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誤差之謎:數據的真相
字數:4923 加入書籤
鋼筆尖懸在紙上,墨水凝成一點,遲遲沒有落下。陳帆盯著那張空白紙頁,耳邊是教室外走廊逐漸響起的腳步聲。他收筆回神,將鋼筆插回筆袋,從書包裏取出硬皮文件夾。
昨夜打印的那份數據記錄被他夾在最上一頁。他翻開報紙,找到今日陸家嘴的收盤價,用紅筆工整地填進表格。做完這些,他順手往前翻了幾頁,核對起之前的錄入數據。
7.6元。
他在3月12日這一欄停住。電子表裏記的是7.5元。
他皺了下眉,手指輕輕敲了兩下桌麵。不是印刷問題,也不是記憶偏差——他在校門口報刊亭翻過合訂本,原始信息清清楚楚寫著“7.6”。錯的是他自己。
三天前晚上,連續三小時錄入後,視線有些發花。筆記上的“7.6”被他抄成了“7.5”。當時沒察覺,之後也沒複核。
他合上文件夾,起身往教學樓東側走。機房門虛掩著,裏麵沒人。他打開電腦,等係統啟動後調出Excel文檔,滾動條拉到第十二行。
果然。
他退出程序,重新開機,在低負載狀態下打開VBA編輯器。這次隻寫一段最簡單的代碼:每五十行分段掃描,判斷當日收盤價與前一日差值是否超過0.1元。變量名改得更短,循環結構壓縮到最小占用。
運行。
屏幕卡頓一秒,進度條緩慢推進。三十秒後,彈窗跳出:“發現異常數據3處。”其中一條正是3月12日的錯誤。
他逐條修改,保存新版本。這次格外小心,先檢查路徑,再確認文件名——stockdata199803.xlsx,一個字母不少。另存一份到D盤根目錄,又複製到U盤模擬盤中。
剛退出Excel,門外傳來腳步聲。
林悅站在門口,手裏抱著一疊剪報。“王浩說你在這兒,讓我問問要不要幫忙整理這些。”
陳帆點頭,示意她進來。“放桌上就行。”
她把資料放下,目光掃過顯示器。“你剛才在改數據?我看見紅色標亮的那一行。”
“錄錯了。”他說,“少了個點。”
“就差一分錢?”她走近了些,“值得重跑一遍程序?”
“不是一分錢的問題。”他拉動滾動條,展示前後幾天的數據曲線,“如果起點偏了,後麵的分析全會跟著歪。就像走路,第一步踏偏半寸,走一百步就差出幾米。”
林悅沒接話,而是俯身看向屏幕左側的日誌記錄。“你每天都要核一次?”
“不止。”他打開另一個表格,“每條數據至少比對兩次。報紙一次,錄入後再對照筆記一次。現在加上程序篩一遍。”
她忽然想起什麽。“上次操場畫圖,你說支撐位和壓力位,是不是也靠這些數字算出來的?”
“是。”他調出一張圖表,“比如這條線,是過去五天的平均成交價。價格靠近它時,漲跌概率就會變化。但如果數據本身不準,這條線就是假的。”
林悅沉默了一會兒。“那你現在這個……到底算到什麽程度了?”
陳帆關掉圖表界麵,重新打開主數據庫。密密麻麻的數字鋪滿屏幕,每一列都標注著日期、開盤、最高、最低、收盤、成交量。
“還不夠。”他說,“現在誤差率還在0.3%以上。理想狀態是低於0.1%。”
“為什麽非得這麽準?”
“因為我要用它預測未來。”
聲音不高,卻像一塊石頭落進靜水。林悅抬眼看他,發現他的視線始終落在屏幕上,仿佛隻是陳述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你是說……還沒發生的股價?”
