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未雨綢繆育新枝

字數:4047   加入書籤

A+A-


    林望舒當即跟郡主謝恩告退,回到家中,立刻著手安排。
    一邊命何伯找人加緊修葺那定下做藥鋪的鋪麵,尤其要注意隔出隱蔽的教學與製藥空間;一邊開始在心中物色適合學醫的人選。
    這濟世安民之路,似乎在她麵前,又拓寬了幾分,盡管前路依舊迷霧重重。
    無論心中藏著多少未解的謎團,日子總要腳踏實地地過下去,眼前亟待解決的事務更是刻不容緩。
    林望舒將紛亂的思緒暫且壓下,專注於手頭的人才培養大計。
    她計劃從莊子上名冊裏的孩童中,挑選適合學醫的苗子。
    吳氏的三個女兒,想必是要跟著她們母親學習釀酒持家的本事,自然不在考慮之列。
    剩下的那些孩子,看來還需得抽空親自去見一見,做個初步的篩選。
    或許可以先弄些常見的草藥圖樣,看看他們的辨認能力和興趣所在。
    正凝神思慮間,撫劍端著一杯新沏的熱茶悄無聲息地走到她身邊。
    林望舒接過茶盞,氤氳的熱氣模糊了她的視線,心中總覺得似乎忽略了什麽重要的事。
    她抬眼看向靜靜侍立一旁的撫劍,那清冷沉穩的身影忽然讓她靈光一現:是了,撫劍!
    從最初救治承璋,到後來處理各種小傷小病,撫劍在用藥和療傷方麵展現出的領悟力與熟練度,遠非常人可比。
    她似乎天生就對醫理有著異乎尋常的敏銳,無論多複雜的處理步驟,總是一點即通。
    林望舒沉默了片刻,放下茶盞,輕聲問道:“撫劍,你家中可還有親人?”
    撫劍微微一愣,隨即平靜地回答:“回奶奶,奴婢不知。自有記憶起,便在郡主府中了。”
    “那你幼時之事,方便與我說說嗎?”林望舒語氣溫和。
    撫劍神色如常,坦然道:
    “奴婢的事,對奶奶並無不可言。
    奴婢自幼與郡主府中遴選的女護衛一同接受訓練,弓馬騎射、拳腳兵器皆是常課。
    但郡主似乎對奴婢格外不同些,時常命奴婢跟隨軍醫學習辨識草藥、包紮傷口、處理常見病症。
    郡主府內眷偶有微恙小傷,也多是由奴婢經手。”
    她頓了頓,繼續道:
    “郡主待奴婢極好,不過府中其他女護衛,郡主也多有栽培。
    有人被安排去學廚藝,有人精研刺繡,皆令她們掌握一門傍身之技,隻是平日以護衛職責為主,不常顯露罷了。
    若說對奴婢有何特別,大約便是讓奴婢多學了醫道。”
    林望舒聽得心中波瀾微起。
    讓撫劍跟隨盧醫者學習更專業的醫術,這個念頭變得變得更強烈。
    撫劍有此天賦,又有基礎,若能得名師指點,未來成就不可限量。
    然而,這個念頭剛一升起,現實的難題也隨之而來。
    撫劍若去專心學醫,自己身邊立時便少了一個最得力的臂助。
    青溪日後要嫁人,還要分心打理鋪麵;周嬤嬤年事已高,處理瑣事反應不及小丫頭靈活;新來的六個小丫頭尚在雲娘手下接受考察和訓練,能否堪用還是未知之數。
    她暗自盤算,身邊至少需要四個大丫鬟輪值,方能應對周全,如今隻有撫劍和青溪兩人,確實捉襟見肘。
    看來,那六個小丫頭中,必須盡快培養出兩個可靠之人。
    心思一轉,她又問撫劍:“新采買的那六個小丫頭,若讓她們跟著你學些簡單的拳腳功夫,強身健體,偶也能應個急,可能行?”
    撫劍略一思索,回道:
    “若是以訓練護衛的標準來看,她們年齡稍大,筋骨已基本定型,難有大成。
    但若隻是強身健體,遇事時有些自保之力,或能臨時支應一下,每日清晨訓練一個時辰左右,假以時日,應當可行。”
    林望舒計算了一下時間,便做了決定:
    “那便如此安排。讓她們六個輪流跟著你訓練,不必追求高深,重在實用。你的天賦不該被埋沒。”
    她目光誠摯地看向撫劍,終於問出那個盤旋已久的問題:
    “撫劍,若有一個機會,讓你跟隨醫道高手學習更深奧的醫術,你可願意?”
    撫劍眼中閃過一絲明顯的困惑:“少夫人不需要奴婢保護了嗎?”
    林望舒聞言,不由輕笑出聲,語氣帶著幾分憐惜與認真:
    “傻姑娘,我自然是希望你留在我身邊的。
    但你可曾想過,你以後也要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難道願意一輩子隻做一名丫環或是護衛嗎?
    若你能學成一身醫術,無論是在揚州還是在此地,都能獨當一麵,開設女科藥鋪,惠及更多女子,那才是真正實現了你的價值,也不負郡主和你自己這番天賦。”
    她見撫劍似有所動,繼續詳細安排道:
    “藥鋪正式開張還需些時日籌備。
    眼下,你先幫著在莊子上挑選幾個資質、心性都好的孩童,作為藥鋪未來的學徒。
    我這邊會
    這些孩子,將來便是你學醫的師弟師妹。
    你目前的主要職責仍是在我身邊護衛,待我身邊有了更得用的人手,你便可逐步將重心轉移到藥鋪上去。
    初始階段,你可每日抽半天時間去藥鋪那邊,一邊學習,一邊打理事務。”
    將挑選學徒的重任交給撫劍後,林望舒心中稍定,又起身去尋婆母周氏。
    開藥鋪非同小可,尤其是在北地這等地方,需得對本地行情有深入了解,以免無意中觸犯行規,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醫者之事,關乎性命,一旦出事,便是大事。
    周氏聽聞兒媳詢問北地藥鋪情形,仔細回想了一下,說道:
    “娘對這些營生了解不深。隻知這縣城裏最大的藥鋪叫做‘百草堂’,坐堂郎中似乎有幾個,城內官宦富戶人家,多是去那裏瞧病抓藥。
    隻是他家收費不菲,尋常百姓若非急症重病,多是尋些走方郎中,或是在街邊藥攤上湊合著買些藥熬煮,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
    林望舒聞言,眉頭微蹙。看來這北地的醫藥行當,亦是壁壘分明。
    百草堂走的是高端路線,壟斷了優質資源和客源,而底層百姓則缺醫少藥,隻能苦苦掙紮。
    自己若要在此地開設藥鋪,既不能與百草堂正麵衝突,引來嫉恨,又需找到獨特的定位,尤其是要發揮女醫和傷科的優勢,方能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真正實現濟世安民的初衷。
    前路,仍需細細籌謀,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