兒,什麽劇情張力、鋪墊、大綱,反正話裏話外就是一個意思,這麽寫最好。
    武媚娘無奈,皇太孫都是這麽說,那她這個槍手能怎麽辦,隻得硬著頭皮寫下去。
    不過,她總覺得皇太孫殿下是故意的。
    當然,這些話當然不能在這幾個人麵前說,當下便淡淡道。
    “一切都按皇太孫的意思來辦。”
    眾人聞言麵麵相覷。
    ..................
    甘露殿。
    魏征拱手道。
    “陛下,新署衙已經部署好,請陛下賜名。”
    李世民沉吟道。
    “前幾日朕跟大孫討論過,大孫說就叫都察院,朕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
    魏征微微拱手。
    “是,陛下。”
    “陛下,微臣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接收到了數百份舉報信件,其中涉及關中道衙門數十,官員數百。”
    “臣懇請陛下將這等涉及貪腐問題的官員,全部捉拿詳查。”
    殿內群臣一愣,頗為愕然。
    這魏老兒剛剛手裏有了權力,就立刻要抓人。
    這特麽也太狠了。
    李世民微笑道。
    “都察院新建......”
    “需要立威,不過也要穩定。”
    “數百個官員牽連太大,你挑其中較為嚴重者審查嚴懲,殺雞儆猴。”
    “其餘等人暫且不動,審查其政績,無能者下,能有政績者,稍作敲打即可。”
    魏征大義凜然道。
    “陛下,這天下百姓飽受這等貪腐官員欺壓。”
    “都察院既然建立,便理應為天下百姓懲治奸佞。”
    “欲清吏治,必用重典。欲除積弊,必施雷霆!”
    “不將其處以極刑,不足以正法!”
    殿內群臣默然。
    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是沉默。
    他們太了解魏征這個臭脾氣了。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魏征,旋即像是想到什麽一般,忽然一笑。
    “魏卿,大孫有詩雲:山樹桃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是郎意,水流無限是儂愁......”
    “大孫前幾日給朕講了個長江黃河論。”
    “大孫說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道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道兩岸之田地,隻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隻能不因水濁而偏廢。”
    “魏卿勸朕將這些官員全部趕盡殺絕,便是重用清流而廢濁流。”
    “朕豈可乎?”
    李世民的話點到為止。
    但是殿內一靜。
    眾人聞言臉色一顫,一臉愕然。
    尤其是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對李易較為熟悉的朝廷重臣,更是倒吸一口冷氣,眸中滿是震驚。
    如果是一個登基幾十年的帝王說出這番話來,那他們倒是不覺得有什麽,但是一個六歲的孩子能說出這般道理,著實讓人震驚不已。
    長孫無忌捋了捋胡須,微微頷首。
    “皇太孫殿下此言鞭辟入裏,頗有見地。”
    房玄齡沉吟道。
    “趙國公所言極是。”
    “皇太孫殿下以江河喻臣工,將複雜的人心、朝局,化繁為簡,一語道破天機。”
    “不因清而偏用,不因濁而偏廢,這十二字更是治國安邦的至理,殿下天資之高,悟性之深,實乃微臣生平僅見!”
    “臣以為,魏侍中欲行雷霆之威,雖有除弊之心,然殿下此論,方為長治久安之策,寬嚴相濟,張弛有度,陛下聖裁實為明斷!”
    程咬金大嗓門響起。
    “陛下!皇太孫殿下之智,已非早慧可以形容。”
    “此等對人心朝局之洞見,直如聖人垂訓,洞燭幽微!”
    “殿下有此眼界胸懷,實乃我大唐江山社稷萬世不易之基!臣等為陛下賀!為大唐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