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砸人飯碗

字數:4472   加入書籤

A+A-


    各行各業留下發芽成長的故事,步步攀高,歲歲開花。
    有人扛上法錘,涉身風波,用自己的公正去為天下點亮最遠的黑夜。
    也有人,成了精打細算的稅務官,為帝國的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
    還有人,成了學識淵博的老師,把知識的火種,傳遍了窮山惡水。
    更有一些人,成了勇猛無畏的將領,為帝國開疆拓土,守衛著邊疆的安寧。
    他們,被後人統一稱為,“開元一代”。
    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畢業典禮上的誓言。
    也共同鑄就了,大晉神武朝,那長達三百年的,輝煌盛世。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此時此刻的劉啟,在送走了一批畢業生後,並沒有停下改革的腳步。
    解決了人才問題,他把目光,投向了下一個,也是最關鍵的領域。
    那就是,軍事。
    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強大,光有錢,有文化,是遠遠不夠的。
    還必須有一支,能保衛自己利益的,強大的軍隊。
    大晉的軍隊,雖然在之前的戰爭裏,打出了很強的戰鬥力。
    但劉啟心裏清楚,這支軍隊,本質上,還是一支封建軍隊。
    它的強大,太依賴神機營和龍驤軍這兩支裝備了未來科技的特殊部隊。
    一旦沒了這兩支部隊,其他的普通軍隊,戰鬥力立馬就要打個對折。
    而且,軍隊的指揮體係,問題也很大。
    兵跟著將,將跟著帥。
    士兵隻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是誰,卻不知道皇帝是誰。
    這種私兵化的現象,和平年代,也許還能壓得住。
    可一旦天下有變,就很容易出現將領帶著兵不聽指揮的情況。
    這是任何一個想把權力抓在手裏的君主,都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一場針對整個軍事體係的,從上到下,徹底的改革,必須馬上進行。
    劉啟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全新的兵役製度。
    他廢掉了之前那種世世代代當兵的軍戶製,改成了全民義務兵役製。
    規定,凡是大晉年滿十八歲的健康男人,都有義務,去當兩年兵。
    這兩年裏,他們要接受最嚴格的軍事訓練,學習最先進的軍事理論。
    兩年期滿,他們可以選擇退伍回家,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軍隊,當職業軍人。
    這個製度的好處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國家培養出大量的,有基本軍事能力的預備役。
    一旦打起仗來,國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裏,拉起一支幾百萬,而且訓練有素的大軍。
    這,就是後世所謂的,總體戰的基礎。
    而為了保證這支軍隊絕對忠誠,劉啟又推出了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措施。
    那就是,軍政分離,軍令分離。
    他設立了國防部,作為全國最高的軍事行政機構,負責軍隊的後勤、裝備、人事這些行政事務。
    國防部長,由文官來當,直接向皇帝負責。
    同時,他又設立了總參謀部,作為全國最高的軍事指揮機構,負責製定作戰計劃,指揮全國的軍隊。
    總參謀長,由最厲害的將領來當,同樣直接向皇帝負責。
    國防部和總參謀部,誰也不管誰,還互相監督互相製衡。
    一個管著錢袋子,一個管著槍杆子。
    一個負責養兵,一個負責用兵。
    這麽一來,就從根子上,斷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
    所有的軍隊,都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的軍隊。
    而皇帝,則通過死死地抓住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這兩個最重要的部門。
    成了這支軍隊,唯一的,也是最高的主人。
    這套在後世看起來,已經很成熟的軍事指揮體係。
    在這個時代,簡直是石破天驚。
    它帶來的衝擊,甚至比之前的教育改革還要大。
    因為它動的,是那些手握兵權的,驕兵悍將們的,核心利益。
    趙括和蘇勳,這兩個劉啟最信任,也是軍方地位最高的將領。
    在知道了這個改革方案後,一時間就來找劉啟,表達了他們的擔心。
    “陛下,您這麽搞,恐怕會引起軍中動蕩啊。”
    趙括的臉上,全是憂慮。
    “自古以來,兵將都是一體的,像胳膊指揮手指一樣才能打勝仗。”
    “現在您要把帶兵的和管錢的分開,還要在上麵放個文官來管我們。”
    “這讓底下的將士們怎麽想,他們會不會覺得,您這是不信任他們。”
    “萬一軍心不穩,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蘇勳雖然沒說話,但那緊鎖的眉頭,也說明了他的態度。
    作為軍人,他們天生就對文官插手軍隊的事,有一種排斥和警惕。
    在他們看來,打仗,是他們這些專業人士的事。
    讓一群什麽都不懂的文官來指手畫腳,那不是胡鬧嗎。
    劉啟看著自己這兩個最得力的手下,一點也沒生氣。
    他知道,他們的擔心,是為了國家好,也是這個時代所有將領的普遍想法。
    想改變他們腦子裏根深蒂固的觀念,光靠嘴說是沒用的。
    必須讓他們,親眼看看,這套新體係,到底有多厲害。
    “朕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麽。”
    劉啟平靜地開口。
    “但朕想告訴你們,時代,變了。”
    “未來的戰爭,不再是爭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是靠一兩個猛將,就能解決問題的。”
    “它將是一場,牽扯到國家方方麵麵的,總體戰。”
    “比的,是國家的動員能力,是後勤的保障能力,是情報的分析能力,是科技的研發能力。”
    “是一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全麵對抗。”
    “在這樣的戰爭裏,一個優秀的後勤部長,他的作用,甚至比一個軍團司令還要重要。”
    “一個厲害的情報分析師,他的一句話,甚至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朕現在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能適應未來戰爭的,全新的軍事體係。”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管後勤的,就去搞後勤,負責指揮的,就去搞指揮,搞研發的就去搞研發。”
    “大家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形成一個高效運轉的戰爭機器。”
    “隻有這樣,我們大晉的軍隊,才能永遠不敗。”
    “至於你們擔心的,文官插手軍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