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淳安落橋記與薪火破霧時
字數:4532 加入書籤
2025 年 2 月的清晨,杭州郊區廠房的鐵門剛拉開,寒氣就裹著山霧灌進來。陳默蹲在三輪車旁,正用膠帶把最後一台設備箱固定好 —— 箱子側麵貼著小妍畫的星星,邊角被夜風卷得有點翹,他伸手捋了捋,指尖的創可貼蹭掉了點膠水。“王師傅,這車閘再緊點,” 他拍了拍車把,“淳安山路陡,別讓設備晃壞了,天天還等著呢。”
王師傅正往車鬥裏塞舊棉被,聞言應著,手裏的扳手轉得飛快:“放心,這三輪車去年拉過化肥,跑淳安沒問題!” 他從車座下翻出個鐵盒,裏麵裝著 2024 年的手工頻譜儀,“這玩意兒帶上,偏遠地方信號弱,說不定能應急。”
林野背著個舊帆布包,裏麵裝著浙大的檢測報告和培訓手冊,身後跟著小宇和森森。小宇懷裏抱著輛紅色玩具車 —— 是 2024 年他第一次控製的那台,車身的漆掉了塊,卻擦得發亮;森森攥著個奧特曼,另一隻手緊緊拉著林野的衣角:“林叔叔,到了淳安,我能教其他小朋友用設備嗎?”
“當然能,” 林野摸了摸他的頭,“你可是咱們星橋的‘小老師’。”
蘇晚最後一個出來,手裏提著個保溫桶,裏麵是巷口便利店老板煮的茶葉蛋:“給天天媽媽和淳安的孩子帶的,山路遠,墊墊肚子。” 她看了眼手機,“天天媽媽說已經在淳安康複中心門口等了,就是有點擔心,說當地信號不好,怕設備用不了。”
三輪車往淳安趕時,天慢慢亮了。山路彎彎曲曲,車鬥裏的設備箱隨著顛簸輕輕晃,陳默時不時回頭看,生怕哪台顛壞了。小宇趴在車邊,看著窗外掠過的竹林,突然說:“林叔叔,我還記得 2024 年你帶我去社區測試,當時設備也總晃,你用手抱著它,說‘別慌,咱們能行’。”
林野笑了,想起那年雪夜的民房:“是啊,那時候咱們隻有一台設備,現在有二十台了,還能幫到山裏的孩子。”
中午時分,終於到了淳安康複中心。院子裏已經圍了不少人,天天媽媽抱著孩子站在最前麵,天天看到三輪車,立刻從媽媽懷裏滑下來,跑過去摸設備箱:“林叔叔,設備到啦!丫丫還在裏麵等呢!”
丫丫是淳安當地的孩子,先天腦癱,隻能發出 “啊” 的單音節,媽媽聽說星橋的設備能幫孩子說話,昨天就帶著孩子住到了康複中心。
陳默趕緊打開設備箱,開始調試。可剛接通電,示波器的屏幕就跳個不停 —— 淡藍色的波形裏混著雜波,像被風吹亂的線。“信號太弱了!” 他皺起眉,“這裏離基站遠,設備的信號接收模塊跟不上。”
天天媽媽的臉色一下子白了:“那怎麽辦?丫丫還等著呢,她昨天還跟我說‘想叫媽媽’……”
“別慌!” 王師傅突然想起什麽,從三輪車裏拿出那台舊頻譜儀,“這玩意兒是 2024 年的,抗幹擾性強,接在設備上試試!”
陳默趕緊把頻譜儀連到主設備上,慢慢旋轉旋鈕。沒過多久,示波器的波形突然平穩下來,淡藍色的線像條安靜的河。“成了!” 他鬆了口氣,“信號穩了,能測試了!”
蘇晚幫丫丫戴上小腦環,調整電極片時,發現康複中心的張醫生正皺著眉站在旁邊。“蘇小姐,” 張醫生的聲音帶著猶豫,“我們這裏的康複師都沒接觸過這種設備,要是你們走了,孩子後續怎麽用啊?”
這正是林野擔心的 —— 偏遠地區康複師短缺,設備落地隻是第一步,教會當地人用才是關鍵。
“張醫生,我們早就準備了培訓手冊,” 蘇晚掏出筆記本,上麵畫著詳細的操作步驟,“而且今天咱們有‘小老師’。” 她指了指小宇和森森,“小宇用星橋的設備兩年了,能教孩子怎麽控製玩具;森森有癲癇史,知道怎麽調設備參數,不會刺激神經。”
小宇立刻走上前,把紅色玩具車放在桌上:“丫丫妹妹,你看,想著‘車車走’,它就會動。” 他戴上備用小腦環,集中注意力 —— 玩具車慢慢往前挪,還繞著丫丫的腳轉了圈。
森森也湊過來,手裏舉著奧特曼:“我以前用設備時也怕疼,後來陳叔叔調了參數,就不疼了,還能寫字呢。” 他從口袋裏掏出張紙,上麵是他寫的 “森” 字,歪歪扭扭卻很工整。
丫丫的眼睛亮了,慢慢伸出手,想摸玩具車。蘇晚趕緊引導她:“丫丫,想著‘車車停’,試試。”
丫丫張了張嘴,發出一聲模糊的 “停”,玩具車真的停住了。院子裏的人都歡呼起來,丫丫媽媽激動地抱住孩子:“孩子,你做到了!再試試叫‘媽媽’!”
