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資金實力的行業認證
字數:4892 加入書籤
第76章:資金實力的行業認證
顧晚舟那張“開工”圖剛發過來不到十分鍾,陸硯之的鍵盤就已經敲出了三段通稿草稿。
他盯著屏幕,把最後一句“這操作太頂了”刪得幹幹淨淨。熊貓頭表情包也撤了,狗頭軍師也不用了。現在不是玩梗的時候,是立碑的時候。
“真金白銀砸進去,結果被人說是炫富?”他冷笑一聲,順手把《現代傳播》期刊評審意見截圖拖進文檔,“提升表演可信度17.3%——你讓誰炫?炫科學嗎?”
電腦右下角跳成00:00的瞬間,腦子裏“叮”地一響。
三條熱搜詞條浮現:
#顧晚舟獲行業致敬#
#資金使用新標準#
#綜藝不該拿命省錢#
他盯著第一條看了兩秒,嘴角往上扯了扯:“行啊,這回熱搜還挺懂事,知道該捧誰了。”
鋼筆轉了半圈,他沒停頓,直接把通稿推給合作媒體群,附言就一句:“標題用《她花自己的錢,改了行業的命》,文末加一句——這不是特權,是示範。”
剛點發送,辦公室門被推開一條縫。
小唐探出半個腦袋,頭發亂得像雞窩,手裏舉著新做的亞克力倒計時牌,邊角還沾著膠水印:“教授……門戶首頁正在加載您的稿子,騰訊、新浪、網易都上了推薦位。”
“嗯。”陸硯之頭都沒抬,“回去睡吧,明天還得扛輿情。”
“我不困!”小唐挺直腰板,說完自己打了個哈欠,差點栽進來,“我就是……想親眼看著熱搜登頂。”
陸硯之瞥他一眼:“那你站門口當吉祥物吧。”
手機震動的時候,顧晚舟正躺在沙發上啃薯片,左手舉袋,右手刷微博。
熱搜第一赫然是#顧晚舟獲行業致敬#,點進去一看,全是清一色的正向解讀。有娛評人說她是“內娛第一個敢用自己的錢逼行業升級的人”,還有影視博主做了個視頻叫《她一個人幹翻了綠幕工業》,播放量已經破千萬。
她冷笑一聲,摸出加密手機,給林姐發消息:“發聲明。”
林姐秒回:“早寫好了,就等您點頭。”
幾分鍾後,工作室官微更新:
【關於節目經費使用的說明】
本次錄製中所有場地升級、安全設備增配等超額支出,均由顧晚舟女士個人承擔,未動用節目組預算一分,亦未換取任何形式的商業回報或廣告權益。
詳細賬單已公開可查。
我們不認為這是犧牲,而是底線。
底下配了一張Excel截圖,每一筆開銷都標得明明白白:古堡租賃費、威亞係統檢測費、消防備案加急費……連臨時搭建的防風棚都列了型號和單價。
顧晚舟看完,自己轉發,隻加了一句:
“如果提升安全標準叫‘炫富’,那我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富’。”
這話一出,評論區直接炸了。
有人扒出過去三年某爆款綜藝的事故記錄,對比顧晚舟這次的安全投入,算出她多花了兩百多萬就為了少用一次綠幕;有人做圖對比“別人家女明星在摳圖戰場廝殺,顧晚舟在真實城堡裏演戲”;還有網友調侃:“建議以後藝人合同加一條:如遇綠幕糊弄,可申請差價補償。”
眼看著輿論徹底扭轉,陸硯之那邊又收到陳墨的消息:
“廣電內部培訓材料組的人私聊我,說這份明細可能會被收進‘綜藝製作安全案例庫’。”
陸硯之眼睛一亮,立馬重編第二輪通稿,標題直接拉滿:
《用真金白銀推動行業升級的典範》
正文裏他特意提了一句:“當一個藝人願意自掏腰包提升製作標準,而全行業開始討論如何複製這種模式時,說明改變已經發生。”
