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加密郵箱的全球視野
字數:4559 加入書籤
第88章:加密郵箱的全球視野
郵箱叮了一聲。
陸硯之盯著那封亂碼標題的郵件,手指在鍵盤上停了兩秒,然後幹脆利落地點了“標記為垃圾郵件”,順手拖進了隔離文件夾。他連點開的興趣都沒有——真要搞事的人,不會用這種小學生級別的恐嚇手段。
“要是連這點心理戰都破不了,還談什麽把娛樂圈當實驗室?”他自言自語,轉了轉手邊的鋼筆,袖口墨水漬蹭到桌沿也沒管。
屏幕另一端,加密郵箱界麵彈出新草稿。他敲下第一行字:“國內規則已立,下一步,讓世界看看什麽叫透明製作。”
剛發送成功,手機就震了一下。
顧晚舟發來消息:【聽說好萊塢也存在資本操控評級的問題。】
配了個視頻鏈接,沒多餘表情,也沒標點,懶得出奇。但陸硯之知道,這輕飄飄一句話,相當於往太平洋扔了顆深水炸彈。
他點開視頻,是段剪輯好的分析——某國際頒獎禮投票數據異常曲線圖,背後關聯的製片公司資金流向,全是他三個月前隨手整理的研究資料。她不僅記得,還精準挑出來做了彈藥包。
“你這是躺著不動,順手掀了半邊天啊。”他回了一句。
那邊秒回語音,背景有薯片袋窸窣聲:“我隻負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你,寫論文歸你,挨罵也歸你。”
“合著我是工具人?”
“不,你是我的嘴替。”她說完就掛了。
陸硯之搖頭,嘴角卻翹了下。他打開學術協作平台,翻出幾個長期有郵件往來但從未見過麵的國際同行名單——三位曾參與戛納評審團的學者,都是他過去發表輿論研究論文時的引用者。關係不算熟,但夠體麵。
他起草了一封非正式研討邀請函,措辭嚴謹得像在寫課題申報書,實則句句埋鉤子:“近期我們在中國影視行業推動了一項關於資金透明化的實踐,初步數據顯示其對創作質量與公眾信任度的正向影響……不知您是否有興趣進行一次跨國案例對比研究?”
發完,他又補了一句附言:“附件含部分可公開數據,若需進一步信息,可提供加密通道訪問權限。”
小唐這時候頂著一頭炸毛出現在門口,手裏舉著電子倒計時牌,上麵寫著“熱搜剩餘時間:47:58:12”。
“教授!您發了啥?BBC文化欄目的編輯剛私信工作室,問咱們有沒有人願意接受采訪,主題是‘中國綜藝如何用財務公示倒逼產業升級’。”
陸硯之抬眼:“他們主動找的?”
“主動!還說想拍個專題片,叫《從盒飯到預算表》!”小唐激動得差點把牌子摔了,“這名字是不是太接地氣了點?”
“接地氣才好傳播。”陸硯之冷笑,“等他們知道影後靠薯片抵稅的心理損耗成本,說不定能拿艾美獎。”
話音未落,郵箱又響了。
他點開,是一封英文郵件,發件人確實是BBC文化欄目編輯,內容比私信正式得多:“貴方提出的資金公示機製已在業內引發討論,我們正在籌備一期全球娛樂產業治理專題,希望能采訪相關實踐者,探討該模式是否具備跨文化複製性。”
陸硯之看完,直接轉發給顧晚舟,附言:“你的薯片經濟學,要上國際版了。”
五分鍾後,她回了個語音,語氣像在點外賣:“記得幫我問問他們,英國薯片能不能抵稅。如果能,我可以考慮去倫敦辦個展,名字就叫《論膨化食品在藝術生產中的戰略價值》。”
“你要不要順便申請個諾貝爾零食獎?”
