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算盤打得劈啪響

字數:4979   加入書籤

A+A-


    在談判桌上,一條昭良擺出了驚人的低姿態。
    他幾乎全盤接受了共和國提出的所有苛刻條件。
    包括巨額戰爭賠款,開放所有通商口岸,以及駐軍的權力。
    然後,他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請求。
    “一,我們希望能夠迎娶一位共和國的公主,與我國天皇聯姻。”
    “以此證明我們兩國,世代友好的決心。”
    這個請求,讓蘇勳和孔融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杆。
    被番邦屬國主動請求和親,在他們這些傳統士大夫看來。
    正是天朝上國最值得炫耀的無上榮耀。
    “二,我們願意將天皇陛下最疼愛的和子內親王。”
    “以及各大大名的嫡長子,送到新長安作為人質。”
    “以此表示我們東瀛永不背叛的誠意。”
    這個條件,更是讓蘇勳他們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舒爽。
    能夠讓敵國的皇室和貴族子弟主動來當人質。
    這簡直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三,我們懇請共和國元老院,能夠恩準我們東瀛。”
    “在元老院中,設立一個觀察員的席位。”
    “我們希望能有機會,近距離地學習和觀摩天朝上國的治國之道。”
    這個請求,看似無比謙卑,實則包藏著巨大的禍心。
    一條昭良是想用這種方法,打入共和國的權力核心。
    竊取他們最根本的核心機密。
    蘇勳和孔融等人,被這三個條件砸得有些發暈。
    他們覺得,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巨大餡餅。
    他們甚至已經開始盤算,該如何利用這些條件。
    來為自己撈取最大的政治資本。
    隻有崔鶯鶯,冰冷的眼神裏,閃過一絲不易察明的情緒。
    她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這個叫一條昭良的東瀛人,就像一條潛伏在草叢裏的毒蛇。
    看似溫順無害,卻隨時可能跳起來給你致命一擊。
    他們不敢擅自做主,隻能通過新建的電報係統。
    將東瀛人的請求,原封不動地發給遠在下溪村的劉啟。
    等待著他做出最後的裁決。
    劉啟收到電報時,正在船塢裏視察他最新設計的潛水艇模型。
    他對東瀛人的那點小心思,根本懶得去理會。
    聯姻?他劉啟的後宮,缺一個東瀛公主嗎?
    人質?他需要用這種低級的手段,來控製一個彈丸小國?
    至於那個觀察員席位,更是可笑至極。
    他怎麽可能讓外人,來窺探共和國的核心機密。
    他直接口述了一封回電,內容簡單又粗暴。
    “聯姻免談,元老院不是菜市場,不接受旁聽。”
    “人質可以收,但不是公主,我要的是他們最有前途的年輕武士和工匠。”
    “五百人,來下溪村的技塾上學,學費他們自己出。”
    “另外,開放長崎港,作為兩國共管港口。”
    “所有港務和稅收,由我們共和國派駐的技術官員和學監全權負責。”
    “我們會在那裏,建一個全新的工業區和貿易區。”
    “告訴他們,要麽接受,要麽就等著艦隊再去江戶灣做客。”
    這封回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霸道。
    它徹底打碎了東瀛人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也讓元老院的那些官僚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劉啟那深不可測的帝王心術。
    他根本不屑於玩那些虛頭巴腦的政治遊戲。
    他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絕對的控製權。
    他要把長崎,變成一顆插入東瀛心髒的,永不生鏽的釘子。
    一個為共和國源源不斷輸送利益和人才的殖民地。
    當一條昭良看到這份回電時,他沉默了很久。
    他知道,自己所有的算計,在那個神秘的大元帥麵前。
    都顯得那麽的幼稚可笑。
    對方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
    對方用一種他無法理解的方式,釜底抽薪,奪走了他們最後一點翻盤的希望。
    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
    因為他知道,這已經是他們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了。
    至少,他們還保留了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哪怕這個機會,充滿了屈辱和代價。
    就在東瀛使團準備返回複命的時候。
    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
    一條昭良在泉州的驛館裏,遭到了刺殺。
    刺客是幾名混在使團隊伍裏的幕府死士。
    他們顯然是想破壞這次和談,將戰爭進行到底。
    然而,他們低估了錦衣衛的實力。
    還沒等他們靠近一條昭良的房間。
    就被潛伏在暗處的崔鶯鶯,帶人全部格殺。
    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
    一條昭良看著地上那些熟悉的麵孔,心涼了半截。
    他知道,這是德川家光在向他示威。
    也是在向所有主和派發出的,死亡警告。
    他知道自己一旦回到東瀛,等待他的絕對不是什麽好下場。
    他唯一的生路,就是徹底地倒向共和國這邊。
    於是,在返回東瀛的船上。
    一條昭良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決定。
    他主動找到了隨船護送的錦衣衛官員。
    表示願意,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幕府的一切軍事機密和內部矛盾。
    全部毫無保留地,告知共和國。
    他要用這種方式,來換取自己的****。
    也要用這種方式,來報複那個試圖置他於死地的德川家光。
    他從一個忍辱負重的愛國者,徹底蛻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而這一切,都在劉啟的算計之中。
    與此同時,共和國的內部,也並非一片太平。
    泉州大捷和東瀛遠征的勝利,極大地刺激了國內的工業發展。
    但也催生出無數新的矛盾和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江南士族的反撲。
    蘇勳和孔融為了籌集軍費,停掉了全國所有書院的經費。
    這個舉動,無異於刨了那些士大夫的祖墳。
    他們賴以生存的輿論陣地和人才基地,被連根拔起。
    於是,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下。
    一場以“反對暴政,還我學統”為名的學,潮。
    在江南各大城市,悄然興起。
    無數的讀書人走上街頭,他們吟誦著聖賢之言,痛斥元老院的倒行逆施。
    儒家道統在他們心裏似乎幾近被踩進了塵埃,簡直無法容忍。
    他們堅持要立刻恢複書院的全部資助,甚至指明要將蘇勳和孔融那兩個“國賊”重判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