就在這時,人群裏突然有人喊:“別試了!這設備會害了孩子!”
是個穿灰夾克的男人,手裏舉著手機,屏幕上播放著段視頻 —— 畫麵裏,一個孩子戴著類似星橋的設備,突然抱著頭哭,旁邊配著文字 “星橋設備導致兒童頭痛,淳安家長警惕”。
“我就說這設備不安全!” 有人跟著附和,“還是別讓孩子用了,萬一出事怎麽辦?”
丫丫媽媽的臉色瞬間變了,趕緊想摘丫丫的小腦環。林野趕緊攔住她:“大家別信!這視頻是偽造的!你們看,視頻裏的設備沒有咱們星橋的星星標識,而且孩子哭的時候,設備的指示燈都沒亮,明顯是假的!”
小宇突然喊道:“我認識這個孩子!他是杭州社區的,之前想借咱們的設備玩,沒借到,就跟銳科的人混在一起!”
灰夾克的男人慌了,想關掉手機,卻被趕來的當地派出所民警攔住。“我們接到舉報,有人偽造視頻造謠,” 民警掏出證件,“跟我們走一趟吧,說說你跟銳科殘餘勢力的關係!”
原來,林野出發前就跟徐總說了擔心,徐總幫著聯係了淳安派出所,沒想到真派上了用場。灰夾克被帶走時,終於承認視頻是銳科的人讓他拍的,還答應給她五千塊錢。
院子裏的氣氛重新輕鬆起來。丫丫在蘇晚的引導下,終於清晰地喊出了 “媽媽”,丫丫媽媽哭著抱住孩子,嘴裏不停地說 “謝謝”。張醫生也鬆了口氣,接過蘇晚的培訓手冊:“以後我們會好好學,不讓你們白跑一趟。”
傍晚,康複中心的食堂裏飄著泡麵的香氣。王師傅煮了一大鍋泡麵,還加了當地村民送的紅薯和臘肉。小宇教幾個孩子用設備控製玩具車,森森幫張醫生調試參數,天天則跟丫丫坐在一起,用設備在平板上畫畫 —— 畫的是一座橋,橋上站著好多孩子,手裏都舉著星星。
林野看著眼前的場景,突然覺得心裏暖暖的。從 2024 年杭州民房裏的第一台小腦環,到現在淳安康複中心的二十台設備;從被銳科處處刁難,到現在能幫山裏的孩子說話、寫字;從三個湊錢買二手電腦的年輕人,到現在有老患者帶新患者的 “星橋大家庭”—— 所有的堅持,都在丫丫喊出 “媽媽” 的那一刻,有了最好的答案。
陳默突然指著窗外的山月,笑著說:“以後咱們要在更多偏遠地區設‘星橋點’,把設備送到山裏、送到草原,讓每個需要的孩子都能摸到星星。”
蘇晚點點頭,從包裏掏出張新的計劃表:“我跟衛健委談好了,下個月開始培訓偏遠地區的康複師,還會招募‘星橋小老師’,讓小宇、森森這樣的孩子,把自己的經驗教給更多人。”
林野舉起搪瓷杯,裏麵裝著熱水:“為了這些孩子,為了咱們的初心,幹杯!”
小宇、森森、天天、丫丫也舉起手裏的紅薯,跟著喊 “幹杯”。食堂裏的笑聲混著泡麵的香氣,飄在淳安的山夜裏,像 2024 年杭州民房裏的泡麵香 —— 溫暖,又充滿希望。
夜深了,林野站在康複中心的院子裏,看著窗內亮著的燈。孩子們還在跟小宇、森森學用設備,張醫生在跟蘇晚討論培訓計劃,陳默和王師傅在檢查明天要送的設備。他掏出手機,給所有患者家屬發了條消息:“星橋的路,會一直往偏遠的地方走,往需要的孩子身邊走 —— 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台設備背後,都是一個孩子的夢想,一份家庭的希望。”
手機屏幕亮起來,是小妍媽媽發來的消息,附了張小妍的畫 —— 畫的是淳安的山,山上有座橋,橋上的孩子都舉著星星,旁邊寫著 “星橋,我們一起走”。
林野笑著回複:“好,一起走。”
山風吹過,帶著竹子的清香。林野知道,銳科的事終於徹底結束了,未來還有設備迭代、培訓康複師的挑戰,但隻要身邊有這些夥伴,有這些期待的孩子,有這份 “讓技術帶著溫度” 的初心,星橋就永遠不會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