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巧納飯館謀新途

字數:4170   加入書籤

A+A-


    連日的內外操勞,讓林望舒隻覺得筋骨酸軟,疲憊不堪。
    端午過後,天氣愈發悶熱,她懶懶地歪在窗邊的涼榻上,讓手腳麻利的汀雁給自己捶背按肩。
    小丫頭力道適中,手法雖不及撫劍老道,卻也舒緩了不少緊繃的肌肉。
    望舒閉著眼,不由想起賈敏那處引了溫泉的莊子,雖說如今天熱,但那溫泉水泡過後通體舒泰、驅散疲乏的感覺,實在令人懷念。
    她輕聲吩咐侍立一旁的汀蘭:“晚上備一桶解乏的藥浴,我需好好鬆快鬆快。”
    心裏盤算著,得在商隊回來前,將手頭所有事情都理順歸置好,否則等商隊滿載而歸,又有得忙了。
    剛閉上眼想眯一會兒,周嬤嬤便輕手輕腳地進來,遞上一張帖子:
    “少夫人,門房剛送來的,縣令夫人劉氏遣人送來的拜帖,說是明日想來拜訪。”
    林望舒接過帖子看了看,略一思忖。劉氏此人質樸爽直,上次為購冰之事接觸,印象頗佳。
    明日雖有些雜事,但推一推也無妨,正好看看這位縣令夫人此次又有何事。
    她讓周嬤嬤去婆母周氏那邊知會一聲,詢問明日是否一同見客。
    周氏很快回了話,說是看她近日勞累,明日便不見客了,正好幫她清理一下外麵幾個鋪子的賬目,讓她自行應對便是。
    翌日,劉氏如約而至。比起初次見麵的局促,她這次顯然熟稔了許多,身邊還跟著兩個虎頭虎腦、年約六七歲的小子。
    林望舒笑著讓汀雁帶了兩個小男孩去尋王煜和黎小昕玩耍。
    劉氏這才道明來意,語氣帶著幾分不好意思,又難掩對父母的關切。
    原來她娘家父母聽聞女兒女婿要在這北地小城待上數年,且女婿身子骨不算強健,放心不下。
    她父親原是南邊縣城酒樓的廚子,就她這一個女兒,老兩口一合計,竟將那邊的家當都變賣了,千裏迢迢追了過來。
    他們打算在縣城裏開個小飯館,既能營生,也好就近照顧女兒一家。
    “王夫人,您是知道的,我娘家就是普通農戶,我爹雖在酒樓做過,可對這北地的情況是一抹黑。
    我們夫妻倆,一個讀書,一個管內宅,於這經商之道更是全然不通。”
    劉氏臉上帶著愁容和羞窘:
    “我爹娘性子急,來了才三天,就自個兒尋中人買下了一個現成的小館子,連修葺都顧不上,直接就搬進去了。
    他們自個兒打掃,還不要我們幫忙,說是自己忙活得過來。
    我這心裏實在是沒底。就怕他們把那點養老的本錢全折進去。
    外子雖是個縣令,可他就一個人,師爺都是本地人……”
    她話未說盡,但意思明確,是希望能借重林望舒的勢,給父母的小飯館找個靠山,免得被本地同行欺生。
    林望舒耐心聽她說完,溫言安撫道:
    “夫人一片孝心,令人感動。老人家初來乍到,有此擔憂也是常情。
    開飯館之事,關乎口味、地段、客流,還需從長計議。
    你且寬心,容我思量兩日,三日內必給您一個準信。”
    得了這句承諾,劉氏仿佛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臉上的愁雲散去了大半,又說了幾句感激的話,這才忐忑又帶著期盼地告辭離去。
    送走劉氏,林望舒便去尋周氏商議。
    周氏聽後,直接道:
    “不過是個小飯館,你若是覺得那劉氏人品可信,值得交往,隨便從賬上支二百兩銀子與她,算作入股或是借給她周轉都行。”
    林望舒卻想得更深一層:
    “娘,我倒不是單純想幫襯她。
    您想,咱們日後酒坊釀出酒來,總需銷路。這小
    飯館若經營得當,便是一個現成的售賣點。
    再者,莊子上產出的瓜果蔬菜、雞鴨禽蛋,也可優先供給他們,豈不又多一條穩定的出貨門路?隻是……”
    她略有遲疑,“聽劉氏所言,她父母是將那飯館當做安身立命之所,我們若介入過深,反而不美。”
    周氏問明了那小飯館的位置,笑道:
    “那地段我知曉,確實偏僻了些,做吃食生意,難有起色。
    巧了,我手裏正有個鋪麵,原也是開酒樓的,做的是湘菜,滋味太辣,本地人受不住,做不下去了,租約剛好到期收回。
    那位置臨著主街,倒是合適。隻是……”
    她頓了頓,提醒道,“南方菜係口味清淡,夏天或許尚可,到了冬日,北地人還是好那口濃厚熱燙的,怕是難以招攬熟客。”
    林望舒心中已有計較,便道:
    “既如此,不如就用母親這個鋪麵。
    我們不算深度插手,隻以提供鋪麵、部分原料和些許庇護的方式合作,算作入股,盈虧與他們共擔,也顯得更有誠意。”
    周氏擺擺手:“那鋪麵你拿去用便是,算我租給你的,租金看著給就行,娘不愛操心這些瑣碎。”
    她如今是越發放心將外事交給兒媳打理。
    得了婆母支持,林望舒心中大定。
    三日後,她依約與劉氏碰麵,並去看了那新收回的鋪麵,位置果然比劉家父母自行購買的那個好上許多。
    隨後又見了劉父劉母,兩位老人看著都是本分勤快的實在人,言語間明事理,懂進退。
    林望舒特意嚐了劉父親手做的幾道菜,發現並非印象中純粹的南方菜係,反而融合了些許北地口味,鹹鮮適中,滋味頗佳。
    她不禁笑道:“劉師傅這手藝,似乎不拘泥於南派章法?”
    劉父憨厚一笑,眼中卻帶著廚子的執著:
    “回夫人話,小人以前學藝時,師父就常說,甭管什麽菜係,客人吃著好,才是真好。
    到了這北地,更不能死守著南邊的規矩不是?”
    林望舒聞言,含笑點頭。
    她明白,正是這種懂得因地製宜、以客為尊的思路,這小飯館才有做起來的可能。
    劉氏在一旁聽得懵懂,林望舒卻已心下了然,這個股,值得入。
    雙方很快商定了合作的具體事項,林望舒以提供鋪麵、部分啟動資金及庇護為條件,占股三成。
    日常經營皆由劉家自主,莊子上的產出和未來的酒水可優先優惠供應。
    諸事談妥,林望舒帶著人打道回府。
    馬車軲轆軋過青石板路,她靠在車壁上,望著窗外掠過的街景,忽然想起離開揚州前,與嫂嫂賈敏和黛玉、承璋一起用的那頓飯。
    近來,似乎想起揚州娘家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那縈繞在心間的溫情與牽掛,在這北地盛夏的傍晚,變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