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布局地產版圖

字數:4363   加入書籤

A+A-


    監控日誌的刷新頻率恢複到正常間隔,主控台右下角那條藍牙協議片段的記錄已被標記為“待溯源”。陳帆的手指在鍵盤邊緣停了三秒,隨即敲下回車,調出資金結算總覽界麵。
    三百零二萬美元,稅前淨利,來源清晰,路徑可查。這筆錢從十七個離岸賬戶完成歸集,未觸發任何反洗錢預警。係統自動將其劃入“戰略儲備金”分類,並提示可用額度已達到啟動閾值。
    李航盯著屏幕上的數字,忽然開口:“這波收益曲線太穩了,不像市場波動的結果,倒像是……我們提前知道了結局。”
    周婷沒接話,隻是將手邊一份剛生成的審計報告輕輕推到桌角。她知道,問題不在錢怎麽來的,而在接下來要往哪裏去。
    陳帆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手指在觸控麵板上滑動,調出係統內置的戰略資源分配模塊。界麵跳轉時,閃過一串加密編號——INF20000415,那是剛剛被永久封存的戰役檔案代號。
    “互聯網戰役結束了。”他說,“但係統的驗證才剛開始。”
    他點開一個新的任務指令框,輸入“藍圖計劃”,設定優先級為一級,執行條件設為“立即激活”。
    “你要把這筆錢投進地產?”李航聲音抬高了些,“我們靠數據模型做決策,不是靠關係網拿地皮。那行當拚的是背景、是時間、是政策嗅覺,不是K線預測。”
    “所以我們得比政策快一步。”陳帆調出北京市政信息公開平台的數據接口,命令係統開始抓取近五年城市規劃草案版本。“過去二十年,人往哪裏走,房價就往哪裏漲。現在的問題是——人還沒動,但我們能算出來他們要去哪。”
    周婷皺眉:“地鐵線路圖、人口普查數據,這些信息誰都能查。你的模型憑什麽比別人看得準?”
    陳帆沒有回答,而是切換到係統底層邏輯樹,找到“趨勢前置推演”模塊。他輸入一組參數:城市經濟增速、高校分布密度、高新技術企業注冊增長率、交通節點交匯數量。然後選定北京為分析區域,運行模擬。
    進度條推進到68%時,畫麵閃了一下。
    不是警報,也不是入侵提示,而是一次正常的數據庫同步更新。規委官網剛剛發布了一份關於軌道交通建設進展的補充說明,其中提到地鐵13號線東段預計提前半年通車,同時城鐵S2線北延方案進入最終論證階段。
    係統瞬間重新計算,權重動態調整。五道口區域在三維地圖上驟然亮起紅光,成為唯一被標記為“高確定性增長極”的地塊。
    “看懂了嗎?”陳帆指著那個紅點,“這不是猜,是推導。三條軌道交匯,周邊兩所重點高校,五公裏內聚集了三十家初創科技公司。未來五年,這裏會變成程序員和工程師的通勤樞紐。人流一旦形成,商業和住宅需求自然跟上。”
    李航仍站在原地:“可我們現在進去,等於提前押注政策落地。萬一規劃調整,或者審批卡住,資金就得套五年以上。”
    “金融戰場的風險是瞬時崩塌。”陳帆看著他,“地產的風險是緩慢窒息。一個靠反應速度,一個靠耐心布局。我寧願慢一點,也不再賭下一波泡沫。”
    他下達指令:“調撥三百萬美元,設立‘城市更新前期調研’專項基金,用途鎖定為非公開市場信息采集與土地潛力評估。”
    係統彈出確認框,要求填寫資金流向備注。他在輸入欄寫下:“用於構建跨領域決策支持模型——第一階段目標:實現金融邏輯向實體空間價值判斷的遷移。”
    點擊確認後,賬戶狀態更新為“已劃轉”。
    周婷低頭查看資金流程日誌,發現係統同步啟動了一個新子程序——每日淩晨三點自動掃描發改委、規委、住建局網站更新內容,抓取關鍵詞變動,並生成趨勢評分。她抬頭:“你早就想好了。”
