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租寫字樓,注冊辰風工作室
字數:4364 加入書籤
十月末的江城,秋意漸濃,科創大廈樓下的梧桐樹落下第一片黃葉時,陸辰正拿著租房合同,在“承租方”一欄簽下自己的名字。20平米的辦公室在12樓,落地窗外能看到江城大學的校門,租金每月1500元,押一付三,用的是之前外賣業務賺的3萬元利潤——這是辰風從“校園配送點”升級為“正規工作室”的第一步。
“這地方好,”林風幫著搬辦公桌,手指在光滑的瓷磚上劃了劃,“比之前的配送點幹淨多了,還有空調,冬天送外賣回來不用凍手了。”他帶來的二手辦公桌是從舊貨市場淘的,400元一張,還帶著淡淡的木紋,擦幹淨後顯得格外整潔。
陳陽則在角落裏調試網線,手裏拿著一個改裝過的路由器:“我把帶寬升到了100M,以後傳視頻、登係統都不會卡。對了,我還在牆上裝了個顯示屏,能實時顯示訂單數據,哪個區域訂單多、哪個餐品賣得好,一眼就能看到。”
蘇晴是最後到的,手裏抱著一個大紙箱,裏麵裝著她連夜設計的工作室物料——印著“辰風外賣”lo的工牌、打包袋,還有一張手繪的“團隊分工表”,貼在辦公室最顯眼的牆上:
陸辰:負責人,統籌業務、對接商家
林風:運營主管,管理配送員、規劃路線
陳陽:技術主管,維護訂單係統、開發新功能
蘇晴:市場主管,負責宣傳、客服管理
“還有這個,”她從包裏拿出一個紅色的印章,上麵刻著“江城辰風工作室”,“我昨天去刻的,以後簽合同、對賬都能用,顯得咱們正規。”
陸辰接過印章,在一張空白紙上蓋了一下,鮮紅的字跡清晰有力。他心裏突然湧起一陣感慨——從最初在宿舍樓下貼招募啟事,到現在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明確的分工,短短兩個月,辰風已經從5人的小團隊,成長為有15名成員(8名配送員、2名客服、5名核心成員)的工作室,這是前世的他想都不敢想的。
“咱們今天還有兩件事要做,”陸辰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第一,去工商局注冊工作室,把‘辰風’的名字定下來;第二,跟之前合作的餐館談短視頻代運營,拓展新業務——不能隻靠外賣,得多幾條賺錢的路子。”
注冊的過程比預想中順利。工商局的工作人員聽說他們是大學生創業,特意開通了“綠色通道”,還耐心指導他們填寫材料。當拿到印有“江城辰風工作室”字樣的營業執照時,林風忍不住舉起來拍照,發在團隊群裏:“咱們也是有‘牌照’的人了!以後再也不是‘野路子’了!”
從工商局出來,一行人直接去了老江城菜館。王建國正在門口掛新的招牌,看到他們來,趕緊放下手裏的錘子:“你們來得正好,昨天我兒子拍了個紅燒肉的視頻,發在網上才幾十點讚,你們要是能幫我做,我願意按每條200塊付費!”
這正是陸辰想談的。陳陽打開手機,調出之前幫晨光漢堡店拍的短視頻——鏡頭裏,張磊現烤漢堡的過程被加速,配上“咬一口汁水四溢”的字幕和輕快的背景音樂,點讚量已經超過3000。“王叔,我們不僅幫你拍視頻,還能幫你剪輯、加字幕、發在校園短視頻號上,保證讓更多學生看到。要是視頻點讚超1000,我們再額外送你一條探店視頻,怎麽樣?”
王建國看得眼睛發亮,當場拍板:“行!就按你說的,我先訂10條,明天就開始拍!”
接下來的兩天,短視頻代運營業務順利展開。陳陽負責拍攝和剪輯,他特意買了個手機穩定器,拍出來的畫麵比之前更流暢;蘇晴負責寫文案,比如“老江城菜館的紅燒肉,燉了3小時才有的軟爛”“一口下去全是肉香,學生黨必衝”,精準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陸辰則負責對接商家,製定不同的套餐——基礎版(10條視頻,2000元)、進階版(20條視頻+1次直播,5000元),滿足不同商家的需求。
首月,辰風就接到了12家餐館的訂單,其中不僅有老江城、晨光漢堡這樣的老合作商,還有3家新餐館主動找上門,比如巷尾麻辣燙旁邊的“煎餅王”,老板看了辰風做的視頻後,直接訂了進階版套餐:“我這煎餅攤開了5年,一直沒什麽名氣,你們要是能幫我做起來,以後我家的外賣也交給你們代訂!”
短視頻業務的盈利,讓辰風的收入結構更穩定——之前隻靠外賣分成,每月利潤大概8000元,現在加上短視頻代運營的24000元,月利潤直接突破3萬元。林風拿著財務報表,興奮地說:“咱們現在有錢了,可以再招幾個人,把北苑、南苑的外賣業務也做起來!”