“別鬧,”她說,“我認真問的——要是他們真做專題,得讓他們把‘演員被迫看爛劇本的精神損耗’算進成本模型裏,不然不客觀。”
陸硯之揉了揉眉心,卻還是把這句話記進了待辦事項。
淩晨三點,書房燈還亮著。
他正在整理幾位國際學者的回複記錄,有人表示“值得研究”,有人謹慎提問“製度差異是否會導致水土不服”,最積極的一位甚至提議召開線上閉門研討會。
小唐靠在門框上打盹,手裏還死死舉著倒計時牌,嘴裏嘟囔著:“等熱搜……等外媒……等全球爆……”
陸硯之瞥了他一眼,沒叫醒。
清晨六點十七分,郵箱再響。
這次是加密通道提示:一份名為《全球影視製作透明度報告(初稿框架)》的文檔已同步至共享空間,署名IP來自日內瓦。
他點開,發現是那位瑞士學者率先提交的結構建議,條理清晰,分類細致,甚至還加入了北歐公共資金監管案例作為參照。
陸硯之深吸一口氣,新建文檔,標題打上去:《全球影視製作透明度報告·中方立場與數據支持》。
他開始往裏填內容,第一條就是:“資金不透明,不是行業潛規則,是係統性作弊。”
第二條寫著:“當一個演員的盒飯被壓縮到15元時,沒人會關心她的表演有沒有營養。”
第三條,他猶豫了兩秒,還是敲了進去:“所謂‘國際標準’,很多時候不過是少數資本集團用來排除異己的話術工具。”
剛保存,手機又震。
顧晚舟發來一張截圖,是某外網論壇熱帖翻譯版,標題赫然寫著:“China’s ‘Snack Tax&n.”
底下評論五花八門:
“原來中國影後用薯片對抗資本?”
“我們這兒製片人報銷高爾夫球杆都說成‘團隊建設支出’。”
“建議引進顧晚舟法案,至少讓群演吃上肉。”
陸硯之看著,忍不住笑出聲。
他截了圖,轉發給她,附言:“你現在是國際網紅了,代號‘薯片戰神’。”
那邊沉默了幾分鍾,然後回了個語音,聲音帶著剛睡醒的沙啞:“告訴他們,下次合作可以談,但我有兩個條件。”
“你說。”
“第一,拍攝現場必須供應原味黃瓜薯片,不能是番茄味。”
“第二,”她頓了頓,“我的高跟鞋得算進安全裝備成本,畢竟關鍵時刻能踹人。”
“……這也能報銷?”
“怎麽不能?”她說,“你忘了孫導演被我踩哭的事了?那可是正當防衛。”
陸硯之扶了下眼鏡,把這兩條也加進了報告附錄備注欄,命名為“非傳統防護設備經濟價值評估”。
小唐這時候迷迷糊糊睜開眼,看了眼倒計時牌,忽然瞪大眼睛:“教授!熱搜動了!”
陸硯之刷新微博,一條新詞條正快速爬升:
#中國提出全球影視透明倡議#
下方第一條熱評是:“建議英文名叫‘Gu Transparency Plan’,簡稱GTP——顧氏透明計劃。”
他把這條截圖發進工作群。
幾秒後,顧晚舟回了個表情包:一隻貓躺在沙發上,爪子裏捏著薯片袋,配字是“本喵隻是隨便說說,你們怎麽就當真了”。
陸硯之關掉對話框,重新聚焦在報告文檔上。
窗外天光漸亮,但他沒注意。
他的光標停在最後一段,寫著:“真正的全球化,不是誰模仿誰,而是讓所有被遮蔽的規則,都曬到陽光下。”
他刪掉“陽光下”,改成:“都攤到飯桌上。”
然後按下保存。
小唐靠在門邊,手裏倒計時牌滑落到地上,人已經睡死過去,嘴角還掛著笑。
顧晚舟那邊最後回了句話,隻有八個字:
“薯片到了,開始幹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