他還順手把“禁止預設劇本”“高危動作必須報備”這些之前寫進草案的內容,包裝成“行業呼聲”,塞進了文末建議欄。
“不是咱定規矩,”他邊敲邊念叨,“是讓大夥兒覺得這本來就有規矩。”
傍晚六點,雙熱搜並列第一。
#資金使用新標準#底下,已經有好幾家製作公司留言表態:“下季節目將參考該資金管理模式。”
一家頭部平台甚至發公告:“即日起,所有涉及高空、爆破、威亞的綜藝項目,須提交安全認證報告方可立項。”
陸硯之靠在椅子上,眼鏡滑到鼻尖,看著數據曲線慢慢走平,像是風暴過後的海麵。
小唐趴在他辦公桌上睡著了,手裏還攥著倒計時牌,嘴裏嘟囔著“還有46小時……不對……45……”
他伸手把牌子抽出來,輕輕放在一邊。
手機震動,是顧晚舟的加密郵件。
“看來下次不用我出錢,他們自己就會升級了。”
他回得很快:“等他們發現省錢不如省事,才算真正懂了。”
剛發出去,又一條新聞彈出來:某老牌導演公開吐槽,“顧晚舟這是砸錢立人設,咱們普通節目哪學得起?”
陸硯之笑了,轉手把這采訪截下來,發到幾個製片人微信群裏,配文:
“他說學不起?那問問觀眾,是想看演員在綠幕裏飛,還是真摔了?”
不到十分鍾,群裏就吵翻了。
有人說“成本太高搞不了”,立刻有人回懟:“你拍五毛特效省下的錢,夠賠得起人命嗎?”
還有人算賬:“其實她那兩百萬分攤到整季也就每期多幾十萬,但安全性翻倍——這買賣不虧。”
眼看著討論從“能不能學”轉向“該不該學”,陸硯之關掉群聊,重新打開那份《倡議書草案》。
他把“資金透明化”那一章的措辭又捋了一遍,順手加了個腳注:
“參考案例:2025年某頂流綜藝因拒絕使用綠幕替代真實場景,雖超支但零安全事故,播出後收視率反升18%。”
寫完,他喝了口冷咖啡,酸得眯起眼。
這時候顧晚舟又來消息:
“剛才有個製片人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當‘綜藝安全顧問’,按項目收費。”
他回:“報價別低於五百萬。”
“我說了。”她回,“他還問能不能分期。”
陸硯之差點笑出聲,手指飛快敲字:“告訴他,安全這東西,不接受花唄。”
兩人你來我往地聊著,文檔在後台自動保存,版本號跳到了V3。
窗外夜色濃稠,樓下的便利店換了新班次,關東煮的霧氣貼在玻璃上,模糊了一格燈光。
陸硯之揉了揉太陽穴,看了眼時間:23:47。
47小時倒計時還在走。
他知道明天會有更多質疑,會有更多“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嘲諷,也會有試圖蹭熱度卻敷衍了事的偽升級。
但他更知道,有些事一旦開了頭,就再也回不去了。
就像以前大家都覺得綠幕能糊弄,現在突然有人把真城堡搬進來,你還怎麽說服觀眾相信那片飄著塑料葉子的藍布是亞馬遜?
他正想著,手機又震。
顧晚舟發來一張截圖:某個新綜藝的立項書草稿,其中一條寫著——
“拍攝場地參照‘顧晚舟標準’執行,預算預留真實環境搭建費用。”
他盯著那行字看了三秒,然後默默把倡議書的標題改成了:
《致所有還在拿綠幕當戰場的綜藝導演:你們的活兒,該升級了》。
文檔保存成功。
小唐在桌上翻了個身,嘀咕了一句:“教授……熱搜……還沒掉……”
陸硯之看了他一眼,輕聲說:
“沒掉,還在榜上呢。”
他低頭繼續修改條款,鋼筆尖劃過紙麵,沙沙作響。
電腦屏幕右下角,時間跳成2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