陸辰卻沒急著擴張,他知道李老板的“江城校園配送公司”隨時可能出手,必須留足夠的資金應對突發情況。他把一半利潤存進銀行作為備用金,另一半用來升級設備——給配送員換了新的保溫箱(能保熱4小時)、給辦公室加了兩台電腦(方便客服和剪輯),還買了個小型打印機(能現場打印訂單和對賬表)。
就在工作室步入正軌時,林風突然帶來一個重要消息。那天他去老江城菜館對接短視頻拍攝,看到張浩和一個穿黑色西裝的男人坐在角落裏,男人手裏拿著一個公文包,上麵印著“江城建材”的lo。“我離得遠,沒聽清太多,隻聽到男人說‘李老板讓你盯著辰風的短視頻業務,別讓他們搶了咱們的商家’,張浩還點頭說‘放心,我有辦法’。”
陸辰心裏一沉——李老板果然沒放棄,而且把目標對準了新拓展的短視頻業務。他立刻召集團隊開會:“從今天起,所有短視頻的文案和素材都要加密,發出去前必須經過我審核;跟商家簽的合同要加上‘保密條款’,不能讓他們泄露咱們的運營策略;陳陽,你在係統裏加個‘素材備份’功能,防止視頻被惡意刪除或篡改。”
陳陽點點頭,當天就給係統加了雙重備份:“素材會同時存在本地硬盤和雲端,就算本地的丟了,雲端也能恢複。另外,我還加了‘水印’功能,所有視頻都會自動加上‘辰風出品’的水印,別人想盜用也難。”
蘇晴則去跟商家溝通保密條款,她特意打印了一份補充協議,上麵寫著“若商家泄露辰風的運營方案,需賠償5000元違約金”。老江城的王建國看完,毫不猶豫地簽了字:“我跟你們是一條船上的,肯定不會幫外人,你們放心!”
盡管做了萬全準備,陸辰心裏的警惕卻沒放下。他知道張浩和李老板的手段,短視頻業務現在是辰風的新增長點,他們肯定會想辦法破壞——比如挖走合作商家、惡意舉報視頻、甚至盜用素材。
為了摸清李老板的底細,陸辰開始在網上搜集“江城李老板 建材”的信息。他發現李老板的真名叫李誌強,不僅做建材生意,還涉足餐飲供應鏈、校園超市等領域,在江城有不少人脈。更讓他在意的是,有網友在論壇爆料“李誌強曾用低價壟斷某高校的校園超市,逼走了好幾家小商戶”——這和他現在想壟斷江城大學外賣市場的手段如出一轍。
“看來咱們麵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陸辰把爆料截圖發給團隊群,“李誌強擅長用資本和人脈打壓對手,咱們不能掉以輕心。接下來,短視頻業務要穩紮穩打,先把校園周邊的商家穩住,再慢慢拓展,別給他們可乘之機。”
群裏的回複很快,林風發了個“拳頭”表情:“陸哥,我每天多去商家那裏轉兩圈,盯著點,有情況立刻匯報!”蘇晴則說:“我會多跟學生互動,收集他們喜歡的視頻風格,讓咱們的內容更有競爭力,就算李老板想搶商家,也沒那麽容易!”
當天晚上,陸辰收到匿名者的短信:“李誌強正在聯係校園短視頻號的運營者,想讓他們下架辰風的視頻,還想花錢買‘負麵評價’,你們要提前跟短視頻號溝通,做好應對準備。”
陸辰看著短信,手指微微攥緊。李老板的動作越來越快,從外賣到短視頻,從商家到平台,全方位打壓,顯然是想把辰風徹底擠出校園市場。他深吸一口氣,打開電腦,在“應對計劃”文檔裏寫下:
1. 與校園短視頻號簽訂“獨家合**議”,保證辰風視頻不被下架;
2. 發動學生粉絲,若遇到負麵評價,及時舉報並澄清;
3. 加快開發“辰風短視頻APP”,擺脫對第三方平台的依賴。
窗外的夜色漸深,科創大廈的燈光一盞盞熄滅,隻有辰風工作室的燈還亮著。陸辰看著辦公桌上的營業執照,心裏清楚——這場仗還遠沒結束,李誌強的壟斷野心不會輕易收斂,接下來的挑戰會更艱難。但他不會退縮,辰風不僅是他的創業項目,更是團隊成員的心血、商家的信任、學生的期待,他必須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成果。
隻是他沒想到,李誌強的反擊會來得這麽快——三天後,校園短視頻號突然下架了辰風所有的視頻,運營者發來消息:“抱歉,收到上麵的壓力,不得不下架,你們別再發了。”同時,網上開始出現“辰風短視頻剪輯抄襲”“商家食材不新鮮”的負麵評價,點讚量還在快速上漲。
一場針對短視頻業務的危機,又一次擺在了辰風團隊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