    “不是想好。”陳帆說,“是必須走這一步。我們在金融市場太顯眼了。每一次精準操作,都會引來更多眼睛盯著我們。與其一直被人猜測是不是掌握了內幕,不如把重心轉移到沒人注意的起點——還沒漲價的土地。”
    李航沉默片刻,忽然問:“那你打算怎麽估值?市盈率?現金流折現?還是拍腦袋定個容積率乘以單價?”
    “用我們的老辦法。”陳帆重新調出係統架構圖,在“金融變量分析層”下方新增一個模塊,“我要讓係統學會讀地圖、算距離、估人流。”
    他命名該模塊為“城市空間動力學模型”。
    初始數據導入開始。第一批接入的是北京市統計年鑒中的分區域人口流動數據、公交刷卡記錄匯總、寫字樓空置率報表。係統嚐試將這些非結構化信息轉化為可量化的指標。
    匹配失敗率很快跳了出來:87.3%。
    屏幕上列出原因:坐標體係不統一、數據粒度粗、部分字段缺失嚴重。比如“早高峰進出站人數”隻有年度總計,沒有按站點細分;“新建小區入住率”依賴開發商自行上報,真實性難以校驗。
    “硬塞不行。”周婷指出,“金融數據有標準格式,但城建數據太散。係統沒法直接理解‘距離地鐵五百米’意味著什麽,除非我們先教會它這個距離對應的時間成本、步行意願衰減曲線。”
    陳帆點頭,調出另一組曆史數據:1999年至2000年全國十五個重點城市的經濟增速與同期商品房均價漲幅的相關性矩陣。表格顯示,經濟活躍度每提升一個百分點,核心城區房價平均上漲2.4%,而交通樞紐周邊則放大至3.7%。
    “這是橋梁。”他說,“先把宏觀經濟增長作為中介變量,建立起‘經濟熱度→人口流入→交通壓力→土地溢價’的間接鏈路。等係統跑通這條路,再逐步替換更精細的底層數據。”
    他授權開啟“多維權重測試模塊”,將“交通可達性”設為初始最高優先級,其次是“教育資源覆蓋半徑”和“產業聚集指數”。
    新一輪運算啟動。
    十分鍾後的輸出結果顯示,在五道口、望京、亦莊三個候選區域中,五道口以綜合評分86.4分位列第一。關鍵加分項正是即將交匯的三條軌道線路,以及周邊密集的科研機構布局。
    “係統認了。”李航看著結果,“但它還沒真正理解城市是怎麽運轉的。它隻是學會了怎麽套公式。”
    “所有認知都從模仿開始。”陳帆打開文檔編輯器,開始撰寫第一份《地塊潛力初篩報告》。標題下方寫著:“基於跨域數據融合的城市發展空間預判——以北京五道口為例”。
    打印機嗡嗡響起,紙張緩緩吐出。
    他拿起那份還帶著餘溫的報告,目光再次落在主屏上那個閃爍的紅點。
    “我們以前做的,是順著市場的浪走。現在要做的,是看清水底下哪塊石頭會被衝上來。”
    周婷已經開始整理專項基金的合規申報材料,同時設置新的數據清洗規則,確保後續采集的政府文件能被係統正確解析。李航則重新檢查資金調撥路徑,確認每一筆流轉都符合跨境監管要求。
    沒有人再質疑這個方向。
    但他們都知道,真正的難題才剛開始。
    係統雖然鎖定了目標區域,但在最後一次數據同步時,彈出了一條風險提示:
    【政策風向模糊度上升:近期規劃文本中“優先發展”類表述減少,“研究論證”“視情況推進”類措辭增加,建議延長觀察周期】
    這條警告沒有被忽略。
    陳帆把它複製進了報告附錄,標注為“首要不確定性因素”。
    他正準備下令暫停下一步實地勘察計劃時,主控台左側的輔助屏突然跳出一條更新:
    北京市交通委官網,淩晨四點十二分,上傳了一份《軌道交通線網優化研討會紀要(內部參考)》的PDF文件,未設訪問權限。
    文件第十七頁提到:“鑒於五道口片區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是否調整13號線東延終點站,需進一步評估。”
    陳帆盯著那句話看了兩秒,然後對李航說:
    “通知技術組,把這份文件加入深度語義分析隊列。我要知道,‘地質條件複雜’是真問題,還是拖時間的借口。”