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開倉放糧,安撫災民
字數:5022 加入書籤
台下的百姓和士子,開始瘋狂地向後退,想要逃離這個人間地獄。
整個國子監,瞬間亂成了一鍋粥。
而台上的那些大儒們,更是嚇得魂都飛了。
他們哪裏還顧得上什麽聖人麵子,一個個連滾帶爬,想要逃離那個女魔頭的屠刀。
但已經,太晚了。
趙含嫣的身影,就像老虎衝進了羊群,在他們中間,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她的刀,快得讓人看不清。
每一刀下去,都必然會帶走一條活生生的命。
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受萬人敬仰的大儒們。
在她麵前,就跟待宰的豬狗一樣,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短短不到一炷香的時間。
東席之上,除了那個早就嚇傻在原地的孔文正之外。
再也沒有一個活口。
幾十個名滿天下的大儒,就這麽,被屠殺得幹幹淨淨。
鮮血,染紅了整個高台,匯聚成一條條小溪,順著台階,慢慢流了下來。
那刺鼻的血腥味,讓整個天地,都失去了顏色。
趙含嫣提著那把還在滴血的刀,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孔文正的麵前。
她蹲下身子,用那不帶一絲感情的眼睛,看著這個早就被嚇得大小便失禁的老頭。
“現在,你還覺得,是你嘴裏的理硬,還是我手裏的刀快?”
孔文正的身體,抖得像秋風裏的落葉。
他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麽,卻發現自己的喉嚨裏,像是被灌滿了滾燙的鐵水,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他的眼裏,充滿了無盡的恐懼和絕望。
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從一開始就錯了。
他錯得那麽離譜。
他以為自己是在跟一個皇帝,進行一場政治博弈。
卻沒想到,自己麵對的,是一個根本不按任何規則出牌的,徹頭徹尾的瘋子。
跟一個瘋子,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講的。
他最後的意識,停留在了那把,閃爍著寒光的繡春刀上。
然後,就是無盡的黑暗。
國子監的這場血腥屠殺,像一場十二級的颶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席卷了整個帝國。
天下,失聲了。
所有曾經叫囂著要跟皇帝不死不休的讀書人,在這一刻,全都變成了啞巴。
他們在那一刻,徹底被那個女人的手段嚇得魂飛魄散,也不敢再有任何僵持。
大多數人才遲鈍反應過來。
那位年輕皇帝施加在他們頭上的壓力根本不是虛張聲勢。
直到現在才明白,所謂的容忍和寬赦,不過是權力更盛時的隨性而已。
至於台上那副青銅麵具下的女子。
無疑成了皇帝最直接也最鋒利的殺器,不帶一絲憐憫。
攔在前路上的,無論是誰,全都隻有一個結局。
迎麵而來的隻有死亡,沒有例外。
這以後,帝國上下再也聽不到哪裏的反對或者質疑。
有關皇權的話都在喉間噎住不敢出口。
即使皇家內閣大學爭議不斷,也擋不住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拔地而起。
縱使世俗中嘲諷“奇技淫巧”的一群人。
如今也為那通往權力核心的灰色道路爭破了頭。
誰都明白,時代已經變了,新世界以一種血腥冷酷的方式被強行開啟。
而房頂最高處,發動這一切的那個人,正從養心殿遠遠地俯視著整座京城。
他臉上沒什麽表情,隻是站在風口,無言地感受這被他完全踩在腳下的土地。
目光之中卻帶著灼烈的野心,似乎要吞下這座早已臣服的都城。
“還遠遠沒有結束——”男人終於出聲,把目光拋向身邊的趙含嫣。
“許多事情才剛剛開始,我想看到大火在江山每個角落都燒起來。”
“我要他們所有人都懂得恐懼,所有人都得伏在我的腳下乞憐。”
趙含嫣側著頭,隻把手裏的“含光”匕首握得更緊,沒有任何解釋。
劉啟的視線越過了皇城,望向更遙遠的地方。
那片遼闊的土地上,散落著數不清的州府村落,田野間總有百姓彎腰勞作的身影。
那個人的目光沒有一絲憐憫,眼底是一種近乎冰冷的關注,讓人望而生畏。
仿佛執棋之人一樣,目光落在棋盤,每一枚棋子都可能隨手棄子,沒有一絲猶豫。
趙含嫣察覺到,在他身上,有某種野心在暗暗發酵,一點點慢慢變得鋒利駭人。
那是一股足以把天下踩在腳下、將世間規則全部打碎重鑄的新瘋狂。
手心那柄含光匕首變得格外沉重,鋒刃的冰冷似乎才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其實,她太明白這個男人,無論他想毀掉什麽。
想做什麽麻煩的決定,她都是他手裏最鋒利、也是最值得信賴的利器。
擋在他眼前的東西,無需問緣由,也輪不到她遲疑。
這一刀,無論劈向蒼天還是深淵,她都隻能幹脆利落揮下去。
即使前方隻有無底的黑暗,隻要他開口,她也會縱身躍下。
哪怕整個天下為敵,她依然不會後退半步。
她的願望隻有一個,將自己全部交付出去,從不猶豫。
此刻養心殿中,壓抑得幾乎讓人透不過氣,每個人心中的緊張都沒有地方藏起來。
劉啟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地看著底下跪著的幾十個新任官員。
這些人都是他從寒門和軍中火速提拔上來的。
理論上講,他們應該對他最忠心,也最感恩戴德。
可現在他們的臉上卻寫滿了惶恐與不安。
就在剛才,戶部尚書戰戰兢兢遞上來一份奏折。
黃河下遊決了堤,數萬頃良田被淹沒,幾十萬災民流離失所。
這是一個足以動搖國本的天災。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這背後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數不清的銀子要像流水般花出去。
意味著無數糧食要緊急調往前線。
更意味著,如果處理得不好,一場席卷全國的農民起義隨時都可能爆發。
“都說說,有什麽辦法。”
劉啟的聲音很平靜,聽不出任何情緒。
但正是這份平靜,才讓底下的人更加恐懼。
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帝王從來都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
如果他們的答案不能讓他滿意。
那麽他們頭上的烏紗帽,甚至脖子上的腦袋,隨時都可能保不住。
沉默,死一樣的沉默。
那幾十個新提拔上來的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個個都把頭埋得低低的像鵪鶉一樣,連大氣都不敢喘。
他們不是不想說,是壓根就不知道該說什麽。
他們腦子裏那點可憐的治國經驗,全部來自聖賢書。
書上說遇到這種天災,首先皇帝要下罪己詔向上天祈禱。
然後開倉放糧,安撫災民。
可這些話,他們敢跟眼前這個剛剛血洗了國子監的皇帝說嗎?
那跟找死有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