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三億美元的命運抉擇
字數:4151 加入書籤
屏幕上的數據流還在滾動,陳帆的手指卻停在半空。那條剛剛生成的臨時模型結果仍未顯現,散熱風扇的轉速持續上升,像是某種無聲的催促。
他沒有繼續等下去。
“把資金配置方案調出來。”他說。
周婷抬頭看了他一眼,手指輕點,主控台中央彈出一個三層結構圖。最上層是當前賬戶總覽:三十二億七千萬美元,分布在十七個離岸實體、八個主權基金通道和三個加密托管賬戶中,全部由係統自動歸集清算,未經過任何銀行體係。
李航靠在操作台邊,“又要動了?”
“不是動。”陳帆搖頭,“是定。”
界麵切換,係統載入“資本生命周期模擬器”。這是十年前搭建的基礎框架,最初隻為測算單筆交易的長期複利路徑,後來逐步擴展成涵蓋政策更迭、代際交接、極端危機等變量的推演引擎。它不預測市場,而是模擬資本本身的生存能力。
“啟動未來三十年演化測試。”陳帆輸入指令,“初始參數用過去二十年所有實盤記錄。”
運算開始。服務器陣列發出低頻震動,冷卻管道內的液體顏色由淡藍轉為深青。72小時後,主屏展開三組三維圖譜,分別標注著方案一、二、三。
方案一:高杠杆增長路徑。通過定向做空波動率、跨市場套利與周期性資產輪動,在前十年實現年均9.8%回報,第十五年突破百億美元規模。但圖譜末端出現明顯斷裂——在兩次假設性全球流動性枯竭情境下,資產鏈崩潰概率達64%。
“典型的短跑策略。”李航評價,“跑得快,但扛不住風。”
方案二:多元化防禦型配置。分散至能源、農業、醫療、基建等實物資產,並嵌套保險衍生品對衝。抗風險指數最高,極端環境下存活率81%,但增長乏力,第三十年估值僅四十九億,扣除通脹實際縮水三分之一。
“安全,但也停滯了。”周婷說,“像把錢埋進地窖。”
第三幅圖譜安靜地懸浮在右側。方案三:公益信托+教育基金聯動架構。主體設立獨立法人實體,30%本金用於全球金融科技人才培養,70%投入低波動永續資產池,收益自動補給教學研發。年均回報率4.1%,幾乎墊底。
可當陳帆切換到“機構存續概率”維度時,曲線陡然躍升。
在連續經曆三次係統性金融危機、五輪監管升級和一次跨國資產凍結推演後,該模式仍保持運作的概率為89.3%,遠超其他兩種。尤其在“創始人失能”或“團隊解散”等極端設定下,其自我維持能力近乎恒定。
“因為它不再依賴我們。”陳帆輕聲說,“它自己成了規則的一部分。”
房間裏一時安靜。李航盯著那條平穩向上的存活曲線,忽然問:“你什麽時候開始想這事的?”
“不是想。”陳帆回答,“是看見了。”
他調出一段曆史回溯數據——2008年雷曼破產後的三個月,一家成立於1920年代的德國工業信托仍在支付學者津貼,資金來源是百年前某位工程師捐贈的專利收益。曆經納粹征收、戰後重組、歐元危機,那個基金會始終沒倒。
“有些東西比人活得久。”他說,“隻要結構對了。”
周婷沉默片刻,打開權限麵板,“如果走這條路,需要立刻重構資金通道。現有賬戶全部要剝離控製權,轉入不可撤銷信托,法律文件今天就能起草。”
“技術層麵呢?”陳帆問李航。
“最難的是分配邏輯。”李航調出算法草圖,“不能按申請人數平攤,也不能隻看成績。得建立動態評估體係——哪些人真正推動了認知邊界?哪些研究可能改變行業底層邏輯?這些都得量化。”
“那就從‘問題質量’入手。”陳帆建議,“不是答案多準,是提出的問題有沒有穿透力。十年前我們靠信息差賺錢,現在應該支持那些能打破信息壁壘的人。”
周婷點頭,開始編寫新模塊的核心判定條件。她引入神經擬態服務器的情緒識別數據,用於分析申請人陳述時的認知投入度;再疊加區塊鏈存證係統,確保評審過程全程可追溯且無法篡改。
“名字呢?”李航忽然問。
沒人說話。
幾秒後,陳帆輸入一行字:“啟明計劃”。
界麵刷新,全新的架構圖緩緩成型。主體為非營利法人,總部注冊於新加坡,執行中心設在國內實驗室舊址。首批覆蓋五十所高校,重點扶持算**理、金融普惠、係統穩定性三大方向。
“啟動慈善管理模型。”周婷按下確認鍵。
係統響應迅速。自動生成第一期預算分配表:兩千萬美元用於建立開放式課程平台,一千五百萬支持青年研究員駐場項目,八百萬配置為風險補償基金,應對潛在學術爭議或法律糾紛。
李航看著自動校驗通過的合規報告,“以後我們的錢,不能再用來‘贏’了。”
“也不是輸。”陳帆糾正,“是退出遊戲。”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最外側的操作位,那裏保留著最初的Access數據庫接口,鏽跡斑斑的串口蓋板從未更換。他伸手取下蓋板,插入認證密鑰,啟動最終授權流程。
屏幕上跳出最後一道確認提示:
【是否永久移交三十二億七千萬美元資產控製權?】
【當前可撤銷狀態:是】
【操作生效後:否】
光標停頓數秒,點擊“確認”。
進度條從0%跳至100%,沒有延遲。係統日誌更新一條記錄:“主賬戶所有權變更完成。原持有人降級為監督顧問,權限限於年度審計查閱。”
整個過程不到二十秒。
周婷看著區塊鏈存證係統同步生成的時間戳和哈希值,“從現在起,每一筆支出都會留下不可逆痕跡。”
“很好。”陳帆坐回位置,“讓它變得笨一點,慢一點,但長久一點。”
李航調試著自動分配算法的最後一環。他設定收益優先匹配偏遠地區技術培訓項目,並加入地理權重係數——越是缺乏資源的地方,單位資金產生的影響力越大。
“第一批名單下周能出來。”他說,“大概六十人。”
陳帆沒再說話。他調出全球熱力圖,目光掃過亞洲南部一片緩慢升溫的區域。東南亞市場的開戶增速仍在攀升,夜間交易頻次較十天前增加41%。主權基金繼續增持的消息剛剛被錄入係統,情緒熵值已接近橙色警戒線。
但他沒有啟動策略包。
相反,他將這段數據拖進“啟明計劃”的背景分析庫,標記為“典型泡沫認知盲區研究樣本”,供未來學員複盤使用。
周婷察覺到他的動作,“你不打算動手了?”
“動手的時機過了。”他說,“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記住它怎麽發生的。”
李航關閉算法調試界麵,突然注意到一件事:“係統剛輸出了一個異常信號。”
“什麽類型?”
“不是市場行為。”李航指著次級監控窗,“是內部權限請求。有個匿名節點試圖訪問‘市場基因庫’的原始訓練集,來源顯示為……教育模塊測試端口。”
陳帆眼神微動。
“設置反向追蹤。”他說,“看看是誰在試運行階段就想碰核心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