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陶醉在紙醉金迷

字數:4808   加入書籤

A+A-


    楊修對著劉啟和劉據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大晉立國三十二年,武功之盛已超前漢,比肩盛唐。”
    “但文治方麵卻始終有所欠缺。”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太過於迷信暴力,而忽略了教化的力量。”
    “長此以往我大晉雖然能夠得到天下人的畏懼,卻得不到他們的尊敬。”
    “一個隻會被人害怕的帝國是注定走不遠的。”
    “學生懇請陛下采納魏大人的建議。”
    “在安西行省推行仁政,廣開科舉不設名額。”
    “以此為開端向天下人,展現我大晉的仁德與自信。”
    “如此則天下歸心,我大晉的江山方能萬代永固。”
    楊修的話說得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朝堂之上許多被魏存和楊修這師徒二人,所代表的新派文官集團。
    影響的年輕官員都紛紛站了出來,齊聲附和。
    “臣等,附議。”
    一時間整個養心殿,都充斥著一股要求推行仁政的狂熱氣氛。
    劉據看著眼前這一幕,臉色變得有些蒼白。
    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固執的,不合時宜的,被時代所拋棄的頑固分子。
    而對麵那些人才是代表著未來的,正確的光明的力量。
    他堅持了二十年的信念在這一刻發生了劇烈的動搖。
    或許他們說的才是對的。
    或許自己真的應該改變一下了。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劉啟終於開了口。
    “你們說的都很好。”
    他的聲音依舊那麽平靜,聽不出任何情緒。
    “既然你們都覺得應該在安西推行仁政。”
    “那朕就給你們一個機會。”
    劉啟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緩緩走到了劉據的麵前。
    他伸出手輕輕地拍了拍自己兒子的肩膀。
    “從今天起,安西行省的所有軍政事務都由太子全權負責。”
    “朕不會幹涉分毫,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朕隻要一個結果,那就是一個穩定繁榮的安西。”
    “你,能做到嗎?”
    劉啟的目光平靜地注視著自己的兒子。
    劉據看著父親那雙深邃得如同星空般的眸子。
    他猛地感覺到,無形的重擔一下子攫住了內心,讓呼吸都變得沉重起來。
    心裏很清楚,這次交付權力,不隻是父皇對自己的信任,更像是一場無聲的較量。
    擺在眼前似乎是一道不能回頭的分水嶺,將未來的命運牢牢係在這一役上。
    假如能夠做好,自此便有機會被世人認可,真正站在帝國繼承人的高位。
    可一旦出錯,原本擁有的一切都仿佛可能在刹那間灰飛煙滅。
    那種既期待又忐忑的情緒,在混亂的思緒裏交織著泛起波瀾。
    然而,強烈的意願卻逐漸蓋過恐懼,他渴望用實際行動給父親一個答案。
    世間所有的目光,他都想直麵,不願被輕易低估。
    劉據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毫不膽怯,那種擠進肩頭的責任感在心底生根發芽。
    倦怠和猶豫早就被甩在身後,現在,他下定了決心,要開辟屬於自己的道路。
    踏前一步,單膝跪地,他深吸一口氣,用顫抖卻堅定的聲音許下承諾。
    “兒臣必不辱父皇所望。”
    劉啟看著他,嘴角勾起了一抹誰也看不懂的複雜笑意。
    他沒有再說什麽,隻是轉過身,緩緩走出了養心殿。
    將這個舞台徹底地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和他身後那些躊躇滿誌的年輕人們。
    當天,一道以太子名義頒發的政令從京城發出。
    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安西行省。
    政令的內容震驚了所有人。
    廢除之前所有針對大食人的歧視性政策。
    歸還所有被沒收的,屬於大食貴族的土地和財產。
    大規模裁撤駐紮在安西的軍隊,隻保留最低限度的維持治安的力量。
    在安西全境廣開科舉,不設名額限製。
    所有通過考試的大食人都可以直接進入安西的官僚體係。
    甚至還有機會被調往內地任職。
    這一係列的政策可以說是充滿了善意和仁慈。
    幾乎將大晉在過去二十年裏,在安西建立起來的高壓統治體係給徹底推翻了。
    消息傳出整個安西都沸騰了。
    那些被壓迫了二十年的大食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走上街頭載歌載舞,山呼太子殿下英明。
    那些曾經被剝奪了一切的舊貴族們更是激動得老淚縱橫。
    他們穿上最華麗的衣服,帶著最貴重的禮物,湧向了當地的官府。
    向太子殿下,向大晉的天朝,表達他們最誠摯的感激和效忠。
    一時間整個安西行省,都呈現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景象。
    無數讚美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從安西飛向了京城。
    將太子劉據塑造成了一個千年不遇的仁君聖主。
    京城裏,朝堂上下都彌漫著輕鬆喜慶的氣息。
    仿佛每個人都無比自豪地見證著新紀元的誕生。
    學士們談笑間豪情滿懷,自信自己正揮斥方遒。
    為後世開創一個安和盛治的時代。
    所謂仁德王道,已經成為他們最悅耳的談資。
    一切夢想仿佛都近在眼前即將實現。
    當下的朝廷似乎隻剩下篤定自信和樂觀。
    那些不同的聲音被熱火朝天的氣氛溫柔淹沒。
    大多數人陶醉在紙醉金迷的繁榮之景,對於這背後的危險毫無察覺。
    可現實遠沒他們想得那般美好,那平靜水麵下已暗流湧動。
    如今,昔日被沒收土地的那些大食權貴已得歸還財產。
    並在朝野公開表示感激,實則深藏仇恨難平。
    當他們在台麵上虛與委蛇,退到幕後卻始終抱著複國的決心和野望。
    這些人將手中獲得的財富和特權轉換為招兵買馬、儲備軍需的資本,全然不問表麵的恩義。
    在被賦以官職與信任後,他們開始悄然將親信插入安西政務要地。
    有意識架空了漢人長官的權力,隨著門禁大開的文化政策推行。
    屬於大食的教義和宣言成為市井間的新潮聲,慢慢影響百姓心思。
    隱藏在坊間深入的,是鼓動民心背向晉廷的種子。
    一些人對朝廷的不滿開始升溫,它穩步推進,旁人卻渾然不覺。
    而這時,眾人的期待全交付給了劉據。
    太子卻並未意識到這些動蕩,還一心把天下看作自己的成就。
    他沉浸在順利和高讚的奏章中,隻把這盛世當成一場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