“不隻是股價。”他點了點鼠標,切換到未完成的模型框架,“市場什麽時候漲,哪隻股票會動,資金流向哪裏——這些都能從數據裏看出痕跡。前提是,數據必須真實。”
林悅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文件夾邊緣。“可你怎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就算數據全對,也不等於能算命。”
“不是算命。”他拖動時間軸,展示一組曆史走勢與預測線的對比圖,“你看這裏,三月八號之前,係統標記出量價背離信號。第二天果然回調。這不是猜,是規律重複出現。隻要抓得住節奏,就能提前反應。”
她盯著那兩條幾乎重合的曲線,眉頭微蹙。“所以你熬夜錄數據、寫程序、反複檢查……就是為了這個?”
“不然呢?”他轉頭看她,“你以為我隻是為了幫王浩賺那幾百塊?”
林悅沒立刻回答。她想起前幾天操場上那根粉筆畫出的K線,想起他蹲在地上一筆一劃描摹支撐位的樣子。那時候她以為他隻是想證明自己懂點東西。但現在看來,那些動作背後藏著更大的東西。
“可你一個人做這些,太慢了。”她說,“而且容易出錯。像今天這種漏記,以後還會發生。”
“所以我需要更好的方法。”他指著U盤模擬盤,“下一步是自動化采集。但設備跟不上,隻能一步步來。”
林悅看著屏幕上那一排排整齊的數字,忽然問:“如果真讓你做成……你會做什麽?”
陳帆停頓了一下。“讓係統自己讀報紙,自己更新數據,自己發現問題。然後告訴我,什麽時候該進場,什麽時候該離場。不靠感覺,不靠消息,隻靠數據本身說話。”
“聽起來像做夢。”
“夢也是人做的。”他笑了笑,“但我現在隻想把這一步走穩。數據不對,後麵全是空談。”
她低頭看了看自己帶來的剪報,又看看屏幕。“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麽辦?”
“先把所有曆史數據再過一遍。”他打開備份目錄,“這次加一道人工複核流程。每改一處,登記時間、原因、修正值。以後每次調用數據,都能追溯源頭。”
林悅伸手點了點鍵盤旁的一張草稿紙,上麵寫著幾行操作步驟。“我可以幫你。”
“什麽?”
“數學作業我一向做得快。”她說,“而且我看得細。如果你信得過,我可以專門核對錄入部分。”
陳帆愣了一下。
“你不覺得浪費時間?”
“我覺得你在做一件很具體的事。”她直視他,“雖然還不明白最終能走到哪一步,但至少你現在做的事,每一筆都有依據。這比大多數人都強。”
房間裏安靜了幾秒。
風扇轉動的聲音輕微可聞,顯示器泛著冷光。
陳帆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屏幕。“好。那你從明天開始,先試三天。每天核對二十條數據,跟我做的原始記錄對照。如果有出入,標出來。”
“行。”她點頭,“但我有個條件。”
“你說。”
“你要教我怎麽看這些圖。不隻是怎麽錄數字,而是它們到底代表什麽。”
他思索片刻。“可以。但從最基礎開始,不準嫌煩。”
“沒問題。”她嘴角微微揚起,“反正我已經踩進來了。”
她轉身準備離開,走到門口又停下。
“對了,你那個U盤……真的靠譜嗎?我看它讀寫的時候燈閃得很慢。”
陳帆低頭看了眼插在主機上的灰色存儲盤。外殼有磨損,標簽手寫著“數學作業備份”。
“不靠譜。”他說,“但它現在是我唯一能用的東西。”
林悅沒再說什麽,推門走了出去。
機房裏隻剩下他一個人。他打開一個新的文本文檔,在頂部輸入:
**數據修正日誌 1998年3月27日**
接著寫下第一條記錄:
> 錯誤項:3月12日陸家嘴收盤價
> 原值:7.5元
> 實際值:7.6元
> 類型:手動錄入失誤
> 修正人:陳帆
> 備注:因疲勞導致小數點誤讀
光標在下一行閃爍。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敲字。
窗外陽光斜照進來,落在鍵盤右側,映出一小片明亮的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